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中國城市文化傳播網 訊:為了貫徹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和《新城市議程》,推動世界可持續的城市發展與可持續的城鎮化進程,2017“世界城市日”慶祝活動——第十二屆全球人居環境論壇暨可持續城市與人居環境獎盛典 (GFHS-XII)于美國東部時間10月30至31日在美國紐約舉辦,會議包括2017可持續城市與人居環境獎盛典、開幕式、主旨演講、可持續發展目標11和《新城市議程》在地區層面的實施、國際綠色范例新城倡議、有效規劃和管理城市空間發展的創新、可持續建成環境和城市更新、低碳城市和新能源發展、閉幕式。會議分別由全球人居環境論壇(GFHS)主席、聯合國前副秘書長暨高級代表安瓦爾•喬杜里大使,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城市部門負責人瑪緹娜•奧托,全球人居環境論壇(GFHS)副主席泰吉•哈馬德博士,國際知名可持續發展專家,聯合國環境署可持續生活方式、城市和產業處前負責人阿拉布•霍巴拉先生,美國圣塔莫妮卡市議員帕姆•奧康納女士,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副秘書長屈萬菊女士主持。 面對嚴峻的能源和環境問題,世界各國均把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作為保障能源安全、應對氣候變化、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共同出路。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水電、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發展迅速。據國際能源署預測,到2035年,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從2011年的13%提升到18%;屆時,世界發電增量的二分之一將是由可再生能源提供的。 當前,世界上超過半數的人口聚居于建成面積只占陸地總面積2%的城市之中。預計到2050年,全球城鎮化水平將提升到70-80%。聯合國人居署2008年預測,從2000-2030年,全球城市人口增長一倍,而城市建成區面積將增加3倍,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國家城市擴張尤其嚴重。城市的無序擴張和割裂帶來嚴重的氣候、經濟和社會后果,導致低下的土地利用率,高昂的基礎設施成本,嚴重的社會隔離和不平等,高能源和資源消耗以及氣候變化。當前的城市發展模式必須由粗放和無序擴張為特點的數量型向提升效率和精明增長的質量型轉變。 低碳城市和新能發展由全球人居環境論壇理事會、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新能源發展委員會共同主辦,聯合國金融倡儀部資產工作組協調員馬修·烏爾蒂諾先生,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副理事長、新能源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李振函博士,美國能源聯盟總裁克雷格·柏金斯先生發表了主旨演講。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城市發展研究會副秘書長屈萬菊表示,新能源和循環經濟在世界許多國家的實踐證明可以有效減少能耗和排放。在城市發展中要緊緊抓住低碳發展的主軸,配以生態的要求,推動技術發展和建立低碳經濟,創建人與自然和諧的可持續發展城市。不少國際組織和專家將節能稱為“世界第五大能源”,與煤炭、石油、天然氣和核能等能源并列。要切實落實貫徹節能優先的方針,在實施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制的基礎上,下大力氣提高能源效率,著力提高能源轉換效率、使用效率和產品節能效率,努力構建節能型生產和消費體系,促進經濟發展方式和生活消費模式轉變,加快構建節能型國家和節約型社會。 中國近十幾年來的實踐也取得了可觀的成效,通過采取多方相應措施,進一步加大新能源生產和循環經濟的推廣力度,是中國推進城鎮化過程中壓縮能耗和排放增幅的有效手段。新能源產業在中國的發展十分迅速,政策扶持和技術進步是中國新能源行業未來快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新能源,新城市,新生活”,中國愿與世界各國一起為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而努力!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