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lián)盟 據(jù) 中國株洲網(wǎng) 訊:“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這是唐代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韓愈對教師經(jīng)典定義。 每個人在踏上工作崗位之前,都曾有漫長的十幾年做學生的日子,經(jīng)歷過好幾所學校,遇到過許多的老師。少年時代的經(jīng)歷是最刻骨銘心、難以磨滅的,不管是令人終身懷念的 美好回憶,還是不堪回首的記憶,都會讓人深深感嘆教師的力量之大。 對此,北京教師李亞鶴說道,教師所傳的“道”首先是指道德,就是要教學生做人,做一個有道德情操的人,還要教會學生遵紀守法,維護社會公德。教師要有這樣一個理念:成長比成功更重要,受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成功,而是為了成長,成長為一個有底線、有信念、有擔當、有作為的成人。所以,教師要非常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和道德品質的培育。 與此同時,“師者,人之模范也。”教師要教育學生做人,那就要求教師本身是一個道德高尚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無私奉獻精神的人。身教勝于言教,教師自身的高尚品行就是一種無形的力量,能引導學生與之看齊。 當然,教師還要傳授學生知識技能,從而使學生能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眾所周知,課堂是教師的主陣地,三尺講臺就是教師的生命舞臺。作為教師,永遠要懂得敬畏講臺。北京教師李亞鶴從教十余年,有些課文已上了很多次,也曾有不少課被評為“優(yōu)秀”“示范”,作為樣板被人學習。但是直到今天,每次上講臺前,他都要重新閱讀,查閱新的資料,了解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做足準備,才有底氣去面對學生。 正如俞敏洪說的:“老師一句話能改變孩子一輩子的命運。老師要給孩子夢想,不管碰到怎樣落后的孩子,都應該鼓勵他,老師可以用紀律約束學生,嚴格要求學生,但不能侮辱他,把他看得一無是處。在我生命中最喜歡的老師就是能夠鼓勵我推動我前行的老師。不管在什么狀態(tài)上,你都受到鼓勵,這樣的老師就了不起。 ”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