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中國聚焦網 訊:吳秋云是一個極具創造精神的制片人和出品人,她以藝術家敏銳的眼光,看到社會和群眾的需要和喜愛, 結合每個不同的時段的需求創造出不少的優秀作品,并帶動其他制片人制作了類似的作品,她也因此被稱為“電視劇話題的引領者”。觀眾耳熟能詳的電視劇《炊事班的故事2》就是由她參與制作的。該劇也是央視當年首部軍事題材大戲。此劇一播出便引發了極大的關注和影響力,其幽默的語言風格和極具特點的人物類型令觀眾對它過目不忘,收視率突破10,成為經典之作。隨后,熒屏上開始大量的涌現軍事題材的電視劇。
吳秋云出品的電視劇《長大不容易》講述了現代中國青年在成長過程中來自家庭和社會的各種困難對他們造成的影響。吳秋云女士認識到這一題材對于現實社會的意義,后成功將該劇推向市場,并獲得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吳秋云女士談及成長的問題時表示“孩子成長路上遇到的第一個社會,就是家庭”,隨后關于家庭和成長的電視劇占據電視熒幕,一度成為時下最熱的電視話題。吳秋云坦言:“其實很多時候人們會去發現問題,但是想去解決的卻很少,我只是把這些容易發現但是難以解決的話題搬上了熒幕,其實我只是一個搬運工而已。” 繼《長大不容易》后,吳秋云制作和出品了電視劇《婚姻密碼》。中國式離婚成為了所有人茶余飯后討論的熱點話題。該片最終呈現在互聯網的點播破億。緊接著,大量有關婚姻的電視劇呈現在電視上。在影視題材選擇上吳秋云表示:其實婚姻也是家庭問題的一個部分,應該說是一個比較隱私的部分。所以很多人在婚姻中遇到問題選擇了逃避。婚姻對每個人來說都是極為重要的一段關系,是一段長久的維系,如果出來問題就去解決不要逃避,我希望能傳遞這樣的價值。
同年吳秋云擔任了現代空軍軍旅片《垂直打擊》的發行人和制片。吳秋云女士在現代軍事片上使用了新的特技特效技術。該劇剛在中國中央電視臺一套黃金時段一播出,便引來軍事迷們極大關注,收視率一路飆升。 由此可以看出,吳秋云女士對時代話題方向的把握是有著自己的想法和遠見,同時,除了一個好的出品人和制作人外,吳秋云女士在影視創作上也有自己的獨到的見解。 隨后吳秋云策劃并制作了國內收視第一的情景喜劇《炊事班的故事3》。 軍旅片本身講的是一群男人,吳秋云女士覺得如果過于側重男人戲的話,必定會失去一部分想看女人戲的觀眾,而且加上一些女性角色,算是一次突破。 最終吳秋云決定在該劇中加入一些女性角色,使該劇整體來看更加的豐滿。針對于吳秋云為何又回過頭再做《炊事班》,吳秋云向記者透露:首先是一個感情基礎,畢竟是入行的第一個作品;其次是《炊事班2》的反響很好,觀眾對這個系列是有期待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在《炊事班3》可以彌補《炊事班2》里面的一個問題就是沒有女性角色。 該劇上映后,果然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并獲得“金星優秀系列電視劇獎”。軍旅劇獲得了女性觀眾的市場,這是電視劇行業一次極大的突破。 2008年對于吳秋云來說是有意義的。吳秋云女士親手打造策劃了都市輕喜劇《衛生隊的故事》。互聯網時代已經席卷各大媒體市場,吳秋云女士已經看到了電視劇行業前路將要出現的巨大改革,于是大膽嘗試與視頻網站奇藝視頻(愛奇藝前身)合作,在網上引起軒然大波。大量的電視劇制作人看到電視發展方向的第二條道路,紛紛走向互聯網,開啟電視劇的新紀元。 同年,吳秋云又把眼光投向了農村,一心想做出展現農村生活的劇。想了解下現在的農村現狀,以及人們比較關注的點,為此吳秋云女士付出巨大,同樣收貨頗豐。 根據國家國情來看,農村的發展是必然的一步。 當時并沒有太多農村題材的電視劇熱播,于是《絕地逢生》誕生了。該劇在央視一套播出,獲得很大的關注,該劇講述了貴州烏蒙山區農民與石漠化做斗爭,因地制宜,在改革開放30年里走出一條科學發展道路的故事。具有時代意義的作品會被歷史銘記,《絕地逢生》做到了。當回想起08年的時候,吳秋云說道:“趕著中國奧運會的勁兒,08年做了很多事情,當時和視頻網站合作這件事很冒險,我也有些猶豫到底要不要這么做,后來咬了咬牙還是決定嘗試一下。幸運的是我成功了。那時侯我開始相信幸運是給有準備的人。《絕地逢生》這部作品本身是想讓觀眾重視石漠化這是一個很大的環境問題。” 隨后,吳秋云制作了中國最大IP《西游記》的番外劇《吳承恩與西游記》該劇加入了大量3D鏡頭。2009年12月4日,獲比利時電影節“第一屆國際立體電影節佩龍杯長篇獎”。吳秋云對于影視行業的前瞻性以及過人的膽識,首次將電視劇運用3D技術。給觀眾帶了一場革命的視覺盛宴。自此,很多制片人都在電視劇中運用3D技術。吳秋云向記者坦言:這是她在2010年里最開心的事兒。但吳秋云卻依舊謙虛地表明“我只是一個搬運工”。 針對于外來文化的對傳統文化的沖擊及部分傳統文化開始被觀眾淡忘這一現象,吳秋云于是她趁熱打鐵制作和發行了電視劇《第四片甲骨》。 該劇是中國首部以易文化為演繹對象的年代文化懸疑劇。 吳秋云女士重點提出“易文化懸疑劇”的概念,如此標新立異的概念一下子受到了周易愛好者和考古發燒友的關注。受她的影響,不少“易文化懸疑劇”相繼出現,“考古”“盜墓”“史學”等元素被用于大量的電視劇創作中。 同年,吳秋云開始思考中國文化傳統文化和教育問題,于是出品了電視劇《黃炎培》和《廣府太極傳奇》。《黃炎培》講述了中國現代民主主義戰士、職業教育的積極倡導人、教育家黃炎培的生平傳記。 吳秋云知道此類文藝片市場不足,但認為這本來就是一件比較有意義的事情。 所以堅持把《黃炎培》投放到中國天津電視臺和中央電視臺電視劇頻道播出。引發了教育界人士的討論思考。《廣府太極傳奇》則是講述中國固有的文化體系——太極,而且源遠流長應該得到更多人的關注和喜歡。該劇在中國中央電視臺播出,該劇根據廣府太極拳一代宗師楊澄甫的真人真事改編,講述了20世紀20年代,河北省永年縣太極宗師楊天成的長女玉英克服重重困難,開辦女子太極拳館的故事,該劇不僅宣揚傳統文化,又將女性意識融入其中,播出后,關于中國傳統文化的電視劇一一涌現。 2014年,吳秋云創辦了“北京星時空影視傳媒有限公司”,同年發行投資制作了電視劇《我心燦爛》,吳秋云首先提出“網臺聯動”的概念。 她很清楚互聯網給傳統電視臺帶來的沖擊,互聯網已經深入人心,吳秋云女士知道未來市場的走向,大膽的采用了“網臺聯動”的方式,最終在互聯網版權收益和電視臺版權收益上取得了巨大成績。給投資人帶來100%的利潤。后來,很多制片人都采用了她的“網臺聯動“的做法推出他們的電視劇。同年,吳秋云開始自己編寫劇本。吳秋云坦言:編劇是一個不破不立的活兒,你要把你的思維打開去想每一個人物,串聯每一個故事線,合理的基礎上增加戲劇張力;制片人更多的是一個與人交往的過程,各有難點。 于是吳秋云編寫的電視劇《熊爸熊孩子》誕生了。在影視創作上,她十分注重人物角色的塑造,每一個角色都是當下都市生活里一類人的縮影,從外形到性格以及他們內心不為人知的故事。投身于創作的吳秋云依然堅持擔任該劇的制片人, 她認為電視劇不應該局限于考慮劇情是否能讓觀眾喜歡,片子是否有著強大的宣發,而是怎樣讓一部電視劇傳達出正確的價值觀與觀眾產生共鳴。 次年吳秋云女士編寫的電視劇劇本《為愛堅守》,講述了當代女性重建人生信念、追求美好生活的故事。該劇播出后,該劇本也成為各大影視學院必讀劇本之一,為各大影視學院提供了范本,同時成為了中國影視界提供了教育影視人才的素材。 吳秋云再接再厲制作電視劇《小棉襖》,主要講述了一位年輕的單身爸爸在身邊好心朋友的幫助下,勇于面對生活中的坎坷與磨難,堅強地走下去的故事。該片反映了中國現代的家庭現實。 接著,中國出現了不少反映家庭現實的電視劇。吳秋云認為:作品最終都是要回歸到“人”、“感情”上的,只有最真實的情感才能引起共鳴和認同。 吳秋云一路走來,成功的創作了無數的優秀的影視作品,無論是從藝術性上,還是影響力和及收視上來說都屬佳作,她相信每一個電視劇題材都是時代的產物,然而好的電視劇最重要的就是每個角色被賦予的時代意義。“要做好一個劇,必須把握好‘人’”吳秋云就是秉持這個理念在影視制作的道路上攀登著更高的險峰,她的堅持對中國的電視制作和出品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