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有得,青銅不冷 ——11月18日,王金潮教授給你講述他傾注半生的青銅故事
王金潮教授在齊家文化課堂 給你講述他傾注半生的青銅故事
青銅器的自身與歷史一樣的厚重,距今4000余年。我國從有文字記載的商代開始,它的工藝水平和鑄造技術,就達到了當時世界上的最高水平。在現代,青銅器也因為它獨特的單一性、稀少的數量和優美的造型,成為收藏家們的最愛。
青銅器展品
1965年就進入南京博物院工作的王金潮教授已經研究了半生的青銅器,從鑒定到修復,他沉浸其中不能自拔。1972年,國家要進行一系列對外文物展出的工作,南京博物院需要派遣修復工作人員參與,而從入行開始便手把手教導他的老師因身體原因未能成行,王金潮被派遣到北京故宮博物院參與了那次龐大的文物修復工作。在那個特殊的歷史時期,在博物院里和來自千年以前的文物靜靜地交流對話,真如世外桃源一般。王金潮教授在不斷的學習工作中,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和數據,無論是青銅器的鑒定修復還是代表世界最高青銅器技藝的鏤空工藝技術復原,他都能講述得趣味橫生。
王金潮教授
在齊家文化課堂中,他從一個青銅學者和匠人的身份出發,讓來賓聽到、看到一個以前從未涉及到的青銅器的另一面,同時,更有許多歷史上青銅器的未解之謎,他一一評說。高冷的青銅器并不冷,皆因他的半生所學。
嘉賓合影
寶利盈信資本管理有限公司下的齊家文化課堂,從創始人齊子軒女士創立以來,一直致力于各種優秀文化的傳播與交流、各種層面的融會貫通。齊子軒女士介紹,我國有著5000余年的文明史,文化傳承既長且重。現在的社會環境因為物質生活的極大滿足,人們的精神開始有了巨大的需求,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所以,生活節奏的加快,整體社會開始浮躁喧囂的時候,我們在物質生活之外,更需要藝術與美的能量。設立這個文化課堂,也是應這種需求而生,齊家文化更傾向于讓朋友們能有個安靜的所在,靜思學習,品查內心,只有“修身、齊家”才能致遠而達天下。
齊家文化創始人齊子軒與嘉賓交流青銅器
這次的齊家文化課堂,除了王金潮教授帶來的幾件精美青銅器欣賞外,還有齊家文化課堂里擺放的收藏品。從遠至西周時期的銅勺外,還看到代表了青銅器精美裝飾技藝的雙色龍紋成品;西漢時期的真正“金鑲玉”工藝;漢朝后期的龍頭銅管嵌玉工藝。濃重的歷史氣息鋪面而來,古人的智慧與巧奪天工的技藝讓人嘆為觀止。
王金潮教授講道:“青銅器在世界各國都有發現和出土,但是我國的青銅器工藝,尤其是鏤空青銅器工藝,更是居世界青銅工藝之首。但是,古老的青銅器因為其價值的高貴,并不能如其他形式的古玩一樣流通,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限制。但是,并不影響它的收藏價值。收藏青銅器,首先要真;其次,古代的青銅器,是沒有批量生產的,它的稀少,也是獨一無二的魅力所在;最后,青銅的美,不僅不高冷,反而具有質樸、厚重、凝實、端莊等各種姿態。”
王金潮教授與齊家課堂學生交流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