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如意財富》雜志
─訪中國書畫家協會副主席傅春林 記者/常振偉 張興梅 人物簡介 中國傳媒聯盟 據 時代快報 訊:傅春林,江西上饒人,字石、號正中山人,研究生學歷,博士。上海翰墨書畫院院長、山東省正覺寺書畫院院長、中國書畫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書法教授、大使館特聘書畫大師、中國人民藝術家資質、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法律基金會援軍委員會顧問、復旦大學研究中心理事、中國傳統文化佛學會常務副會長。上海慈善先進個人 最具收藏潛力藝術家。
“法國巴黎國際沙龍藝術展”在法國巴黎盧浮宮開幕,作為全球藝術大師殿堂級展覽會,傅春林老師憑借《小篆》書法作品榮獲盧浮宮國際藝術終身大獎。 炎炎夏日蒸,難掩真情匯。頂著灼身的似火驕陽,穿梭于高樓茂樹之間,奔波數里只為目睹春林老師的風采。作為書畫界赫赫有名的大家,有著對書畫非獨一般的領悟和見解,能有幸見到春林老師的廬山真面目,傾聽春林老師關于書畫感悟的肺腑之言,自然感到榮幸之至。 初見春林老師,是在浦東一間砌滿書籍的辦公室里,身著休閑唐裝頗具仙風道骨,氣宇之中透露著祥和之態,滿 面笑容如沐浴著春風,一舉一動之中揮灑著隨性和自如,給“簡陋”的辦公室帶來一絲靈氣,正好印證《陋室銘》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意境。落席而坐,春林老師沒有絲毫的拘束,顯得異常的親切。
崇佛定性,意隨心生
書畫通過線條的勾勒,色彩的混搭將情感流溢于畫筆之中,畫筆鑲嵌著情境在宣紙上隨意游曳,心靈的放飛凝結于筆尖的飄逸,一筆一畫均是情感的自然抒發,淺嘗輒止,畫筆揮灑恰到好處,達到釋放意境的效果。意境的內嵌是書畫的核心和精髓,書畫是潛藏意境的載體,意境與書畫相融,才是書畫最真實的價值所在。春林老師始終秉承 “動靜結合,意隨心生” 的創作理念,在創作上也恰恰將動靜結合書寫的淋漓盡致。春林老師認為:“藝術要講究動靜結合,動是浮躁,靜是呆板,只有動靜結合,才能讓書畫富有靈氣。” 要充分深諳動靜運用的哲理,運用中要掌握恰適的分寸,動靜充分與物景高度融入,隨意而不顯浮夸,活靈活態躍然紙上,達到人畫合一的境界。
藝術是心靈的集中體現,定性是藝術創作的前提,修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心靈境界的好壞直接決定了書畫創作的意圖,書畫是心靈最直接的寫照。通過禪宗潛修心性,然后煉筆法硬功,佳作自然水到渠成。春林老師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是世界佛教協會會長,光德寺方丈凈心大法師的關門弟子,在禪修方面有著深厚的佛緣,春林老師說:“佛與藝術是緊密聯系、相互共通的,創作首先要定性,以 “無為” 的心態達到完禪修凝精性,落筆迸真善美的境界。” 禪修佛能,能夠將心靈從浮躁的溝壑中脫離出來,清洗心靈的污垢,將心靈真正實現放空,無所企圖,不求功利,將紊亂的思想慢慢沉淀,不受限于外物的驅擾,達到 “無為” 的境界。春林老師每每創作之時,都會先深思佛理,淺寫心經,待定性雅致之后,將對佛的感悟流淌于書畫之中,也讓書畫蘊含豐富的靈氣。
字如其人,書畫亦是如此。書畫是心境與精氣的融合體,是一個人品性的展露。追求真善美,將真善美通過筆墨傳達出來,是春林老師自始至終都極力追求并踐行的目標。
評判浮世,歸本清源
當前,我們正處于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藝術思潮紛爭的互聯網時代,書畫創作者千千萬,或有所師承,或自造一派,均有自己的主張和見解,皆以登峰造極而自稱。浮躁的環境造就了人們對書畫的虛熱,追求 “短、平、速、快”,刻意創造新的的書法形式,重形式輕內容,未能理解書畫真正的內涵,難得其中的精髓,以至于書畫創作在延續傳統的過程中出現 “斷流”,傳統精華面臨遺失殆盡。 書畫不僅僅是修身養性和陶冶情操的催化劑,也成為當前書畫家追名逐利的 “王牌”。書畫糅合了復雜的外物體現,在創作過程中自然而然就帶有極強的功利性和浮躁氣,從最初的 “為書畫而書畫”向 “為商業而書畫” 的轉變,脫離了書畫創作本身所蘊含的屬性,讓書畫 “變了味兒”,這是對書畫的褻瀆和濫觴。因此,春林老師主張 “歸本清源”,提倡回歸傳統,從傳統精華中汲取變化。 書畫創作中當屬魏晉南北朝最具代表性。春林老師對篆書、隸書、行書、草書均有涉獵,尤擅草書、行書、隸書。始習柳公權、顏真卿、歐陽詢、魏碑,后習二王、趙孟頫、米南宮,王鐸等草書風格,多得古人書意。所以提倡書畫創作講究內功基礎,應潛心研習楷書、隸書、草書等基礎筆法,繼承古代傳統書畫的精華,隨性即賦,隨致而書,塑造清澈干凈的靈魂。堅持傳統,堅守規矩,極力宣揚 “簡單”,精簡的筆畫需要傾注極高的意境,正如古人言:“先有其境,后有其成”。 鑒于當前書畫創作的浮躁,春林老師認為主要是基礎涵養匱乏,并為我們指出甄別書畫好壞的妙招。春林老師在醫術、武術、書法等方面具有極高的造詣,深得其中的真諦。書畫集表象與內涵于一身,通過多角度、多方位、多視覺去品味書畫中折射的倫理,感知書畫如與萬物相通的原理,必然能領略到埋藏在書畫中的人生哲理。
書釋能量,普善大眾
慈善事業是書畫的一個重要導向,也是書畫創作追崇的精神境界。春林老師是修佛之人,對佛理有著超乎常人的感觸與認知,普惠大眾向來都是修佛之人宣揚的理念,他懷抱著這種崇高的使命感,傾心竭力支援每一次善舉。近年來他通過捐贈、義賣等形式致力于慈善事業,盡綿薄之力書寫真善人生卷。 踐行真善美,躬力任四方。他深知自己身單力薄,面對茫茫慈善事業恐有心而力不足,于是,他結合自身之所長,萌生用藝術感召慈善,用書畫詮釋真善的想法,多年來輾轉奔波于北京、上海、江蘇、廣東、江西、河南等各省,通過藝術品義賣的形式籌集善款,所獲捐贈均捐獻于希望小學,扶持未成年人教育事業,不遺余力書畫中國的未來。 “幫助別人就是幸福”、“慈善能夠凈化心靈” 是春林老師始終如一秉持慈善的追求,他將慈善大業僅僅用短短幾字簡單概括,其間嘔心瀝血的歷程也輕描淡寫,亦如他的書畫,追求簡單至極致。禪宗佛理無止境,真善踐行無所止。 路漫漫其修遠兮,春林老師會一如既往繼續在道路上深耕,看透人生,了卻俗塵,譜寫書畫新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