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大眾生活網 訊:姜汝祥博士是企業執行力咨詢第一品牌錫恩集團創始人、首席顧問,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精研跨國公司核心競爭力的歸國學者;美國著名雜志《哈佛商業評論》《財富》中文版特約管理專家撰稿人,《中國企業家》《中國經營報》《經濟觀察報》等著名報紙雜志專欄作家;中央電視臺《對話》、《商界名家》欄目長期嘉賓! 姜汝祥博士是聯想董事局主席柳傳志、TCL董事長李東生、萬科董事長王石、格蘭仕CEO梁昭賢、波司登董事長高德康等著名企業家一直推崇的實戰型戰略管理咨詢專家。摩能國際千億戰略頂層設計戰略顧問。 不知不覺,跟著老師學習已經8個多月了 “潛水”數月,悄無聲息 今天系統的總結一下。 前期,6個多月,跑了2/3個中國,看看別處的農業咋搞
后期,我在繁花似錦的廠里一邊喂蚊子 一邊實踐姜博士的理論
“江湖中不再有你的狼嚎,這是咋了?” 看著微信中朋友的問候,內心滿滿的感動。 “啪”又打死一只蚊子,抓起工具繼續干活。 記得8月份,在廠子里實踐姜博士的藝術+農業,整天對著蘋果樹、刺槐樹發狠,很多老木匠看不下去了。 “小伙子,你這么做不對,還是你說,我們來做。” “不行,這么做是方便,可是,物流怎么搞?” ①是成本會提升不少。②是參與性少了,沒有DIY樂趣了。”...... 不說了,想起來,屁股股上都掛著淚,具體環節,以后在講。 感謝美女同志的慰問,“張動同志,你這是咋了?這么長時間沒有動靜,出啥事了?”“沒啥事,在廠子喂蚊子,被樹給虐了......” “前段時間,還看你東跑西顛,跟著你的朋友圈都可以旅游。”“回頭,忙完,仔細給領導匯報。”......
今天,秋天到了,紅紅的蘋果壓滿枝頭,石榴笑的裂開了嘴,姜博士也是多年媳婦熬成了婆,微商被主流企業和政府認可,新微大及操盤手總裁班江湖地位顯赫。
在這喜慶的日子里,統一給各位師姐師妹,師叔師姨,匯報一下。 4月份, 開始跟博士學習, 在很多方面對我影響巨大。
(演講直播班同學) 很多觀點,經過項目實戰,頗為有用,我就摘三個點給大伙匯報一下。 第一:藝術+農業,營養+農業,創客+農業戰略 我呢,姓張名動,神農尋味部落發起人,油畫專業,10多年來,沒有在畫布上涂抹風情,卻在市場上沖鋒陷陣;有食品、保健品、學習用品、醫療器械多個行業的項目操盤經驗。
感覺信心滿滿,懷著“讓農業成為品牌產業,讓農民成為體面職業”的偉大理想,經過半年的思考和規劃,2017年的情人節,毅然踏入農業這個板塊。
直到,10幾年來做設計與策劃,攢下的20多萬私房錢慢慢變薄,我才忽然警覺我錯了......好想飲一杯,華仔的《忘情水》,“曾經年少愛追夢 ,一心只想往前飛 ,行遍千山和萬水 ,一路走來不能回 ,驀然回首情已遠 ,身不由已在天邊 ......” 4月份,參加姜博士的培訓,才深刻了解“屁股決定腦袋”,位置決定思考的深度和寬度,戰術的勤奮不會彌補戰略的錯誤!
細節不表了,建議看看《移動電商2.0》《移動電商3.0》,看看這個時代的變化,人們的信息“獲取權”和“傳播權”極大提高,現在農村的大爺都能知道美國的特朗普,都能對你的品牌發表評論,消費者對品牌的建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藝術+農業 在博士的診斷下,結合我這邊的實際情況,確立了,藝術+農業,營養+農業,創客+農業戰略。到底怎樣+?以藝術+為例,歡迎大伙斧正。 一次偶然的“藝術+農業”的嘗試 朋友家有個小蘋果園,幫著做了一次團購采摘,聊完果干、果粉等深加工產品系列。拿著手機自果園力四處溜著拍照片,發現了一堆準備做柴火干枯的蘋果樹,樹干疙疙瘩瘩,樹枝犬齒交錯非常漂亮。 我們當時就想“蘋果”被稱為平安果,木頭當然是平安木了寓意好,并且樹木硬度適中,完全可以根據蘋果干樹枝的自然形態,稍作處理,大的做成家具,小的做成擺件。
選取粗壯的樹干,根據其造型設計了一款小書架;樹枝部分,粗點的用鋸分解成木板做擋板,蘋果樹枝做支架,根據自然的形態,做成麋鹿造型的小茶杯架,一經發圈,竟然賣掉400多件。
個人感覺,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人們開始追求生活品位。以往農產品主要是賣給嘴巴的,我們也可以把藝術融入農業,對于一些附屬物,比如玉米皮、小麥水稻秸稈,做成工藝品,同樣可以賣給眼睛;草編、粗布做的小物件,不僅帶著自然的生態美,本身就具有很好的保健功效,深受廣大中產、白領用戶喜愛。 特別是近10年來藝術類院校擴招,培養了大批專業藝術人才,等于是為“藝術+農業”儲備了大量的人才。
營養+農業,創客+農業,就不多說了少了,食藥本同源需要專家體系。
基于這些實踐,也規劃了老家的一個神品,1974年在黃家峪遺址中發現的八枚棗核,經碳十四測定距今5600±年。
經過農業專家的棗基因圖譜,證實他就是中國最古老的棗,當年張騫出使西域把它帶到了今天的新疆地區...... 第二:合伙人股權激勵戰略。 事業發展離不開人才,在博士的指導下,我們開放股權,做股權激勵。引來了寶潔的大咖,企業的高管作為我們的合伙人......
高手在民間,我只想把項目做成共享單車,讓更多的人騎行,發揮網絡效應。歡迎更多的優秀的人加入,共同為農村為農業做點事。 第三:內容大于產品,情感大于價值,品牌大于價格。 需求分兩種,功效性需求和情感需求,一個是解決實際的問題,一個是滿足情感。 馬斯洛需求永遠有效,可是需求會升級。 消費升級,吃飽了,就想吃點好的,穿暖了,就想穿點好的,要有品位。 在這種背景下,理解和實操“內容大于產品,情感大于價值,品牌大于價格。”這句話。以家鄉的棗為例,為家鄉帶鹽,誰不說咱家鄉好呢! 深度挖掘產品背后的人和事,真實的藝術化再現。 孔子的《丘陵歌》做千古名句頌揚家鄉的棗林;《山東通志》中記載,公元前216年至212年,徐福獻給秦始皇的“長生果”就是家鄉的不老棗;史書記載,歷代帝王泰山封禪也是它;李白、文天祥、蘇東坡都和它有交集;
1959年毛主席更是留下了“此棗只應天山有,人間他出罕有求。要尋仙棗何處去,山東寧陽鳳凰頭”。1974年,鄧大姐為了周總理千里赴寧陽買大棗,棗農真情送大棗的故事......
說起這個神品,要特別感謝李忠保老師,中學校長退休,為了家鄉的文化傳承和記載,70歲高齡自學電腦和攝影,只想為家鄉的孩子們留點資料。
11年開始系統研究挖掘寧陽大棗文化,發展家鄉鄉村旅游,推廣家鄉文化。“容顏易逝,愛心不老”此為對不老棗的注釋。 后記 額是藝術生,沒有文化,頭上一句,腚上一句,大伙勿怪,湊合著看。 到現在,部落通過藝術+農業,營養+農業形式,產生過了50多萬的經濟效益,雖然不多但是品牌效益巨大,越來越多的小伙伴加入,有海外醫學博士、企業高管、農業專家、藝術專家、行銷人才...... 踐行8個月以后,對博士的認知
一、姜博士的戰略符合趨勢和人性。 北京大學經濟學碩士,北京大學經濟社會學博士。 不研究宏觀經濟,看不清趨勢,找不到企業發展的方向;不研究社會學,看不清人性,所做決策不能從人性出發。 與趨勢戰斗,你會失敗;與人性戰斗,你會失敗的一塌糊涂。 二、與時俱進的研究,部落電商理論創始人。 1、《移動電商2.0》《移動電商3.0》,從戰略高度看待移動互聯網,特別是被美國出版的《移動電商3.0》,成為國外研究中國移動互聯網的密鑰。 2、部落(社群)電商理論創始人,為做社群運營指明方向;新微商大學,讓微商行業被企業逐步正確對待,變成自己的新的渠道。 3、創立的“部落圈APP”被譽為“后微信時代社交電商的模板”,他是阿里巴巴的顧問,同時也是阿里巴巴《互聯網+》一書執筆人之一。 接下來,做兩項工作 一、沿著博士的戰略規劃,繼續做好“神農尋味部落”。
和小伙伴們一起采用藝術+農業,營養+農業,創客+農業方式,探索農業品牌化、互聯網化、社群化運營,為實現“讓農業成為品牌產業,讓農民成為體面職業”的部落愿景而繼續奮斗。 二、做好姜博士濟南商友會,傳播博士理論,組織好我們濟南姜粉的線下聚會工作。
姜博士商友會:以學習中國戰略專家姜汝祥博士的商業戰略、部落(移動)電商、執行力系統理論知識為入口;在實戰項目中踐行博士戰略理論;分享復盤姜博士指導的項目案例,加深對博士理論知識的理解,從而做強我們的事業。 ①學以致用 學習知識沒有用,運用知識才有用,學到的知識,不一定理解,只有在項目實戰中,才能深深的理解博士知識的妙處!按照博士的戰略,在實戰中學習和運用。 ②以商會友: 聊聊實戰項目,群策群力,共同提高;復盤過程,像竹子一樣,過一段時間就打個節,優化提升。 添加微信13455165199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