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財經品牌網 訊:一把折扇輕輕地打開,像是推開一扇窗,讓一縷清風吹拂著飄動著,迎面的風景舒展著沉醉著。不論看風景的人還是風景中人,都隨著風的拂動,心也在飄動,懷舊或者眺望:幾塊湖石,幾縷長葉,幾朵小花,還有幾只小蟲小鳥,緩緩向你展開,仿佛在自由地尋找最美的風景,沒有負累的飛向遠方…… 折扇乃日常生活的尋常器物,自到了文人雅士手里,多喜歡在此提筆留墨,直至成了一種中國傳統文化符號。一把折扇在手,你就沽染了文學,滲浸了書畫,彰顯了志趣,讓骨子里再也揮之不去的“詩意情懷”。據說,在扇上題詩作畫始于魏晉,《南齊書.劉祥傳》記載:“司徒褚淵入朝,以腰扇障日。”元代胡三省補注《資治通鑒》卷135說:“腰扇佩之于腰,今謂之折疊扇”。還有,扇子還演繹出許多美好而有趣的故事,如“誤點成蠅”、“書圣題扇”。明清時期,像唐伯虎、仇英等許多文人雅士嗜扇如命,催生出了純粹的扇面畫種,而實用功能漸漸淡化,裝飾性藝術性不斷強化。所以,戲臺之上的達官貴人、公子書生手把折扇,悠哉悠哉,似乎成了標配。 ![]() ![]() ![]()
杜立憲因為有深厚的文學修養做鋪陳,扇面的內容非常廣泛,人物故事、仕女情態、湖石流水、花鳥蟲魚、龍虎靈猿等皆能入畫。這一幅:依傍池石,水蓮花盛開池水之上,在紅花綠葉點綴下,頓生“玲瓏有致清新秀,一婉回眸出水蓮”之意,營造出靈氣、活力和神秘之感。那一幅:一株牡丹花開正盛卻位于含苞之下,葉之青澀色,半透光盈影,色彩明麗卻無艷俗之感。又一幅:有林松枝椏隨風搖曳,靈猴松鼠跳躍期間,躍然入目,活潑生動,為作品增添了自然清新的氣息。再一幅:一抹香蘭,但存小徑通幽處,花蕊意蘊幾許,繪于圖之中心,花瓣似白若金,濃墨處一抹靛藍,釀就一灣纏繞夢境,它不低頭,不驕縱,不自輕,不柔弱,淡然達觀。我喜歡關公夜讀,于中軍帳里,關興周倉分立兩旁,品一杯茗茶,閱一卷《春秋》,不論外面風云如何變幻,威風凌凌巋然不動,神焉英雄焉,見之無不肅然。還有,墻角早起的牽?;ǎ瑤е宦端虧欉^的清新綻放,可能有幾只麻雀在跳上跳下,恰似一小串輕盈俏皮的音符;也許那邊的一株芭蕉舒展著它肥大的綠葉,悠閑地在微風中輕蕩,把大片大片的葉子高高地舉向天空。 法國大作家巴爾扎克說過,藝術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積驚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杜立憲借用扇面的藝術形式,一面作畫,一面題詩,珍藏一方“觀自在”之地,以小見大,以簡單蘊含繁復,集詩書畫印于一體。在一折一開之間,無不營造出從容安適的自然祥和的氣息,像舊的泛黃的照片經過了歲月的洗禮,使得扇面作為一種小品性的繪畫形制完全從扇子物中脫離出來,透過自然感悟人生旅途,思于斯感于斯用于世,讓整個世界盡納心中,注重的是意境、智慧,由感性升華至自然、人文、精神三者合一的智者境界。咫尺之間,參悟自然之后,一花一草便是整個世界,扇子就成為了人文之扇,精神之扇。 讀畫可以養眼,讀詩可以養氣, 讀書法可以養德。小小一把折扇子也是傳承文脈的一個大舞臺,杜立憲以傳統筆墨融入現代審美元素,讓扇子因書畫而增色添彩,見微知著,既可以舒眼目怡心神,又陶冶性情,展現出無窮的大千世界。(作者:董培升)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