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頌歌》 中國傳媒聯盟 據 商界在線 訊:人人都有“咸魚翻身”的可能,即便平凡如李勇。 他曾是散工,是個體戶,結識“貴人”后,他搖身一變,成為江西豐城商界大放異彩的名人。 他花8年時間,將一個在四線城市處于空白的家居品牌發展至市場份額高達80%,年入2000萬。 今天的李勇,或許是個草根創業的絕佳樣本。 ![]() 李勇 “被刺激壞了” 2008年夏,豐城“索菲亞”新店門前,一連串鞭炮聲引來了路人紛紛駐足。一個被汗漬浸濕白襯衣后背的年輕人,剛停下腳步探頭觀望,就被路人推擠著裹進人群。 這本是再平凡不過的一天,然而對李勇來說,這一天卻改變了他的一生軌跡。以至于多年后記者采訪他時,他依然清晰記得,那天的他,“被刺激壞了”。 眼前這個約100多平米的店面,如同“異類”存在于這座地處江西中部的小城,見慣了“光線昏暗、擁擠雜亂”的家具店,當索菲亞以一個寬敞潔凈的家的形象呈現時,所有人都充滿了好奇。而李勇好奇的點更是因為“這家店是做整體衣柜的。”他有點懵。 ——啥是整體衣柜? 當他得知索菲亞一個訂單以萬元起底時,他倒吸了一口冷氣,回頭望了望街對面自己的五金建材小店——20平米的小鋪子,賣的商品不是幾塊就是幾十塊。再瞅瞅眼前這店,真氣派!他輕聲吐了一句:差別太大了。 “能賺錢”成了李勇轉戰整體衣柜的最初出發點。畢竟,他過了太多苦日子。 ——1993年,16歲的李勇初中畢業,之后,他做過學徒,搞過裝修,賣過彩票……長時間處于“哪兒能賺走哪兒”的散工狀態。2004年,豐城掀起“深圳淘金熱”,剛完婚,他便帶著一腔熱血奔往深圳,開了間網吧,試圖大賺一筆。但現實是,深圳的消費水平只能讓他和妻子租住在寶安區的棚戶地段,直到半年后,他看著妻子挺著大肚子躺在簡陋不堪的涼席上時,他忍不了了。而后的故事,是他回到豐城,拿著七拼八湊的10萬元錢,開始經營這家五金建材小店。 “日子倒是安穩了,卻少了點兒滋味。” 人生妙就妙在,不知道什么時候,上天就會在生活的裂痕前,給予你一束光。如果不是那天知曉了整體衣柜,李勇可能永遠都沒機會打開另一種人生的大門。 從擁擠的人群抽身后,李勇先是在網上查閱整體衣柜到底是什么來頭,而后打電話咨詢業內熟識的朋友,心里才有了個模糊的概念:這是一個正在起步的新興行業,北上廣等一二線城市的市場發展已受消費者認可,三四線城市的大部分消費者還未對其形成認知,但隨著市場的普及,整體衣柜未來一定會成為家庭衣柜的消費熱點。 把豐城的家具店轉了個遍后,李勇發現,目前豐城做整體衣柜的企業有兩家:索菲亞和好萊客。彼時的索菲亞和好萊客不同于今時,品牌效應還未凸顯,影響力也未形成。基于對整體衣柜模式感興趣,李勇同時找了幾家其它品牌作為參考。 后來,他與詩尼曼的結緣,又源于另一場“意外”。 ![]() 詩尼曼豐城團隊 從0到1 還未被大眾熟知的新興產品選擇,是李勇這個“草根”老板在此后的豐城商界大放異彩的關鍵。而一旦選定了,身邊其他的反對聲,諸如“大伙兒都不知道,沒市場”、“成本肯定不低,會賠的”等也就成為了耳邊風。 李勇只身去往廣州,準備對他前期了解的5家整體衣柜企業進行逐一考察。 作為一個曾在裝修行業里摸爬滾打過的經驗人士,對產品的把控自然不在話下。在認為5家企業“產品都不錯”的情況下,李勇最終選擇了詩尼曼,原因是他“感受到了來自于企業的溫度”。 這里有一個小故事:從詩尼曼考察完,李勇計劃去下一家繼續考察,礙于“吃著碗里看著鍋里”的尷尬,他婉拒了詩尼曼司機的送行,可人家熱情得很,他無奈道出原委,哪知這司機一聽后,笑著告訴他,“沒關系,我送您去,多考察幾家也是應該的,畢竟是投錢的事兒。” 李勇心頭一暖,他覺得一個企業的司機都能如此豁達,更何況這個企業? 當然,這只是感性因素,從理性來講,詩尼曼當時的實力并不是這5家企業最強的,但李勇注意到,詩尼曼的對外招商是出乎意料的謹慎,他們不同于其他企業,不談樣品折扣,不談廣告支持,他們談個人認知,談團隊服務和方式方法。這讓李勇覺得“詩尼曼的經銷商都是有質量的經銷商”。 2009年10月1日,詩尼曼豐城店正式開業。老板李勇忙前忙后喜笑顏開,但這樣的高興沒持續多久,李勇的心里便開始發慌。這一天,除了賣出一個折后760元的鞋柜,一個訂單都沒有接到,而為了開這樣一家店,他整整投入了35萬。 35萬會不會就此打水漂?他也開始疑惑。 但很快他發現,不僅是詩尼曼生意冷清,就連早于他一年開店的索菲亞和好萊客生意也好不到哪兒去,他意識到這不是單個企業的問題,而是整個豐城市場仍處于消費者認知啟蒙階段。 只有將詩尼曼三個字傳遞到消費者認知里,市場才會打開。 眼見索菲亞和好萊客“死磕”坐銷模式——開門迎客、坐等客來,一個月接幾個單子以保運作即可。李勇決定要“動”起來,他花了2萬塊錢,在公交車上做車身廣告;在路邊廣告牌上以海報覆蓋;在社區門口拉橫幅,同時,他還帶著業務員一個小區挨著一個小區的跑業務做宣傳。滿城奔波的日子,口干舌燥不說,站久了連腿都彎不下來,遇到不友善的人,還得必須保持微笑…… 苦沒有白挨。 廣告營銷在小城市的效果可謂是事半功倍——半個月后,李勇接到了他的第一個訂單,交易額為18000元。第二個月,他接到了7個訂單,門店經營開始有了起色。 不過,詩尼曼真正迎來轉折,是在2011年,因口碑效應而得到了一個社區60多套房子的訂單。 李勇很珍惜這些來之不易的訂單,從現場測量到設計再到工人現場安裝,每個環節他都親力親為一一把控。整天忙下來,連水都顧不上喝一口;一家一家檢查完,轉眼一看時間,已經凌晨一點;包里的手寫記載資料,從未那么厚過…… 多年后再去回憶當時的場景,李勇說,像做夢一般。但就在某個低頭細細檢查的瞬間,他突然覺得自己已不像當年,心一下就敞開了。 他深深覺得,他與詩尼曼的未來,才剛開始。 ![]() 2015年李勇與妻子合影 跟著總部成長 往往,一個轉折發生之后,會迎來爆發。這對李勇而言也并不例外,只是他萬萬沒想到,這樣的爆發同樣始于“刺激”。 2012年下半年,李勇赴邀參加天津詩尼曼會議營銷活動。大會場里擠滿了人,麥克風和音樂的調劑,每個人都顯得興致勃勃,李勇從未見過如此熱烈的氛圍。一系列產品介紹、專家分享、案例展示之后,主辦方給出一個僅限當天的特惠活動。讓李勇傻眼的是,僅因一個特惠,當天活動現場的成交量達到了700萬元,這種爆發式地收割業績,從未出現在他的世界里。 “我都不知道原來還可以像這樣主動營銷,更沒想到這樣做效果會這么好。” 的確,天津詩尼曼一個會議營銷一天的業績,相當于豐城詩尼曼整整一年的業績。在回豐城的火車上,李勇徹夜未眠,他思來想去,覺得辦法只有一個:他也要做會議營銷! 在向總部匯報了想法之后,總部表示支持,并派出一支8人專業市場營銷團隊前往豐城協助活動的展開。 2012年11月,豐城詩尼曼會議營銷第一次落地,到場200余人,當天成交180萬。自此,詩尼曼在豐城的市場占有率達到了50%。 李勇第一次覺得人生開始“沸騰”。如果說結識詩尼曼之前,他開店創業是無關痛癢的小打小鬧,那么現在,他正式步入了“正規軍”的行列。 若往更深層次探究,李勇的成長實際上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經銷商群體的成長。 起初,經銷商往往是一張白紙,他們的成長一方面取決于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另一方面來自于總部的培養和支持。 總結眾多失敗加盟案例可以看到,很多品牌發展不起來,首先是沒有“用心”挑選合適的經銷商,其次是在經銷商加盟之后,總部就成了“甩手司令”,沒有將企業的發展與經銷商的成長連成一個結。 但對不少行業而言,經銷商尤為重要,拿定制家居行業來說,經銷商身處市場一線,涉及售前、售中、售后全流程,既是銷售者,又是服務者,既掌握訂單,又影響口碑。所以,經銷商是定制家居品牌的制勝關鍵。 詩尼曼創始人辛福民經常強調:企業想長久發展,就必須讓你的經銷商盈利。正是這種“與經銷商一起戰斗”的企業文化,才滋長了詩尼曼如今強大的經銷商團隊。 李勇說,在詩尼曼跟著總部成長的上千個經銷商中,他只是其中一個。 ![]() 2015年詩尼曼豐城體驗館開業盛況 總部的每次決策調整,李勇都緊隨其后。為了迎合消費升級與企業發展,他將豐城詩尼曼老店擴展至1000余平米,并新開一個100平米的店服務客戶。2015年初春,辛福民提出“大電商,大家居,智能化制造”的發展戰略,宣布正式進軍門窗行業,李勇便在豐城迅速開啟詩尼曼門窗店。如今,詩尼曼發展領域拓展至櫥柜板塊,一個500平米的詩尼曼櫥柜店正在豐城落成…… 8年的成長與發展,詩尼曼在豐城的市場占有率高達80%,3個門店的年營業額達至2000萬元。 2017年年初,李勇帶著一支由員工和客戶組成的團隊,包火車去往廣州總部參加年度大會。3個臥鋪車皮,66個床鋪,198人侃侃而談。
火車一路南下,窗外的景物如同往事一一劃過,李勇心想:人生在世,就得勇往直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