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民間中醫創新人才暨民間國醫”成名 中國傳媒聯盟 據 好頭條 訊:二十八年寒冬酷暑,在湖北黃石四百五十平方公里的荊楚之地留下了他常年跋涉的足跡。 二十八草木枯榮,湖北省乃至全國的上萬患者感受到了他仁術丹心濟蒼生的情懷……。
他,叫成名。是成千上萬中醫師中的普通一員,但二十八年如一日,從不收取病人診費,只收微利的藥費。用良好的道德素質、敬業的工作態度和精湛的醫術譜寫的“醫者仁心、治病救人”的美麗篇章,在當地廣為流傳。衣帶漸寬終不悔,醫者仁心濟蒼生二十八年,在歷史的長河中只不過是短暫一瞬。但在一個人的生命中會有著不同意義的書寫。成名,出身于一個貧困的農村家庭。自小看到身邊的父老鄉親因為無錢醫治而去世,便立志要做一名好中醫師。從15歲開始自學中醫時起,就以張代釗老中醫的《大醫精誠論》要求自己: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不論貴賤貧富,長幼妍媸,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一心為的是治病救人。他說,以最少的錢治療最難的病是自己奮斗的宗旨。 “精心、細心、耐心、關心”是成名的臨證準則。對前來求醫的患者,成名絕不因病人身份不同而有差別,無論何人,無論何病,等而視之,不推諉,不敷衍,皆盡心力而為。他常對學生和弟子們說:醫生要有顆仁愛之心,無論貧富貴賤,救死扶傷義不容辭。 68歲的農民肖某,2012年在大醫院檢查確診是胃癌晚期,醫院告知回家不用治療了。成名為其診治一年,只收了一點批發價的藥費,病人至今身體健康。湖北通山68歲徐某,醫院確診腸癌需要手術,2014年4月1日來求診,治療一年多,也是只收了一點藥品成本費,至今健康生存。像這樣類似的例子枚不勝舉。 在臨證中,成名會認真觀察病人所有情況,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努力從微小的變化中發現疾病變化的本質。他的原則是,能不用藥的盡量不用藥,用實用的方藥,讓患者不花錢或少花錢就可以治愈疾病。有些特殊藥材要去大山采摘,或者請人采摘,也常常帶著弟子們去采藥,現場教學,臨床手把手的傳授,藥方也從不保密。 多年從醫,成名專研中醫學著作,挖掘民間藥方,并根據個人經驗組合驗方,最終完成了十多個經驗方,臨床實驗效果顯著,目前已通過專家論證,最后開發健康產品,對人類自然藥物的開發將具有重要意義。論文探究新建術,字里行間訪疾苦成名的論文是寫在老百姓心上的。 ![]() 二十多年的中醫臨證,成名大部分時間都放在對自己專業的積累和提升上,反復總結,善于研究,反復驗證,精益求精。他堅信“實踐、理論、再實踐、再提高”的辯證關系。更他深知對一名醫生來說,最好的研究項目不在實驗室,而在診室;最大的研究成果不在證書上,而在患者的身上;最優秀的論文不在雜志上,而在患者的心里。“把論文寫在臨證上”是成名堅持的原則,也是給每一名醫者的忠告。他一邊臨證,一邊勤于總結經驗,寫醫案。他總是把論文和實際相結合,形成病例真實記載,讓文字形成了中醫發展的史記。 成名的論文分為醫學研究論文和基層醫療狀況調研論文二種,除了專業技術探究外,他還寫一些基層醫療狀況論文,為國家農村醫療決策提供第一手詳實的報告。先后有50多篇發表在各大專業網站,報紙和雜志,如《從現代醫學談預防應重于治療》、《扎實落實中央中醫藥政策,重點扶植基層中醫藥事業》、《發展中醫藥產業,發揚中醫藥文化》、《基層農村中醫藥生存與發展實際情況》等,從農村群眾的實際情況出發,說出大家所想說出的話,他代表著人民群眾的利益和心聲。《益氣活血療法加扶正排毒療法》、《從中醫藥談現代療法要預防重于治療 》、《神奇民族醫藥文化中的意念療法》又從醫學角度,用中醫的觸覺結合當代科學的學科,探討中西醫融合的最佳交匯點。成名的所有論文都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精粹。 學習,是成名不斷進取的不竭動力,最終厚積而薄發——取得了一些榮譽,良好的口碑,獲得了各界的好評。執著甘為孺子牛,薪火傳承中醫夢在一個人的執著追求中,必然蘊含著一種對事業的深沉摯愛。隨著技藝的日趨精湛,找他診斷的人越來越多,可他深知一根筷子輕輕被折斷,十根筷子緊緊抱成團的道理。中醫藥事業的傳承和發展,只有“一加十、十加百、百加千千萬”才能眾志成城開大船。二十多年的實踐,讓成名深深懂得——中醫既要傳承,又要創新。還要師古而不泥古。有名師指導可以吸取精華,解惑釋疑,加快成長的步伐。傳承大師的研究方向,學習大師的思維方式,耳濡目染導師的臨床經驗,經常獲得點撥解惑,耳提面命,在整理中提高,創新成才。成名先后參加過多種中醫藥高級學習班和學術交流會。曾聽課于國醫大師張大寧,朱良春,孫光榮等國醫名師。得到過著名中醫藥專家沈紹功,梅國強,江淑安,張俊庭的指點。對此,成名在尋找傳承一身醫術的接班人上下功夫。他尋找一切可以培養的傳人,面授技藝。毫無私心,只為傳承。他為所有弟子聯系國醫高級培訓班,結識醫學大師和知名老中醫,學習他們的經驗,并要求他們積極運用到臨床實踐中去。如今,經他培養的徒弟已經很多了,有的網上教學,更有的親自臨證。山東和河南的徒弟在當地已經小有名氣。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由于成名堅持不懈的奮斗,各種榮譽紛至沓來。從2007年間到目前為止,先后獲得:世界名醫先鋒中華醫德楷模獎;中華醫學突出貢獻獎;入圍新華網“中國好醫生”評選;入圍中央電視臺“最美鄉村醫生”評選;最美中國符號人物;中國中醫藥科技創新貢獻個人;中華德藝雙馨名中醫獎;2015年度身影榜樣人物;2016年時代楷模第12屆愛心中國10大杰出人物;中華中醫藥學會岐黃論壇50名“民間國醫”代表之一;2017年國醫名師醫圣仲景獎。其業績錄入《中華中醫疑難病名醫榜》,《岐黃薪火傳承人》,《時代楷模》,《世界優秀名醫大辭典》,《中華百年人物名典》,《世界優秀醫學專家》等三十多種國家級,國際級大辭典。其個人事跡被《赤子》、《世紀人物》、《中華風采人物》、《中外名醫風采》等雜志、人民網、新華網、央視網、中國網、央視網、鳳凰網、光明網等上百家媒體報道或轉載過,并先后受到很多領導的接見。同時,他還兼任中國生命關懷協會健康中國發展工作委員會副會長;中華中醫藥學會特色療法與適宜技術聯盟理事;世界教科文衛組織醫學專家委員;中國醫藥教育協會會員;中國中醫疑難病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中國農村衛生協會會員;中國專家學者協會會員;北京華夏中醫藥發展基金會傷寒雜病論學術傳承工作委員會委員等。面對各種榮譽和重任,成名倍感肩頭分量和責任。既做良心中醫,亦胸懷家國天下雖然頂著眾多光環,但成名身上沒有一點兒“大腕”派頭。榮譽面前他想到的是如何更好地走中醫學這條路。 中醫師青黃不接,國粹面臨失傳等現狀,令成名深感憂慮。他意識到自己唯一該做的是再次埋下頭來,將中醫傳承創新,為更多的人帶去健康的福祉。成名謝絕了很多單位優厚條件的盛情邀請,更加努力地在家鄉這片沃土上,開拓更廣闊的發展之路,目前與很多權威機構,協會合作,統籌各界資源,更深入的中醫藥課題研究和更完善的中醫藥健康產業的發展。為此,在各級領導的關懷下,他在家鄉創建了湖北易杏堂中醫藥科技公司,陽新易杏堂中醫研究所。經營范圍依然是中醫研究和推廣工作。他說,用廉驗簡便的中醫藥打通基層群眾健康的最后一公里上——在建立中醫藥一體化服務系統,預防,醫療,康復,保健,養生,養老,休閑,文化,中醫藥基地為一體化的產業方面;在教,研,產,銷一體化方面;在將中醫藥納入醫保,合作醫療方面。他愿意做一個探索者,做一個跋涉者,做一個實踐者。面對未來,成名把目光投向了更高、更遠……。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