中國傳媒聯盟 據 中國新聞采編網 訊:近年來,智能投顧成了風靡華爾街的創新性金融科技之一。同時,這一技術在中國也日趨火熱,銀行、券商、基金公司都紛紛涉足。有研究機構指出,在未來10年里,智能投顧平臺資產管理總額預計將達5萬億美元,呈現出指數級增長勢頭。 “獵財大師”是領會科技旗下一款以“共享經濟”為核心的普惠理財師互動平臺產品,該產品的運營負責人丁超曾參與招商銀行智能投顧研發。值得一提的是,招商銀行則是國內率先推出智能投顧系統的商業銀行。 丁超根據此前的工作背景和經驗,預測到:“未來3年,將會是智能投顧快速增長的區間。” 該預測實際有跡可循:波士頓咨詢與光大銀行聯合發布的報告,預計2020年,中國資管市場管理資產總規模將達到174萬億元人民幣。 智能投顧其實一款在線財富管理服務,其通過資產組合理論,結合個人投資者的具體風險偏好與理財目標,為投資者建立相匹配的投資組合,并持續跟蹤市場變化,對后續的投資組合運作持續進行再平衡,為投資者提供多元化的投資管理服務。 這一技術在國外已經相對成熟。在投資品類上,國外的智能投顧所能投資的品類非常全面,既有各種類型的股票ETF,又有全球各個地區債券資產,甚至還有很多另類投資資產。 丁超曾對海外智能投顧也頗有研究,他說:“海外的智能投顧除了在投資品類的數量上比國內的多之外,還有就是海外的金融體系、市場建立和沉淀的時間比我們國內要久,從而金融體系更加完善,因此海外市場比中國市場稍顯成熟。 從海外智能投顧使用的用戶來看,目前熱衷于使用的這些產品是硅谷的從業人員,他們更愿意嘗試這種新的理財方式。因為在他們看來,這種理財方式很酷,而且完全是理性的,是受數據分析控制的。 此外,使用智能投顧的模式的投資者需要有個長期投資計劃,至少3年以上。在丁超看來,這也是目前海外用戶比國內用戶更易于接受的一點,海外用戶對于投資已經有了成熟理念。 反觀中國,目前中國的金融體系還遠沒有海外完善,并且投資者的投資的風險意識不夠強,希望理財產品能夠“短期、高效益、低風險”,而事實上這種產品幾乎不存在。此外投資者對于風險是一個“有”和“無”的選擇題,中間并不會給出不同等級風險的承受考慮。這可能是目前智能投顧在中國市場面臨的比較大的問題之一——需要培育市場。 丁超以自己的觀察經驗表示:“任何投資的風險值和收益是成正比。通過我們之前的數據可以看到資產越多的人,承擔風險越高,投資也越激進。目前12%的基金用戶是愿意接受智能投顧這種模式的。” 雖然在Alpha go人機大戰之后,智能投顧的熱度也逐漸高漲,但這一模式還很難做到的全民普及。就算是銀行、證券、理財公司等都在進入,目前考慮的受眾仍然是已經有過理財經驗的人群。 不過丁超認為,中國智能投顧還是有很多的機會,這也是各大企業公司布局很重要的原因。他舉了個例子:“電商的發展早先也是從美國開始的,但經過發展,目前來看中國的電商是領先的,移動支付也是這樣。我覺得海外雖然有完善的金融體系,但通過智能投顧來顛覆還需要很長一段適應的時間,而這一點也正是中國智能投顧的機遇。” 對于“獵財大師”是否會加入智能投顧,丁超說:“暫時還沒有這個打算,但也不排除未來進入的可能。” 中國傳媒聯盟 糾錯QQ/微信:2230587892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