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點草去。”是智圣教育校長李亞鶴在高中時聽到數學老師無意說過的一句話,而就是這句話,影響著他的一生,讓他為此執著地奉獻出寶貴的青春年華,把他的教育理念付諸到行動中。 有一位教育界人士是這樣描述我國現行教育模式的:“家長送孩子上學就像是‘趕鴨子’,交給學校就完事了;老師們為了完成教學任務,給孩子上課就像‘填鴨子’,灌輸完也完事了;而學校為了檢查老師的教學情況和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給每一位老師和學生排隊,于是就要‘烤(考)鴨子’;最后學生成了‘板鴨子’。”2009年,當了3年班主任的李亞鶴毅然放棄了眾人羨慕的教師崗位,“下海”經商,決定創辦自己的教育培訓機構,來彌補當前教育上的缺失。 李亞鶴談起教育時認為,教育不應該是一味的死讀書、讀死書,沒有個人的理解和思考;教育不應該是單純的做題和考試,沒有了學生的實踐和創造;教育應該是情感對情感的感染、智慧對智慧的啟迪、心靈對心靈的教化。教育應該培養勤于思考、善于探究,有思想、有獨立意識、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一代新人。改變上述教育現象,需要人們更新教育觀念,樹立現代教育思想。形成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面的教育合力,建立實施素質教育的保障機制,完善科學的教育評價機制,提高教育管理者和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 “學習是在頓悟中實現的。”從一個普通的中學班主任到一所民辦培訓機構的校長,這期間的角色轉變,李亞鶴說意味著社會教育責任更大。“個人修養要高,專業過硬。多思考,善于觀察。扎扎實實做教育,讓每個孩子都能成為綻放的花朵。”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