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有一種生活,來演繹觀念的魅力;
必須有某種聲音,來抵制貧乏和枯索。
--------------題記
中國傳媒聯盟 據 中國都市新聞網 訊:大明湖畔, 趵突泉邊,處處刻有文化烙印的歷史名城--泉城濟南,山靈水秀,人才輩出。
山如碧,水如藍,夏花絢爛,生機盎然。
這是一個文化蓬勃發展,信息日新月異的時代,多元的文化似繁花錦簇,爭奇斗艷。也有人說,這是一個喧囂浮躁的時代,文化的發展和需求都變成了一種快餐式體驗,堅守顯得異常艱難。身處時代發展的大潮中,或出新,或守護,從最本真的自我內心出發,以對文化最大的尊重,就可以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文化信仰之路,堅定而久遠。你若堅信,就一定可以。這便是信仰的力量。

張殷實,當代著名書法家,地道的山東濟南人。出生書香門第,自幼受家庭薰陶,研習書法,筆耕不輟。身心修養具臻。行有謙謙君子之風,兼具彬彬儒雅之氣。穩重謙和,真誠熱情又具一副古道熱腸,見之令人心生敬意,處之令人感佩至深。
幼年與書法結緣,開啟幾十年筆墨為伍的人生。每日里研帖、臨碑,刻苦不斷,時至今日,如此不變。認真學習王羲之、智永、張遷、泰山刻石、泰山經石峪、華山碑、石門頌等碑帖,博采眾長,師古創新,堅持繼承優秀的文化傳統,并使之與創新相結合。其書法厚重穩健,瀟灑飄逸。又先后得到蔣維崧,魏啟后等老前輩的悉心指點,使其書法不斷得以升華。擅篆書,隸書,尤其小篆,酷愛癡迷,精益求精。其所書寫的秦小篆功夫扎實,鐵線結實,講究線質。既取法高古,又不失質樸大氣,神采俱佳,清雅灑脫,回味無窮。完美地展現了傳統文化的中和之美,又繼承發揚了儒學的中庸之道。
“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要知道什么是應該,什么是不應該,路就不會走錯。做人如此, 做事亦如此。”這是張殷實老師經常對周圍人說起的一句肺腑之言。也是其幾十年如一日做人做事的準則。正因為如此,當繁華喧鬧飛揚漫天,當名利誘惑如影隨行,我依然固我,做傳統文化最忠實、最忠誠的傳承者顯得異常重要,更彌足珍貴。這是一種使命,更是一種擔當。因為對傳統文化的景仰和熱愛,近年來,張殷實老師潛心創作,孜孜不倦,先后有各種長卷、冊頁,手卷等小篆作品問世,如著名的《七十二名泉》長卷、《毛澤東詩詞》長卷、《辛棄疾詞》長卷、《李清照詞》長卷、《金剛經》長卷、《論語全文》冊頁、《道德經》全文冊頁、《金剛經》全文冊頁、《藥師佛經》全文冊頁、《心經》手卷、《弟子規》手卷、《滕王閣序》手卷等等,各個堪稱經典。以老子《道德經》全文冊頁為例,全篇81章,5200余字,冊頁作品每頁50CM*35CM,共計146頁,每日晨時4點多起床開始創作,力爭每個字都寫到精益求精,耗時2個月之久,得以順利完成。其所為之付出的辛苦和用心程度可想而知。通覽全作,莊嚴壯觀,深受震撼,令人欽佩,肅然起敬。細品每一個字,線條優美,結構比例嚴謹,筆法流暢,體態端莊,肅穆典雅,小篆正體“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高貴華麗之美感被展現的淋漓盡致,讓人賞心悅目,回味無窮。也讓小篆本身所具有的脫俗氣質得以完美地顯現。這就是文字的力量,這就是文化的力量,這就是傳承的力量。



在對中國正脈的傳統文化繼承傳承守護的同時,張殷實老師也在其書法作品中不斷尋求發展創新。中國藝術的原創是非常難得的,必須要有創新精神。沒有創新,就不會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張殷實老師一直致力于將我國文化傳統中所具有的美好寓意融入書法藝術,使其書法作品既有高貴優雅之美,又蘊含吉祥喜氣之意,溫暖現代生活,并期望能為企業、家庭及個人帶來吉祥如意。其大量關于“福祿壽禧財”的書法作品,深受人們的認可和喜愛,已被諸多書畫藝術機構、企業家及海內外社會名流永久收藏。

于繁華喧鬧之中,張殷實老師選擇繼續與筆墨為伍。文化的繼承、傳承之路,任重而道遠。生命的華麗豐美隱身在沉靜之后,幾十年如一日的默默耕耘,心如初,意如故,在應該與不應該之間堅定地做著選擇,不懈努力,一往無前。

張殷實簡介:
張殷實,1960年生,山東濟南人。
現為中央國家機關老干部文化健康中心書畫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
中國企業發展促進會書畫藝術委員會副主任;
北京金大都畫院書法創作室主任;
《中國藝術》雜志社副主編;
山東省書法家協會會員。
其作品先后入選參加全國及省內外書法大展并多次獲獎:
2010年全國私營企業書法大賽二等獎;
2011年“蘭亭杯”全國書畫攝影大展賽金獎;
2011年鄱陽湖杯“中國南昌第七屆文學藝術”大獎賽一等獎;
2011年中國青年書畫家協會“首屆中國歷史文化名城”美術書法作品大賽一等獎, 等等。
并多次參與社會公益和文化交流活動,其作品被捐贈給萬里邊關的武警官兵及不丹國王等,作為永久收藏,意義深遠。



張殷實老師更多作品賞析:






中國傳媒聯盟 糾錯QQ/微信:2230587892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