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傳媒聯盟 據 商界在線 訊:從政府企業離職,到挽救瀕臨破產的國有企業,再到自主品牌的全球化運作,夕日的老干部張金山,完成了屬于自己的野蠻生長。
以下是采訪實錄:
商界記者:從96年至今,寧夏紅21年的一個發展歷史,也可以看作是一個品牌本身的進化歷程,而優質的品牌往往來源于優秀的產品,寧夏紅品牌從最初的國酒到紅酒,再到法國收購酒莊,本身就是一個不斷進化,不斷去突破的過程。如果要你將這21年劃分為幾個階段,你將如何來劃分?每個階段的節點又是什么?
張金山:總共分為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創業起步階段;第二個階段是品牌提升階段;第三個階段應該是走向國際化發展的階段。第一個階段我從擔任國家干部到下海經商,我記得那是1996年,我放棄了政府工作,“凈身出戶”直接下海了。當時我下海這事兒,就當時社會環境來說是不被理解的,認為很不可思議。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創業的條件相當有限,沒有原始資本的積累,創業也不像現在這么好,當時全憑著一股勇氣。
還記得當時接觸酒行業的時候,采取的是租賃方式。當時有一家有歷史、有文化的酒廠,因為國有企業經營不善,處于破產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沒有資本積累的我理所應當地與當地政府進行合作,開始了創業的階段。當時一年的租賃費就要一兩萬元,政府還要求把原有的員工安置就業,再加上稅收,難度可想而知。所以對我而言,創業沒有失敗的資本,也沒有面對失敗時的風險承受力,一切都是背水一戰、破釜沉舟。
不過慶幸的是自己有國有企業的工作經歷,有行政工作和企業工作的經驗,盡管下海時身無分文,但自己還是知道該怎樣去做事情,怎么樣去創業,于是我便開始著手對這家破產企業進行徹底改造。從質量、品牌、營銷入手,徹底改變現狀,經過一年半的時間,原來這個破產企業竟然起死回生了。
雖然這家破產的企業重獲生機,但在國有體制下,企業發展還是比較緩慢,問題也比較嚴重,但隨著國家政策越來越明朗,越來越多的創業者開始下海經商,當時看著《商界》雜志的封面人物,他們披荊斬棘不畏困難的精神對我們這些沒下海的人來說,是一種鼓舞,也是一種誘惑,經過再三的思索和多方準備,我也決定成為他們當中的一員。

商界記者:在經歷過創業初期的掙扎后,寧夏紅終于找到了自己的節奏,當企業正準備向前邁步,實現品牌提升時,卻遇上了一些困難,那個時候市場上有很多跟風的枸杞酒產品出來,我們是如何度過第二階段的,可否幫我們回顧一下當時的戰略與決策?
張金山:在我們的產品小有名氣后,一夜之間出現了許多競爭者,特別是不正當的競爭,其數量簡直可以用泛濫來形容。在當時的情況下,消費者不知道哪個寧夏紅是真的,這讓寧夏紅的口碑一落千丈,這是一種災難性的打擊,導致寧夏紅走向了一個低谷,元氣大傷。舉個例子,當時寧夏紅訂貨一年8億,后來就逐漸的下降,下降到兩億多,不到一半,三分之一了。但可喜的是,當時的我們始終沒有改變自己的方向,因為我們清楚假冒偽劣肯定是暫時的。畢竟我們的消費者群體在成長,無論是意識形態還是判斷都在升級,所以我們很快從這個低谷期走了出來。
但經劫過后,我依舊不敢掉以輕心,畢竟隨著消費者意識的提升和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健全,我們未來的戰斗將是結結實實的巷戰,如果那幾場仗打敗了,或許想要翻身就沒那么容易了。所以我義無反顧的投身到技術領域,在我看來只有不斷發掘枸杞的價值,不斷更新釀造枸杞酒的技術,才能構建自有的壁壘,才能真正的戰無不勝。所以才有了你現在看到的國家技術中心、國家級的工程研究中心、國家級高新企業和國家級農民產業化龍頭企業示范基地等等。
商界記者:而正是技術的發展,才有了拳頭產品“傳杞”的出現?
張金山:是的,“傳杞”這個產品,是公司未來的一個戰略性產品,我們用14年的時間一直在不斷研發、提升和改進才推出的這個品牌。過去的產品是針對中低端消費。“傳杞”更側重于中高端的消費群,它彌補了產品線的不足。

商界記者:實際也符合的消費市場的大趨勢。
張金山:真正意義上實現了產品線的完善,同時也實現了枸杞酒如何國際化。國際化的這種包裝,國際化的口感,國際化中國酒的這種文化,這里面包含了很多內在的東西。看起來是一個枸杞酒,一個新的產品,但如何讓這個產品適合各個層面,各個國家的消費卻成了難題。所以,我們在后端不斷與專家學者進行合作,而前段則由消費者說了算,在中國市場費者怎么說我們就怎么做,到了國外也一樣。值得一提的是外國的主流市場,像歐美,特別是歐洲法國,對這個酒文化,更是具有發言權。所以咱們產品是不停在自我否定,不停的在放棄自己判斷,一遍又一遍去規范自己,否定自己,拋棄自己的成果。
可能很多酒廠考慮的只是口感上的問題,但我們考慮的會更多,比如讓消費者喝枸杞酒,既能盡興,又能有養生保健的功能,喝多了沒事兒,能盡興放開喝,又比如讓消費者喝了舒服,喝多了舒服,喝了還想喝,成為酒類中最高層次的佳釀。在我看來,過去我們只是簡單的做一種產品,做產品概念容易,如果站在消費者的立場去考慮問題,解決問題,這就是另外一個層次了。

商界記者:去法國收購那個酒莊不僅是寧夏紅在產業上的發展和拓展,也可以作一個國際化的一個陣地,或者說文化信息的交流中心,能夠讓我們可以站在全球來看自己,在這個過程當中,有沒有一些具體的細節和例子,哪些東西是我們吸收了,反饋在我們的產品上與品牌上?
張金山:在我看來,只有更了解歐洲的文化,對我們中國的酒文化,才能有更清晰地認識。因為文化的差異導致了中西文化觀察角度的不同,所以只從一個角度看自己就存在巨大的片面性,你可以看到,我們的酒標設計歐洲元素就會多一些,因為歐洲的文化就是以人為本,人文情懷比較重,咱們的酒標其實是在講一則酒的故事,讓我們初窺一瓶酒的誕生。但在中國沒人講這么一個故事。
其次是在營銷方面,外國的營銷注重溝通互動,表面上看和咱們現在搞的體驗式銷售差不多,但實際上人家玩得是讓知識性和體驗式的消費的結合體,人家做體驗店,不是我們在國內簡單的體驗消費,基本上都是送禮品,在外國銷售產品,更多的是讓你去品嘗品鑒,這是他們必須要做的事,因為這樣能讓他們有機會培育消費者,所以他們也會做得非常細,非常有耐心,非常的系統,這也是我們寧夏紅所借鑒的。
商界記者:最后一個問題,隨著現代人對健康消費的關心,大健康產業也被譽為下一個風口,在品牌與資本高速結合布局市場的今天,寧夏紅的下一步將邁向何方?
張金山:大健康產業應該是在互聯網浪潮后,一個能夠在未來縱貫全球的產業,寧夏紅準備了這么多年,就是迎接大健康時代的到來,我們最與眾不同的地方就是能夠助力枸杞文化的傳播,在枸杞健康養生產業,我們絕對是一個領導性品牌。

過去的21年,我一直堅信一個準則,不論在哪個時代,不論有沒有被卷入大健康浪潮,媒體傳播也好,資本助力也罷,做企業一定不能忘記自己的初衷。寧夏紅之所以能夠走到今天,正是因為我們時刻牢記我們的初衷就是做好枸杞酒這一產品,任憑你市場吹捧有多兇,任憑你資本虛火有多旺,我踏踏實實,亦步亦趨,量力而行,我相信我們的品牌,我們的口碑一定能再上一個臺階。
至于下一步,我認為我們有兩件事兒要做,一是繼續挖掘枸杞的價值,在我看來枸杞是一種神奇的物種,沒病它是充饑養生食物,有病了它就搖身一變,成為治百病的輔藥,枸杞和百味放到一塊兒,都是中性的,現在的我們對于他的發現探索是有限的,僅僅只是揭開了它的冰山一角,所以需要做的事非常多。我認為我正在做一件偉大的事業,因為在這個一個巨大產業的背后,我發現了一個巨大的金礦,特別是當大健康產業全面爆發的時候,它的潛力將完全體現。
另一方面,我們還需要繼續傳播枸杞文化,讓更多的人認識它了解它,對于我們企業而言,便是要不斷地努力,開發優質枸杞的食品,開發枸杞的保健品,開發枸杞的藥用價值,以更多更優質的產品,展現在市面上,讓更多的人了解它的功效,了解它對人類的好處,進而去去展示枸杞的文化,用多方面多角度去展示中國枸杞的神奇,我相信用戶們一定會發現,枸杞文化其實是中國的傳統文化的一個縮影。
事實也證明,只要有華人的地方就有枸杞泡酒,可見枸杞已經成為去中國傳統文化的縮影,在外華人尚知要去傳承枸杞的文化這樣的一個使命,那咱們做枸杞的產業的就更應責無旁貸,所以在我看來,我們現在所做的不僅是為大健康產業布局,更是在傳承了咱們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貝,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健康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