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玉“梁”言
事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梁玉笑言:“我命苦喲,前腳到北京,后腳就有上訪群眾。” 8月20日凌晨,梁玉和同事緊急安頓好來京上訪的岳池縣水利局因保護水源的需要,被緊急叫停“農家樂”莊園的上訪職工,幾乎通宵沒有合眼……8月22日,梁玉和同事又坐了十多個小時的火車,將兩名上訪人員陪護回重慶,然后坐兩個多小時的汽車轉車回四川岳池。 距離她20日來京,不到兩天的時間。而在回四川的火車上,她發給記者的微信說,頭痛欲裂,非常難受。
如此拼命的梁玉,其實已經是一個四歲多孩子的奶奶…… 現任四川省岳池縣多元化解協調中心副主任的梁玉,用一顆金子般的心,溫暖著弱勢群體和吸毒人員,用專業的法律知識,入情入理的良言,感化、威懾著拖欠農民工工資的“老賴”包工頭以及涉案被告。
梁玉,已成為岳池乃至廣安、甚至四川政法系統大調解的一塊金字招牌。
一個對信仰永不動搖的人
44歲那年,梁玉的命運再一次出現轉機:從羅渡鎮調任岳池縣委政法委,次年任大調解協調中心專職副主任,
縣委政法委書記于偉(中)組織研究政法工作 在任何一個崗位上,要做就做最好。這是梁玉的職業信仰,更是她的事業情懷。 重拾書本的艱難可想而知,梁玉根據自身法制法規知識薄弱的現實,重點惡補相關知識,把原來養成的晚上愛喝茶、和朋友們一起打打牌的時間全部用在學習法律知識上,全身心地投入到綜治工作中。為學習政法工作的相關工作,她還通過網上查閱相關資料、外地取經等方式,來提高自己專業知識的不足。 自調入縣委政法委的那一天起,梁玉就在心中默默立下誓言,對黨的事業要絕對忠誠,始終以公平公正的勤勉作風、精湛的業務技能,把每一起糾紛的調處,都作為“精品調解、良心調解”去努力,樹立政法干部的良好形象。工作中,梁玉重點念好“九字決”。 抓體系。在縣委政法委的指導下,梁玉從抓體系入手,重點抓調解陣地、網絡建設,探索建立了大調解工作機制。上任伊始,她認識到抓好調解工作,必須從健全網絡做起。為此,重點督導交通、衛生、教育、勞動保障等重點行業和企業改制、征地拆遷等重點領域的調解組織建設,形成了以縣“大調解”協調中心為龍頭,鄉鎮協調中心為骨干,村(社區)調解室為基礎的“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工作格局,構建了“縣+鎮(鄉)+村(社區)+組”四級調解網絡體系。 精管理。為健全工作運行機制,梁玉指導三大調解組織牽頭單位研究制定了三大調解相互對接機制以及“訴調”、“檢調”、“公調”“訪調”等對接辦法,通過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完善了分流調解、掛牌督辦、考核獎懲等相關制度,研究出臺了一系列操作性強的規章制度,培育和倡導“群眾的事情群眾評議,群眾中產生的糾紛依靠群眾解決”,確保了全縣大調解工作高效運轉。
善調處。梁玉充分運用法、理、情有機統一的“大調解”手段和方法,及時、主動地調處了大量疑難復雜矛盾糾紛。成功幫助36名吸毒人員遠離毒品,總結的“梁玉禁毒工作法”在全省推廣;先后幫助139名農民工維權討薪,化解全縣重大矛盾糾紛312件,其中主持調解跨區域跨縣市疑難復雜矛盾糾紛調解63件,調解率達98%以上,至今無一反彈,岳池縣也被省委、省政府表彰為大調解工作先進集體。
梁玉的不服輸,早在羅渡鎮就出了名。 一個視事業為生命的人 梁玉是個懷舊的人,她始終忘不了在基層的那段日子。 梁玉說,如果說最令她難忘的工作經歷,一段是在羅渡鎮,一段是在縣委政法委。
剛任羅渡鎮綜治辦副主任時,她的壓力相當大。“男人能做到的事,我也一樣能做到,并且還要做好”。梁玉開始從構建羅渡鎮禁毒工作體系建設入手,規范了鎮禁毒委員會成員單位的禁毒工作職責,鎮禁毒辦與各單位簽定了禁毒目標責任書,制訂了目標管理和考核辦法。為創新禁毒宣傳模式,她充分利用“6·3”、“6·26”、“12·1”等重點時段,結合羅渡鎮工作實際,組織該鎮開展“職工拒絕毒品零計劃”、“小手拉大手、共同拒毒品”、“中小學生禁毒宣誓”、“不讓毒品進家庭”等活動,從而使廣大群眾和青少年學生對毒品知識和毒品危害知曉率達95%以上。
39年前,劉代林在為岳池縣醫院安裝電燈時摔成重傷,造成腰以下全身癱瘓,至今生活無法自理,需全依賴護理。盡管醫院按當時的政策解決了相關費用。但癱瘓讓他一家苦不堪言,為治療傷病,早已債臺高筑,30多年來一直信訪上訪,希望得到工傷補償。 接受劉代林親屬的維權申訴后,梁玉多次走進他家了解情況,得知劉代林的妻子從39歲開始照顧生活不能自理的丈夫,同時還要照顧3個未成年的女兒,還要種4畝地莊稼,生活的重擔全落在她的肩上,讓這個苦命的女人幾乎絕望,但她依然不離不棄地照顧癱瘓的丈夫。梁玉極為震撼,并被劉妻的行為深深地感動。看著泣不成聲、頭發花白的劉妻,梁玉有一種說不出的心酸,握著她滿是老繭的手說:“劉阿姨,您放心,您就把我當作自已的女兒吧!我會待您像媽媽一樣,全力幫您維權。”
說到做到。梁玉一方面跟劉代林一家做思想工作,要五六十萬元的工傷補償無法律依據,建議參照現行的工傷保險條例規定,提出合理的補償訴求。另一方面她找到衛生局領導和醫院負責人做工作,劉家幾十年來為照顧癱瘓的劉代林,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精神與肉體折磨。按照國家規定應當提高劉代林的工傷待遇。建議醫院參照現行的工傷保險條例規定,適當提高劉代林的工傷待遇。 一次次溝通交流,一次次往返穿梭于醫院、劉代林家,梁玉樂此不疲。梁玉說:“那段日子,一想到劉代林殘破和沒有生機陷于絕望的家,我就有了前行的力量,心里暗暗下定決心,只要我在這個崗位上,就一定要挽救這個家庭。” 有心人蒼天不負。通過梁玉的努力以及當事雙方“背靠背”的調解,最后達成調解協議,縣醫院一次性給予劉代林7萬元殘疾補償,劉代林的工資和護理費參照現行的工傷保險條例規定調高到每月6700余元,醫藥費實行全額報銷。就這樣,一個30年久拖不決的維權糾紛就此了結。如今,盡管劉代林依然癱瘓在床,可他每天堅持看書,十分樂觀,妻子幫他按摩,照顧他的生活;梁玉的媽媽、姐姐也經常去看望他們。在他家的墻壁上,還能看到他發自內心表達感謝共產黨的話語。 一個執著追求完美的人
梁玉是一個追求高品位生活質量的人。 2012年8月,在解放軍某部服役的譙虎林的母親被精神病患者砍傷,花去4萬多元醫療費不說,還落下了六級傷殘。可監護人拿了6000元錢后,就“鐵將軍”把門,玩失蹤,不再給一分錢。 在軍地兩次協調解決無果后,譙虎林和同在部隊的弟弟十分絕望,考慮到事關軍、地和諧穩定,梁玉心急如焚,迅速開展現場辦公,協調法院、司法、民政、鄉鎮等部門,多方聯動,制定解決方案,法院啟動快立、快審、快結、快執程序,依法判決肇事者的監護人承擔相關費用13萬元,并通過執行和解達成8.8萬元案結。譙虎林兄弟倆所在的部隊得知后,送來了錦旗和感謝信。譙虎林更是感動不已,十分激動地擁抱著梁玉說:“梁主任,我真想認您做我的媽媽!終生報答您的恩情。” 一聲媽媽,讓梁玉感受到這份工作的神圣;一聲媽媽,也讓梁玉感受到一種責任與擔當。 現在譙虎林雖說已經從部隊轉業,但梁玉始終十分關注著這位在部隊表現優異的“兒子”的安置工作,并鼓勵他積極報考適應他的工作崗位,教育他愛崗敬業,立足本職,回報社會。 相較于大調解工作,讓梁玉不舍和牽掛的還是禁毒工作。
“記得在羅渡剛從事綜治工作時,我是整夜整夜地睡不著覺,主要是當時業務方面什么都不懂,我是在邊摸索邊學習中開展工作的”,但梁玉身上天生的那股不服輸的狠勁和與困難較真的認真勁,激發出她的創新思維,也很快讓她尋求到有效的工作方法。
一個不斷接受挑戰的人
梁玉是一個不安于現狀的人。
維權無果的成華林采取過激行為,曾兩次用自制炸藥包炸酉陽火車站未果,鐵路公安對其行為給予治安拘留,但他內心積蓄著仇恨,猶如著火的炸藥桶,隨時都有爆炸的可能。
面對這個跨省維權糾紛,時間久、取證難、且極有可能引發成為惡性政治事件,梁玉倍感責任重大,當了解到其妻傷殘嚴重,家里還有個未滿7歲的孩子時,讓她更加憐憫和同情,并暗下決心一定要幫助這個不幸的家庭。 在與成交流時,梁玉盡量安撫他的情緒,并耐心做他的思想工作,取得他的信任,把他當成自己的兄弟,讓他相信她這個大姐的能力,同時說服他維權要依法依規,不能感情用事,否則自己將從受害者變成違法者。 梁玉一方面組織律師、法官對曾永紅受傷一案進行分析研判;另一方面,她及時請示領導,以組織名義發函至涪陵鐵路局,協商解決此事。后經兩次去重慶艱辛的協調工作,終于達成賠償60萬元的調解協議,并通過重慶鐵路法院予以確認。事后,梁玉還多次到他家回訪,給予一些資助。如今,成華林還不時打來電話,表達感激之意,告訴梁玉他家的生產、生活情況。
研判調解工作
“我下基層開展的每項工作都留有影像資料,它主要有兩方面的意義,一方面可以佐證記錄自已的工作,更重要的意義在于享受自已的工作成果,享受整個工作過程。”一個享受工作過程的人,注定是一個熱愛生活、熱愛人生的人,也注定在用她全部的愛去溫暖和感動他人的人。
在京休假時,現場處理上訪事件
采訪后記:
本刊記者 郭 毅 寫梁玉,記者覺得自己夠格。 十年,記者與她見面有六七次;十年,記者與她短信、電話、微信聯系不下上百次;十年,記者先后四五次在不同媒體對她進行報道,先后上十次整理她的事跡材料;十年,也是梁玉不斷成長和令人欣慰的十年。 從鄉鎮到縣委政法委,梁玉一步一個腳印,不斷帶給關心、關注她的人越來越多的驚喜。 除在正文里寫到的“上得了庭堂”的梁玉外,“下得了廚房”的梁玉還是兼具東西方人心中的“金玉”。 梁玉是個懂得感恩的人。那還是她在鄉鎮工作期間,當時還是她的一位鄉鎮領導在她無助、少數人看不起來她時,那位領導卻異常堅定地支持她,鼓勵她,才使她從逆境中奮起。時隔多年后,當這位依然在鄉鎮工作的人找她幫忙時,在不違反政策的原則下,梁玉全力幫助。 梁玉是個從不欠人人情的人。那是一位70多歲基層的普通群眾,一樁遺案經梁玉處理得到了很好地化解,在梁玉下鄉調研時,對方捉來一只母雞,眼含熱淚一定要梁玉收下,強硬推辭已經行不通,也會傷對方的心,梁玉掏出300元錢,一再要對方收下才接受那只母雞。 梁玉是個具有家國情懷的人。人常說,自古忠孝難兩全。許多成功人士往往以犧牲家庭來換取事業的成功,而梁玉則是事和家興,不僅事業順風順水,而且家庭幸福和睦。沒有誰會想到,在外風風火火的梁玉,回家后整理家務、洗衣做飯,把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條,一塵不染。四世同堂的梁玉,有一位八十多歲的老母親和一個四歲多的孫子,一老一小,盡享天倫。 …… 也許是太過熟悉,反而不知道梁玉那么多的事跡究竟該如何寫起。“金玉梁(良)言”——突發奇想的這幾個字,算是了了記者為這個心地善良、有著玉石般心腸、善于運用政策、鄉情民理調解的基層政法工作者、心中的大姐,“樹碑立傳”的心愿。 寫下上面的文字,致敬梁玉,更致敬和紀念與她相識的十年。文章來源于網絡,本站在于推廣傳播,不對文章真實性負責。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