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主辦
中共霸州市委宣傳部
清華大學人文學院中國書法與文化研修中心
協(xié)辦單位
清華大學工會教工書法協(xié)會
《水墨味》雜志社
承辦單位
億龍集團
展覽時間
2017年11月19日—28日
開幕時間
2017年11月19日上午10:30
展覽地點
河北省霸州市億美術館
(地址/河北省霸州市西環(huán)路)
莫近乎書劉石書法展
孫虔禮《書譜》說:“余志學之年,留心翰墨。”我留心翰墨的年齡,大約與孫虔禮相同。最初的契機是文革結束,因自保不暇而隔絕音訊多年的父親同窗好友徐無聞年伯與父親又互相通信了,我看著白紙上淋漓的墨瀋,縱橫的筆跡,感覺美極了,不自覺間拿來信札,把上面的字當成描紅的范本,用鋼筆反復照著描寫。過了一段時間,父親發(fā)現(xiàn)新大陸似的對我說:“你的字怎么突然寫得好看些了呢?”這更激發(fā)了我對書法的興趣。
小學上壽聯(lián) 90×20cm×2
上大學回到蜀中讀書,有了與當時為編《漢語大字典》而常往來于成渝兩地的徐先生更多接觸的機會,他老人家?guī)е夜鋾辏磿?,指導我讀古文,帶我吃醬牛肉蘸海椒面喝散裝白酒,也有更多的時間觀摹在深夜燈下和各種場合的他提筆運腕、揮毫作書。川大學生書協(xié)舉行全校學生的書法比賽,徐先生看我膽怯,便手書一首王勃的《滕王閣詩》,落款為“劉石學書”,要我照著臨習幾遍,選一幅去參加,我果然獲得了那屆比賽的二等獎,哈哈!這也是迄今為止我唯一一次的書法參賽,不消說也是唯一一次的獲獎了。同時的另一個收獲,就是我至今寶藏著一件署名“劉石學書”的書法作品,用米芾的話來說,就是一件不折不扣的“偽好物”了。如果我不把這件事說出來,它很可能會給后世的鑒定家?guī)碜孕判纳系拇煺鄣摹?/div>
到了北師大隨啟元伯先生讀書,雖然專業(yè)與書法無關,但自然不愿放過這難得的機會。啟先生恪守的是“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的教育原則,尤其書法本非專業(yè)當行,他從不問近來在寫什么。但一旦向他老人家請教,他就會很認真地講解、示范。一次王世襄先生的公子王敦煌來求字,走了后,啟先生指著桌上攤著的紙筆說,來,你來寫兩筆。我提筆寫了“敦煌”兩個字,他就著這兩個字口講指畫,給我闡述他關于黃金分割律的獨得之秘。后來我又曾拿在報紙上臨的馮摹《蘭亭序》和禇氏《圣教序》給他看,他一眼看去,竟然連說兩遍,“還真有好的,還真有好的”,我明白這“還真有好的”的意思,一是比想像的好些,二是還有不好,并且更多的是不好的。他又親拈毛筆,在字旁涂抹批改。這兩張被我什襲珍藏的報紙三十多年過去,顏色已經不可避免地泛黃了。
無聞、元伯二公給我的教誨和影響無法縷述,要說我得到的最深的啟發(fā),就是讓我真切地認識到,自古至今都有這樣一類書法家,他們的手上功力深湛,常人難以企及,但更難以企及的,是他們都具有高標格的人品,都具有極淵博的學養(yǎng)。字內功夫世人易知,人品和學養(yǎng)卻如同二月春風,眼不能見,唯心能省。是三者的完美結合,使得他們的書法迥超儔類。
不與每因聯(lián) 68×12cm×2
也正因此,我對自己的書法素乏信心,比30多年前參加川大書法比賽時還缺乏信心。人品、學識、書藝,缺一項就不要妄言超越前賢。而這每一項的進步與提升,不花大力氣自不可能,要命的是,花了大力氣也未必就能奏多大的效,有時,人的成就決定于與生俱來的本性與天分。只能說,雖不能至,心向往之吧。
高人老可聯(lián) 68×12cm×2
吃茶去 33×64cm
劉禹錫《楊柳枝》 66×45cm
李白《秋下荊門》 66×45cm
這次展覽,實非本愿。希望同好們認識到它只是不忍拂《水墨味》雜志主編項堃兄的好意進行的一次集中書課,也是對億龍集團外表柔遜而內具文化情懷的王艷菊董事長好意的一次呼應。本來即擬取“留心翰墨”四字為名,除了開頭所說的那個原因外,我理解它還有一層含義,即翰墨所到之處心亦當隨之、當留之。心者,情感也,性靈也,境界也。但我覺得另一位唐人張懷瓘《書斷》中“能發(fā)揮文者,莫近乎書”這兩句,于我心更有戚戚焉。經與畏友何宗桓兄商量,遂易此名。“莫近乎書”,它也可能寓含著多層含義,且待大家去自由思索與發(fā)揮吧。
2017年10月30日,有高樓燈下
作者簡介
劉石,1963年11月生,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古典文學教學與研究。早年觀徐無聞先生致父親書札而漸喜書法,負笈錦城,常得先生耳提面命。后北上從啟功先生讀中國古典文獻學博士,乘機求教,又得先生口授指畫。然喜觀名跡,而乏臨池。故每搦管,便生眼中有神、腕下有鬼之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