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暉,魯迅美術學院國畫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美協會員。他年輕時就在全國美展獲獎,并一直在藝術的道路上進行鉆研,現今已經成為東北大寫意畫風的代表人物,他的寫意花鳥作品格調高雅、技法純熟、秉承傳統又不乏創新,是當代寫意畫領域的實力派大家。 而張暉先生一開始卻是以連環畫畫家的身份出道,并且一畫就是20多年,那時他的名字早已響徹整個連環畫界,但正處在上升期的他,為何突然撂下讓他成名的人物連環畫,而轉畫寫意花鳥畫呢?今天我們就請張暉教授親自解答這個疑問。
張暉: 關于我為什么從人物畫轉到寫意花鳥畫?這其實是一個非常偶然的契機。
許勇 在魯迅美術學院學習時,我師從著名水墨畫家許勇先生,他被人稱為是徐悲鴻大師之后,以畫馬著稱于世的大師級畫家。許老師教我們畫動物,出于對老師的尊重,我避開了馬這個動物題材,而選擇了另一種動物——猴子,猴子和人外形接近,比如手、胳膊,還有它的動作神態以及整體的造型。我早年畫人物連環畫的經歷,掌握的人物畫造型能力正好可以派上用場。 張暉猴畫作品 那時,魯迅美術學院花鳥畫課遇到了斷檔危機,在中國畫系教授寫意花鳥畫的老先生退休了,整個學院找不到可以接任的花鳥畫老師,可這個課程還要繼續開設,沒有老師怎么行?國畫系的領導就找到了我,“你的猴畫的不錯,猴畫也屬于花鳥畫題材之一,給你半年時間學習準備,花鳥課以后就交給你了。”
張暉 就這樣,為了工作需要,我開始轉畫寫意花鳥畫。年輕氣盛的我對突然踏入花鳥畫這個新領域多少有點不知所措,但既然接下了這個任務,那我就要拼盡全力完成它。一點一點學習吸收花鳥畫的知識,半年后登上講臺,一邊教學生畫一邊自己繼續學習。
李巍 初學花鳥畫,我很幸運地遇到李巍老先生。文革時期,被劃為右派下放到甘肅的他得到同屋室友的指點,從油畫改畫國畫,并深得齊派技藝精髓。原來他的室友就是齊白石的入室弟子韓不言,因從小聾啞,又被人成為韓啞巴,他常年為齊白石犁紙磨墨,深受齊派藝術熏陶,國畫和書法造詣不凡。同居一室共患難的李巍老師和他相交甚好,兩人在勞動之余討論切磋畫藝,韓不言更是比劃著雙手將從恩師齊白石那里學到的國畫精髓傾囊相授。
韓不言和齊白石 后來李巍先生到魯美當客座教授,我跟在他身邊學到了不少齊派真傳的技藝,像齊派筆墨的精華、用筆的精華、造型的精華,讓我受益匪淺。之后我陸陸續續開始研究宋元的水墨畫,打算從頭學起,包括明末的一些大家,包括陳白楊,徐渭、八大山人,我開始系統的學習,孜孜不倦的學習,越學越發現花鳥畫的空間越大,世界越大。 前人積累的東西太好了,你能感覺到在這里面發現了很廣闊的一個天地,需要你花費好長時間努力的學習,才能從中發現和得到一些東西,非常受益,所以我就一直畫下來了。 張暉猴畫作品欣賞:澹秋圖 35cmX138cm 2012年 紙本 多壽 61cmx88cm 2012年 紙本 境由心造 70cmx45cm 2008年作 紙本 樂和 47cmX70cm 2012年 紙本 樂天 70cmX70cm 2012年 紙本 其身與竹 69cmx137cm 2013年作 紙本 清暑圖 35cmX138cm 2012年 紙本 情懷 35cmx138cm 2013年作 紙本 張暉簡介張暉,1986年畢業于魯迅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同年攻讀魯美碩士研究生,1989年獲文學碩士學位,并留校任教。專攻大寫意花鳥畫,擅畫蘭、竹、猴、豬、鴨等。現為魯迅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沈陽文史館研究員。 多次參加國家級、省級美展并獲獎,連環畫《駝峰上的愛》獲七屆全國美展銀獎;數百幅作品及多篇學術文章發表于國家級專業書刊;《張暉作品集》、《中國近現代名家作品集·張暉》、《中國近現代名家精品叢書·張暉花鳥畫作品精選》等八部個人畫集及多部主編、參編教材先后出版;在法國巴黎、煙臺畫院、遼寧博物館、北京榮寶齋大廈、俄羅斯托姆斯克、日本東京等地舉辦個人畫展和多次在全國范圍內招生舉辦張暉寫意花鳥畫高研班;數十幅作品被中國人民軍事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中外美術學院和美術館等文博機構收藏。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