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中訪網 訊:5月下旬,參加2017江蘇江陰全國象棋特色學校比賽,擔任副裁判長;
6月中旬,策劃和直播吉林輝南蔣川1對26象棋蒙目棋吉尼斯世界紀錄挑戰賽;
6月份,承辦全國業余棋王賽,在遼連搞三站,并率遼寧省象棋隊參加第十三屆全運會象棋賽北京預選賽;
7月份,率遼寧省象棋隊參加第十三屆全運會象棋賽天津總決賽,任領隊、教練;
7月中旬,承辦全國中小學生象棋錦標賽;
7月下旬,承辦第十三屆亞洲國際象棋學校錦標賽;
8月上旬,承辦國際象棋棋協大師賽……
2017年的前7個月,他和他的團隊承辦了29場棋類比賽。到年底,預計承辦的棋類賽事將超過50場。
他說,他的團隊要做棋類賽事運營標準化的領跑者。
他有棋院,有運營團隊,主持和經營著GTV棋牌頻道,承辦棋牌類賽事經驗超過15年。不到賽場,你很難抓到他,面對面,聊聊天。在東北甚至全國范圍內,他或許都是承辦和轉播棋類賽事最多的人。
用人生如棋來形容他的生活,是恰當的。
他說,所有的朋友和事業,都因棋而來。
用人生是棋來標識他的青春,也是恰當的。
他說,因為愛棋,所以樂意承辦各類棋賽。
他,就是豐鶴。
一場重大的賽事
記者:7月下旬,第十三屆亞洲國際象棋學校錦標賽在盤錦遼河美術館隆重舉行。我們看到,國家體育總局棋牌運動管理中心、遼寧省體育局、盤錦市人民政府和中國國際象棋協會等主管機構,都有主要領導參加。這是一場重大的國際象棋比賽?
豐鶴:沒錯,這的確是一場重大的賽事,因為這是中國首次承辦亞洲國際象棋學校錦標賽(下稱亞錦賽)。各級主管部門和主辦單位的領導參加開幕式,也證明了這一點。
這是一場國際級的體育賽事。中國是國際象棋大國,也是強國,辦的國際象棋賽事比較多,但承辦亞錦賽這樣國際化、大規模、多組別的國際賽事,還是第一次。
記者:很多棋手都感覺到盤錦市優良的比賽環境。請介紹一下這方面的情況?
豐鶴:這有賴于盤錦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為了當好東道主,市體育局、教育局、公安局等多個委辦局召開了多次協調會。教育局為了普及國際象棋文化,下大力氣讓國際象棋文化進學校、進幼兒園。體育局不用說,就像自己承辦賽事一樣。而公安局為了保證參賽的國內外棋手及其陪護人員的安全,更是兢兢業業,恪盡職守。
作為承辦者,我們對比賽流程和動線的所有安排,都基于兩個目的:一是要辦好比賽,讓參賽者有優良的生活和比賽環境;二是要宣傳好盤錦,讓盤錦走向世界,讓世界了解盤錦。
這次亞錦賽,比賽地點選在遼河美術館,這是東北亞最大的美術館,在盤錦市中心,設備齊全,配套精良,比賽氛圍好。比賽流程,我們優化再優化。我們有意把入住酒店和比賽場地分開,從生態酒店到美術館有兩公里,我們選擇校車作為擺渡車,讓海內外的小選手及其陪護一路上能感受盤錦的文化、盤錦的美、盤錦人的生活,擴大盤錦的城市影響力。
我們還在比賽間歇,安排游覽世界級美景——盤錦紅海灘。幾十輛校車結隊行進,航拍之后向全球放送,讓世界了解紅海灘,了解大濕地,了解中國盤錦。我們為參賽者安排的演出,也是盤錦特色的文化演出。借力宏大的賽事,借道央視體育、新聞、國際頻道,還有各種平媒和網媒,一起來報道盤錦。
記者:綜合看,連續的棋賽和豐富的環節,像一個文化節了。
豐鶴:7月還不是盤錦的文化節。但今年7月,17天內我們在盤錦承辦了三個棋類大賽,兩個國家級,一個國際級。從比賽的密度、參賽的人數、棋牌的種類,還有綜合影響力上看,確實可以媲美一個文化節。盤錦一直規劃“打造國際化的中等發達城市”,密集的棋類賽事,讓國際象棋在盤錦這塊沃土上不斷生根、發芽、發展、壯大,這對盤錦來說就是一種文化先行,是實實在在的形象廣告。
一次比賽,兩個目標,一石兩鳥。
記者:第一次辦國際象棋賽事是哪一年?為什么這么大型的國際象棋賽事,首次落地中國就選擇了盤錦?
豐鶴:2013年。2009年主持GTV棋牌頻道后,開始全面接觸國際象棋比賽,慢慢就籌辦國際象棋比賽,后來承辦過多次省級國際象棋賽。
去年在盤錦,我承辦全國國際象棋棋協大師賽,報名參賽棋手和陪同人員近千人。辦賽過程中,國家體育總局棋牌運動管理中心國際象棋部主任田紅衛女士親臨指導,并對比賽的成功舉辦給予高度評價。比賽的成功舉辦,得到了國家體育總局和棋協的高度肯定,也表彰了我們。正因為有上級領導的肯定和支持,有15年舉辦相關賽事的經驗,我們才有更大的動力和決心去申辦亞錦賽這么高規格的賽事。這場為期10天的國際賽事,報名參賽選手308人,加上外國友人和陪同人員,也是近千人的規模。
豐鶴(左)接受記者專訪
一張國際化名片
記者:中國是象棋的起源地,國際象棋是“外來妹”?,F在愛下國際象棋的人多嗎?
豐鶴:越來越多。以比賽為例,去年全國國際象棋棋協大師賽,報名參賽的有近400名棋手,參與比賽的600多人。
記者:今年這場亞錦賽的成功舉辦,對你和團隊意味著什么?
豐鶴:這次比賽籌備時間緊、任務重、壓力大。國內過去沒有舉辦過相同類型的賽事,所以也沒經驗。其他困難還體現在:各國的文化不一樣,要形成交流,讓各國選手都滿意,很難;選手和陪護的生活起居、餐食、安保等方面,都比國內比賽復雜;因為語言不同,溝通也需要耐心和細致;還有裁判的問題,各國裁判的執法尺度也需要反復協調。
應該說,這次重大的國際象棋賽事,我們經受住了考驗。所有的參賽選手也都對比賽的組織和安排比較滿意。
對中國國際象棋運動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推動。這意味著,中國可以承辦更高規格的大型國際象棋賽事。
而我本人,也因此更加自信,希望未來能擔負更大的責任,盡我所能去推廣國際象棋這項運動,讓它在中國有更好的發展。
記者:這次亞錦賽對盤錦的貢獻是什么?
豐鶴:一,從國外和外地來了很多棋手,這些棋手和陪同來到盤錦,對盤錦經濟是一種直接拉動。以這次比賽為例,過千人同時來到盤錦,居住和消費超過10天,形成萬余人次的消費,這對小城市盤錦的宣傳和帶動力量不可低估。二,對盤錦旅游、經濟、城市和文化發展的間接宣傳。外國棋手到盤錦來,看到了一個快速走向現代化的盤錦,看到了一個整潔有序的中國城市,看到了盤錦的獨特風貌和人文環境,感受到了盤錦人民的真誠和熱情,他們當然會向世界傳遞盤錦的正能量。三,帶動了盤錦國際象棋的大發展,這一點我要著重強調。
誠然,對于國際象棋這項運動來說,盤錦還是個稚嫩的孩童,還有比較長的路要走,這是盤錦的短板。但我堅信這也是優勢,堅信這片沃土的后勁兒。國際象棋是非常優秀的體育項目,也是西方文化的典型代表。隨著中國對外交流的深化,隨著中國在世界的影響力不斷提升,隨著出國交流人數的不斷攀升,國際象棋作為世界第二語言(第一語言是英語),不論我們交往對象的膚色、國籍、語言、種族如何千差萬別,這個“第二語言”都會拉近我們心靈的距離,都是我們進行交流的良好方式和便捷選擇。一句話,大家可以通過國際象棋與世界交流,與外國人交朋友。
而對于盤錦來說,隨著國際象棋文化的迅速普及,這一文化或將成為這座魅力城市加速國際化、接軌大世界的一張靚麗名片。
馬來西亞領隊向第十三屆亞洲國際象棋學校錦標賽組委會贈送禮品(圖左為豐鶴)
棋的文化高于勝負
記者:資料顯示,您是象棋大師,并且曾經取得過優異的成績。能否介紹一下您的象棋人生?
豐鶴:我1977年出生在盤錦。因為父親愛下棋,所以我從6歲就開始下象棋,同齡的孩子誰也下不過我。1988年,拜象棋名宿周俊來為師,正式學棋。當時恰好趕上盤錦市體校招生,體校教練就讓我和在籍隊員下兩盤棋,一看這孩子水平不錯,于是就填表入隊,成為市體校象棋隊的一名隊員。
那個時候學棋很簡單,入隊就學習,沒有所謂的學費,每月有60塊錢的補助,逢大型比賽還發服裝、發鞋。老師也喜歡好苗子,只要你樂意下棋,他就樂意教你。身在其中,我很感恩計劃經濟時期國家對某些有特長孩子的精心培育。
1994年,學棋結束。后來就參加各種比賽,區賽、市賽、省賽、國家級比賽,曾獲得區冠軍、市冠軍,遼寧省賽冠軍,贏得過“棋友杯”全國象棋大賽、“棋協杯”全國象棋大賽等,并獲“棋協大師”稱號。
體校畢業后,有機會成為職業棋手,也有機會進入事業單位,不過我還是選擇了自由創業。
記者:十年學棋,一朝改道,有沒有猶豫和不安全感?
豐鶴:有,但很快就消失了。人生每天都在選擇,但不能每天都在猶豫。船停在碼頭是最安全的,但那不是造船的目的。同理,人呆在家里是最舒服的,但那不是人生的追求。人生的意義就是對自己生存方式和發展方向有選擇權,不一樣的選擇,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不過我對棋仍然有情節,創業也不誤下棋,于是在做生意之余,開始做象棋教學。我特別喜歡教孩子下棋,你把你的知識傳授給孩子們,看著那一張張可愛的娃娃臉,跟你學棋后不但棋下得好,還在各種比賽中取得一個又一個好成績,這個過程真是讓我很欣慰。
后來接觸到國際象棋,一學就會,于是也經常下。
記者:為什么要搞棋類賽事呢?
豐鶴:我是象棋國家一級運動員,也是象棋國家級裁判員,我喜歡下象棋,也喜歡下國際象棋。當時就想,既然我沒有大量的時間去下棋,那我可不可以為象棋的發展做點事呢。一邊做事,一邊看棋友下棋,那就是舉辦棋類賽事啊。于是就開文化公司,籌劃辦賽。近十五年來,我一直在搞象棋賽事;而開始涉入國際象棋比賽,是四年前的事。
2002年,我先從辦市級比賽開始。盤錦市這些年的象棋比賽,幾乎都是我辦的。從2012年開始密集辦棋賽,辦省級以上的比賽。因為我在棋圈的人脈和影響力,政府和一些愛好者也支持棋類比賽,支持中國傳統文化的普及和推廣,因此除了象棋、圍棋、斗地主,也包括國際象棋、橋牌等,什么比賽我都辦。
辦賽的初衷源于愛棋的情節,后來就成了一項事業,我就想通過個人對象棋的熱愛,整合資源,把棋藝文化向外推廣,讓象棋、國際象棋被更多人所熟悉,棋友們通過下棋,可以得到快樂和智慧的提升。
記者:看遼寧廣播電視臺網絡棋牌頻道(GTV網絡棋牌頻道),注意到您既是運營總監,又是節目主持人,有時候還是棋賽解說員。棋牌頻道的運營,給棋賽帶來了哪些影響?
豐鶴:棋牌頻道是遼寧廣播電視臺旗下的上星頻道,以前做棋手的時候常常收看。后來通過比賽結識了當時的節目負責人。因為聊棋特別合拍,所以受邀到棋牌頻道給觀眾講棋。從2009年到2013年,作為嘉賓主持,我在棋牌頻道講了四年棋。因為個人的能力和良好的合作,領導比較認可,所以受邀成為棋牌頻道的運營總監。從2013年到現在,我既辦棋賽,又做棋牌頻道的運營總監,還負責棋牌講解、節目制作、棋手采訪等,這讓我在承辦賽事上如虎添翼,相得益彰。
作為全國唯一的電視棋牌頻道,我既喜歡這個頻道,又希望辦好。這讓我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和成本。頻道以象棋為主,但作為綜合頻道,也包括圍棋、橋牌、斗地主、國際象棋等各種賽事的報道。比如象棋甲級聯賽,國際象棋甲級聯賽,頻道都要做賽事直播、跟蹤報道。
今年棋牌頻道也做了很多大的活動,比如策劃和直播6.18吉林輝南蔣川1對26蒙目棋吉尼斯世界紀錄挑戰賽,我們做了14個小時的直播。數據顯示,這一次活動,同時間收看觀眾人數達到百萬級。
記者:這個頻道盈利嗎?
豐鶴:棋牌頻道一直不盈利。我對棋比較熟悉,但我在頻道運營上,客觀地說還是不太擅長。但我認為棋的文化高于勝負,棋類賽事和培訓的社會效益大于經濟效益。盡管棋牌頻道賠錢,培訓是微利,但我仍然愿意用我做生意的錢,補貼頻道和培訓。因為棋就是我的一個事業。
記者:一個不盈利的棋牌頻道,價值在哪里?
豐鶴:一位叫“枯木逢春”的棋友這樣評價棋牌頻道,在全國頻道中影響很小,直接找到大的贊助很難,但它是象棋唯一一個專業頻道,只有這個頻道真心真意想包裝象棋,為象棋服務。央視很大,但它與象棋沒多大關系。我們的孩子得自己愛,得自己培養,棋牌頻道就是我們的孩子,屬于我們所有愛棋的人。
而根據北京有線電視機構統計,2015年“GTV網絡棋牌頻道”在近70家數字頻道中收視率排名第8位,很靠前?,F在很多大城市的數字電視,都可以看到棋牌頻道。還有一些棋友,可以通過網絡電視收看。
一個頻道,一種生活。GTV網絡棋牌頻道,弘揚國粹,關注棋牌新聞,宣傳中國棋牌文化,承辦各種棋牌賽事,同時包裝棋牌明星。未來,我們將與互聯網緊密結合,與各種網絡平臺聯手合作,擴大頻道受眾面,創新網絡比賽形式,讓世界借此了解一個充滿活力的中國。
人生如棋。我始終認為棋的文化高于勝負,棋的快樂也大于生意的勝負。
豐鶴與外籍裁判員交流
國際象棋進入快車道
記者:最近四年,您涉足國際象棋越來越深,這基于什么考慮?
豐鶴:國際象棋作為一種群眾性極強的智力型體育運動,在全球擁有7.5億愛好者,其中80%的愛好者在發達國家。為什么國際象棋這么受到關注,除了愛好者眾多,最重要的原因是發達國家的人基本都在下國際象棋。我認為,隨著中國的復興,我們與國際的交流變得越來越頻繁和深入,中國和世界多元文化的融合速度也將越來越快,就像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英語學習持續高熱一樣,國際象棋在國內的普及和發展,業已步入快車道。
與此同時,由于國際象棋在鍛煉人的智慧、毅力、能力,開發人的心智、記憶力、計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方面的顯著作用,這項運動在中國也將有一個非常好的發展前景。
通過棋牌頻道,我走出去看過各種棋牌類比賽,學習之后,我發現國際象棋這個產業,無論是棋手培養還是賽事運營,在中國都有巨大的市場空間。
記者:象棋和國際象棋的區別是?
豐鶴:象棋是中國的傳統文化,象棋的棋子是圓的,棋盤是方的,代表天圓地方。象棋是唯一一個以漢字形式體現的體育競技類項目,它設計嚴謹,等級森嚴。比如象棋的將帥就是將帥,不能出城,而士、相不能過河,就是保護將帥的;兵卒就是小兵,就是服從命令,只能前進不能后退,就是犧牲自己換取整體勝利的。象棋的規則和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國歷史的一個縮影。
而國際象棋是典型的西方文化、西方思維方式。在國際象棋規則里,國王沒有限制隨便走,馬不蹩腿,象可以斜線飛躍而沒有河界限制,其規則體現的是自由和民主的文化特征。
記者:國際象棋在中國步入了發展的快車道,主要基于哪些判斷?
豐鶴:現在學習國際象棋的人數越來越多,相關賽事越來越多,培訓市場極為火爆。象棋、國際象棋,一個是東方傳統文化瑰寶,一個是西方文化寵兒,在世界文化大交流的今天,二者必將相互影響,也將加速融合。而隨著國內體育賽事運營的市場化改革,民間力量將深度介入國際象棋產業鏈,這將迅速提升國際象棋產業化的成熟度。
記者:除了賽事,這個市場的另一個熱點在哪里?
豐鶴:培訓。國際象棋雖然有7.5億人在下,但大多數都是外國人,中國下國際象棋的人口并不多。其實在中國,能下國際象棋的潛在人口也有幾億人,因為能下象棋的人,就可以改下國際象棋。象棋和國際象棋的原理是相通的,象棋下得好,再學國際象棋,至少可以省下三年的基本功。就是大名鼎鼎的國際象棋大師謝軍和葉江川等,原來也是下象棋的,后來才轉到國際象棋。我本人也是如此。
國際象棋在中國不但人口基數小,而且下棋人口的比例在各地區分布也極不均衡,沿海省份及其城市開展國際象棋運動非常好,比如廣東、深圳、上海、浙江、江蘇等。而在北方,尤其是東北,國際象棋的基礎相當單薄。以遼寧為例,遼寧國際象棋無論是棋手的數量、相關人才、下棋人口的占比,還是舉辦比賽的數量,都有明顯的差距。東南沿海城市的人們對新事物,對國際文化的接受程度,對國際象棋的興趣,對國際象棋訓練和比賽的投入,都遠遠領先于東北三省。
我們做過評估,遼寧省4300萬人口,下國際象棋的不足1萬人,這個比例在全國平均線以下。一個深圳,有超過60萬的棋類愛好者,其中學習國際象棋的有近30萬人。而人口大省山東,國際象棋愛好者每年凈增萬人以上。
除了下棋的人口基數低,相關培訓機構也稀少。南方的國際象棋產業鏈,有很多規范化的大型培訓機構,但東北棋類文化氛圍弱,在遼寧省的大多數城市,現在都沒有國際象棋培訓機構。目前遼寧甚至東北三省正在進行新一輪經濟騰飛,國際象棋產業也面臨著一片藍海,我有意愿把國際象棋這么好的項目引入遼寧,讓更多的人去了解,讓更多的人加入我們。
為什么國際象棋產業在中國發展進入了快車道?第一是人口基數少;第二是一個好的運動;第三是文化接軌會加快,國際象棋是一個好的溝通方式。我預計,國際象棋的求學人數未來每年都會有倍增機會,而且會增長10年。
在東北,國際象棋培訓目前是一個很好的投資機遇。現在的主管領導們也看到了這一點,也重視改善環境,我有信心引進南方先進的培訓經驗和優秀的師資力量,做大做強東北的國際象棋培訓機構。現在,我們已經在沈陽、盤錦等地創建了培訓機構,棋院的管理目前還處于探索階段,一旦模式成型,我們將展開快速擴張。
記者:現在喜歡下國際象棋的人越來越多,尤其是小朋友越來越多。怎么看這些天才的孩子們?
豐鶴:我特別看重孩子們學棋。因為他們代表著市場,預示著未來,寄托著希望。我們的國際象棋培訓,只要從娃娃抓起,就能夠抓住未來。
我有一個夢想
記者:針對國際象棋產業鏈的未來,您是如何規劃的?
豐鶴:我有一個夢想,想把高水平的棋牌類比賽和專業化的國際象棋連鎖培訓機構,做到國內最好。
記者:高水平和專業化,具體指標是什么?
豐鶴:專業的培訓機構,是指我們要做國際象棋培訓機構中的專業主義者。家長讓孩子們下棋,是為了培養孩子們的性格,提升孩子們的心智,進而了解國際文化。與這些要求相對照,一個好的國際象棋連鎖培訓機構,至少應該是體系成熟、理念先進、規模較大的。
記者:從深藍到阿爾法狗,人工智能在不斷刷新擊敗人的記錄。不擔心未來的孩子們對下棋或許失去興趣嗎?
豐鶴:各種棋類軟件的發展成果是人類智慧及其項目自身魅力的綜合體現,其成果可以運用到棋類的訓練及其商業發展中。但軟件無法取代對弈,因為軟件最終是不應該和人平等對弈的。未來人和機器打仗,沒有勝算,這猶如人和起重機比力量。人學棋的目的,不止是為了爭第一,“第一”只有一個;學棋是為了陶冶情操,感受對弈的過程,為了愛好,為了博弈,為了體現超越自我的價值。
記者:您期望棋牌類比賽應該是什么樣子,具體指標又有哪些?
豐鶴:我期望做棋類賽事運營標準化的領跑者。所謂棋賽運營標準化,是指比賽規則、賽場硬件、賽場管理、比賽秩序、比賽環境的標準化,同時服務流程要規范。雖然棋牌類運動是大眾的狂歡,但一旦上升到比賽層面,尤其是高端、大型賽事,儀式感和規范化還是必要的。一定要加強宣傳,大力宣傳棋賽、棋手、棋文化和賽事期間不為人知的情節故事,甚至通過文學作品和影視劇來讓更多的人學棋下棋、陶冶情操。
記者:您團隊的人說,您辦棋賽追求更好的體驗,不計成本……
豐鶴:這也是指在一定的范圍內,盡我所能辦好賽事。在全國,經營棋類賽事的公司有很多,但像我們承辦這么密集的比賽,操盤這么大量的賽事,是少有的。按賽事頻率,我們處于全國前列;按賽事級別,我們也達到國際級別。舉辦這么多的賽事,我們公司很專業。
說到成本,每次辦賽我們團隊也早早規劃,但比賽真的開始了,我就這改那改不計成本了。只要效果好,反響好,搭錢也干。我的座右銘是,只要做好事,無需問前程。
記者:為什么遼寧能辦這么多棋牌類的賽事?為什么豐鶴團隊能承辦這么多場次的賽事?
豐鶴:和南方相比,遼寧的棋類運動人口和環境還有差距,舉辦比賽的數量更不能比。以國際象棋為例,從2000年到2015年,遼寧國際象棋幾乎沒搞過大型賽事。但我認為東北,特別是遼寧,應該在國際象棋比賽上有所作為。于是我就開始推動國際象棋比賽,在盤錦首辦省級比賽,結果非常成功,棋友反響熱烈。
當然其他棋類賽事,我也照辦不誤。我在遼寧省辦賽事有幾個優勢:新聞宣傳做得棒,場地高端大氣,賽事服裝統一,比賽環節規范,正一步一步地打造棋類賽事的行業標準化。
由于我賽事辦得好,態度認真,團隊有經驗,上級主管部門認為交給我的團隊辦賽事比較放心,所以賽事越辦越順,越辦越多,公司也向著專業化賽事公司演進。
記者:遼寧棋類賽事的拓冰者?
豐鶴:我們或許是,但現在做得遠遠不夠。遼寧省的各級主管領導,給了我很大的支持和信任,讓我組織遼寧隊去參賽。國家體育總局棋牌運動管理中心、遼寧省體育總會也都給足了支持和政策。尤其是盤錦市政府各部門,沒有他們強大的支持,沒有周全的社會保障,沒有優秀的志愿者團隊,很多大型的、國際化的棋類比賽,我們根本接不下來。
盤錦是東北地區舉辦棋類比賽最多的城市。尤其是這兩年,連續舉辦全國中小學生象棋錦標賽,這在棋賽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
我喜歡盤錦,這是我的家,我的根。我有責任和義務把盤錦乃至遼寧的棋牌類賽事、培訓教學工作做好。對于盤錦來說,“石油之城”、“濕地之都”一直是她的顯著標識,我期待“象棋之鄉”、“國際象棋基地”這樣的文化符號,成為她的另一張名片。
記者:下一個階段,您對賽事有何規劃和期待?
豐鶴:隨著這幾年舉辦賽事的增加,我們通過不斷總結賽事經驗與不足,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辦賽的水平越來越高,比賽的流程越來越科學和規范。我對自己有個要求,就是過去在遼寧舉辦的賽事,今后還要爭取留在遼寧辦;在成功舉辦中高級別賽事的基礎上,不斷積累經驗,優化團隊,繼而申辦更高級別甚至是最高級別的棋類賽事。因為賽事級別越高,對東北地區棋牌氛圍的培育、賽事關注度的拉抬和培訓市場的激活,作用力越大。
記者:怎么評價棋對你人生的影響?
豐鶴:我今天的一切,都是棋賦予我的。沒有棋,就沒有這么大的一個舞臺給我。有人說辦棋賽和棋牌頻道我搭了很多錢,但我說我收獲的更多——幾乎所有的好朋友和商業機會都因棋而來。
記者:棋是為了對弈而存在的,而對生活,我們卻希望是寧靜祥和的。如何妙解人生棋局?
豐鶴:生活永遠充滿博弈。只要誠實,很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記者 劉長杰 攝影 楊愛軍)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