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傳媒聯盟 據 商界在線 訊:互聯網推倒信息不對稱的“柏林墻”之后,世界的商業形態,再無什么秘密可言。任何新生領域一經出現,都能在短時間迅速復制、創新和升級,成為創投熱點,大數據、微商、分享經濟等概莫能外。 然而有一門生意,自2015年引進中國,卻鮮有人涉足。陳述在這個領域摸爬滾打了兩年,外界對這個行業市場依然知之甚少;然而據市場數據反饋,這個市場潛在價值高達2000億。 這門生意就是互聯網咖啡機。 “三年內,我們將在全國鋪1萬個點。”陳述挺直腰桿,自信滿滿。
![]()
陳述和他的安格魯互聯網咖啡機 沉淀:策劃貴州第一公關媒體 說這樣的話,陳述并非頭腦發熱一時興起,而是在對整個市場做了全方位考察調研之后下的結論。支撐這個結論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他十余年的策劃經驗。 自參加工作開始,陳述就利用業余時間兼職創業,與朋友合伙開了一家廣告策劃公司。當時的陳述21歲,是一名標準的工科生,對于廣告媒體一竅不通,創業純屬興趣使然。 令他沒想到的是,這份興趣還真給他帶來了業務——一家童裝公司。為此,陳述跑到新華書店自學策劃。幾周后,他的提案征服了童裝公司老板——一名60多歲的老革命。 做策劃帶來的物質回報與精神滿足,開始讓陳述對朝九晚五的乏味工作感到不厭其煩。他準備跨界了。他辦過《圈層》雜志,先后進入兩家廣告公關公司,成為策劃總監后,第二次機會悄然降臨。 在第二家廣告公司里,一名同事看重了陳述的能力,力邀他一起到貴州創業。渴望挑戰的陳述二話沒說,跟他奔赴貴州。 然而理想與現實并非對等。幾個月下來,新公司沒有一分進賬。在一個雨夜的回家路上,陳述掏出5塊錢,朋友手上有15塊錢——這是整個公司的所有“資產”。 朋友問:“是繼續還是回重慶?” 陳述咬咬牙:“我們再等幾天。” 熬過一段危機與貧寒交迫的日子,陳述終于等來轉機:之前在談的幾個業務被悉數拿下。有了資金的健康運轉,外加陳述日漸嫻熟的策劃能力,到了2007年,這家廣告策劃公司已成為貴州公關領域第一品牌。 但正如樹高千丈,落葉歸根,在云端的成就感,無法沖淡陳述關于重慶的濃濃鄉愁。這年,他獨自回到重慶,成立了自己的公共品牌。利用多年積累的經驗及人脈,加上重慶本土的現有資源,陳述先后為和記黃埔、恒大和中鐵等重大項目服務,將企業做成重慶本土具有相當話語權的品牌。 2015年,公關市場的環境變得混亂不堪,行業瓶頸難以突破、市場競爭無序以及知識產權和創意被甲方與同行盜用等問題,讓陳述對該行業開始心灰意冷。他又開始考慮下一步出路。 一次閑暇之余,他跟朋友聊天,無意中談到了咖啡這個行業。頓時,一片沒有疆界的廣袤天地,在陳述眼前豁然開朗。 大勢:千億市場的崛起 對于咖啡,所有人都不陌生:大街小巷犄角旮旯遍布大大小小的咖啡店;對于咖啡店和咖啡館的一個現象,人們也印象深刻:偌大的場館,顧客卻寥寥無幾。這是個顯而易見的事實:咖啡店的盈利日益艱難。 然而,一份數據顯示,中國咖啡行業的“錢”景是以每年15%左右堅挺上行的。這背后,實則是兩大品牌在勉力支撐:星巴克和Costa。 這也不難理解,星巴克差不多以平均每天開一家店的速度在擴張,Costa全力搶占北上廣的高端市場,它們一起培養了中國人喝咖啡的習慣,也將這群人牢牢黏住,這是單純的咖啡店情懷或后來品牌都難以掠奪的蛋糕。 而星巴克光鮮的背后所展現的事實是,它的盈利的35%是來自外賣市場,且這一數據正在不斷增加。這說明,人們不再以環境為消費粘性。 但外賣也飽受消費者詬病。咖啡因為“熱飲”的特殊屬性,對時間有嚴格限定要求。然而一杯咖啡從制作,到送貨,再抵達消費者手上,期間所消耗的時間,導致咖啡只有溫熱,甚至涼了。 此外,投資一家咖啡店,除了不菲的鋪租費,還有高昂的裝潢費、人工和營銷等成本。如果投資者缺乏營銷的技巧和有競爭力的產品,這些所有投入都意味著打水漂,更別提做成品牌。 巨大的財富潛力,與痛點叢生的市場環境扭成一個個結,將消費者、投資人和品牌裹挾其中。是否有一個四兩撥千斤的手段,將這一個個結悄然化解? 而這,就是陳述和朋友聊天探討的結果:做互聯網咖啡機。 作為外賣咖啡的過渡,商務咖啡機其實早在國外盛行,只不過它不以互聯網為依托。它占地少且便于管理,解決了鋪位租金、裝修和人工的資金壓力;它現磨現飲,打破場景消費的同時,也給消費者提供了熱氣騰騰且口味統一的咖啡;無論是租賃還是購買,它都為投資人卸掉了90%以上的風險。 互聯網風潮盛行后,2015年,商務咖啡機以符合中國人消費習慣的方式——手機支付——進入中國。據英國咨詢公司英敏特統計,截止2017年初,中國咖啡市場上速溶、即飲和現磨的比例是7:2:1,即咖啡市場里經營這門細分市場的不足10%;據估算,到2019年,這樣的比例將會倒過來,現磨咖啡占市場的7成,其市場規模也將突破2000億。 如果這個估測屬實,那么從現在到2019年,將會是互聯網咖啡機的最好崛起時間段,因此陳述將“1萬個點”的計劃放到三年內來實施。 然而,就目前的互聯網咖啡機而言,它解決了消費者和投資人的痛點,也為所有人打造了更為開放的場景,但有一個問題是始終沒解決的,那就是品牌。 “而這,就是我們的優勢。”陳述得意地說。 綻放:搶占全國市場的利器 塑造互聯網咖啡機品牌有四大缺一不可的支撐:一是打造自己的大數據平臺,直接反映每一臺機器的運轉狀況;二是有競爭力的咖啡產品;三是有盈利的技巧與方式;四是渠道的多寡與點位的設置。 其中,第一點是目前咖啡機企業普遍擁有的,它能最大化對咖啡機進行管理和維護,將運營成本降至最低,這無需贅述。而后三點,則是企業普遍存在的痛點,也正是陳述需要突破的。 為此,在成立“小優美”網絡科技公司后,陳述為了公司自主研發的互聯網咖啡機產品——安格魯(ANGOLO)——找到了匹配目標、意大利國寶級咖啡品牌:Lavazza咖啡。 一個品牌,無論是咖啡還是其它行業,在橫向能夠影響世界,縱向可以風靡世紀,才算得上真正成功、為消費者和投資人所稱道的品牌。而Lavazza正屬此列。在意大利,它占據了75%的咖啡市場;擴大到全世界,它也以45%的市場占有率而傲然挺立。不僅如此,Lavazza自一戰爆發后就在行業中經久不衰,到現在更成為現代人的生活品位與藝術象征,這塊標桿性的牌子,是星巴克等街頭產品所無法比擬的。 為此,陳述找到Lavazza中國經銷商,抒發了他的“三年大計”,并承諾將Lavazza的Logo印在安格魯咖啡機機身上。也就是說,陳述用咖啡機免費為Lavazza將營銷滲入社區,且常年有效;而且隨著點位的鋪開,達到1萬個點時,這樣的營銷影響力不可估量。Lavazza當即將授權給了陳述。 在每一臺安格魯咖啡機上,都有一塊顯示屏。這是安格魯盈利的方式之一:視頻廣告。普通形式的廣告很容易讓人反感,因為它們讓消費者被動接受。而咖啡機的視頻廣告則不一樣了。現磨一杯咖啡需要一小段時間,這段時間消費者什么都干不了,視頻廣告反而能給他們帶來消遣。這也是公交站臺和地鐵站的慣用手法。 除了賣產品和視頻廣告,陳述正在搭建安格魯咖啡的第三大盈利平臺:網絡商城。所有購買咖啡的消費都可以兌換積分,消費者可以利用積分在商城里購物、學烘培,乃至交友。互聯網的最大屬性就是社交,無論它“+”到什么領域都是如此,可惜很多企業往往忽略了最簡單的東西。 有了品牌背書,做好盈利布局,陳述最后需要攻克的,是渠道與點位。咖啡機企業通常的渠道選擇,一般是酒店、寫字樓和娛樂場所等常規設施;而點位則由加盟商和合伙人自己去找,企業只負責提供培訓與指導。 陳述的目標點除了常規渠道,他更看重地鐵站、火車站、候機室等公共設施點。為此,他與鐵路系統、民航系統、中國電信及石油系統等大型組織展開談判,因為這片空白市場才能代表無限的潛力。如今,中國電信已經成為試點,其它幾個也在朝目標逐漸靠攏。 當渠道打開后,點位便是渠道帶來的附加值。對于加盟商,陳述不會讓他們不著門道地去奔波選址,而是直接將這些優質點位給他們,讓他們自己選擇。同時,設備維護也可以選擇托管給運營公司。也就是說,加盟商不用操心選址、維護,不用操心運營,是真正意義上的“翹腳老板”。 做穩四大支撐后,安格魯咖啡機的定位也悄然發生轉變:它由立足本土,開始迅速輻射到全國。如今,安格魯在北京、南京和杭州等城市陸續布局,其它多個城市正在陸續滲透中;一名溫州商人在考察完安格魯咖啡機后,對其產品特性與未來前景特別看好,在洽談當場毫不猶豫地投資了幾百萬! 然而對于陳述,這些都不算最重要的。“換位思考最重要”,陳述說,“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了解他們想要什么;站在投資人的角度,了解他們怕什么;站在企業的角度,解讀他們需要怎樣的廣告。”
這是陳述做公關策劃的殺手锏。所幸的是,這也是打造品牌所需的殺手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