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劍丹心”人物系列報道之
獨家專訪:河北警營文藝大家王勝田
全媒體記者 高文
編者按:2018新年伊始,“中國警事”正式上線運行。該平臺經全國公安文聯批準,以習近平總書記“5.19”講話精神為指引,以展現全國公安民警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為目標,以體現鮮明的公安特色和警營情懷為宗旨,志在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唱響正氣歌。網站策劃推出“琴劍丹心”人物系列報道,力求通過一篇篇文稿刻畫“劍膽琴心、精彩警營”中一個個栩栩如生的鮮活文藝人物形象…… |

河北警營文藝雜家王勝田
在河北省石家莊市,有這樣一名民警:在他眼里,生命的根是創作的源泉,“就像莫扎特的音樂那樣,跟樹長出來一樣自然”。在他看來,各種名譽頭銜都只是過眼云煙,擁抱藝術、擁抱自然才是生命的真諦;談到藝術追求,他常說自己真正的樂趣在于創作,名利、金錢都是桎梏自己的枷鎖……
他,就是石家莊市公安局經濟偵查支隊副支隊長、河北省公安文聯書法家協會主席、河北省公安文聯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王勝田。
深植太行山下,王勝田浸潤著黃土地精神,這也使他的作品吸納了黃土的厚重和大山的磅礴。面對日趨商業化的繪畫市場,作為一名書畫藝術人士,“將中國繪畫藝術拉回正常軌道、走中國特色的美術之路”一直是他和業界同僚的夙愿。他因此更加專注于繪畫創作,一幅幅成功的畫作為他贏來了數不盡的榮譽。但很少有人知道王勝田的繪畫之路經歷過多少坎坷……
夢開始的地方

王勝田的花鳥繪畫作品(一)
1962年出生的王勝田,在家鄉河北元氏縣少小習畫,在那無序的年代,小人書、連環畫成了他的啟蒙教育讀本。在有限的幾本小人書、連環畫上,王勝田留下了自己對生活和文化藝術的感悟,滿滿的“筆記”在小人書、連環畫上見縫插針,密密麻麻一片。
1977、1978兩年,閑來無事的王勝田沉沁于自己熱衷的美術之中。由于經常在自家院墻上涂鴉,他會畫畫的消息不脛而走,一時間,不少村民找他即興畫幅山水、人物、花鳥、中堂畫、四條屏之類的,看著好的,村民便將畫拿走掛在家中。時間久了,王勝田著實為村民畫了不少。
與王勝田鄰村而居的燕河(人名),在那些年里,是王勝田老家唯一能畫毛主席像的人,而且受過高等教育,見過世面,接觸人多,但由于文革期間一度被下放接受勞動改造,讓此后生活中的燕河生活異常艱苦,閑暇時常常以音樂、作畫、看書聊以自慰。
對于自幼崇拜燕河的王勝田來說,與燕河之間有著“亦師亦友”的忘年交關系。這種關系對王勝田今后的文藝創作之路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王勝田在與燕河結識后不久,燕河便正式收王勝田為徒,此后很長一段時間里,王勝田廢寢忘食、近乎忘我地向燕河老師學習有關美術繪畫的筆法技藝,探討著文藝創作領域的方方面面。
王勝田對中國警事記者坦言,“在燕河老師家,我得到了真正學習美術以來的第一本教材——《俄羅斯素描》。這本教材,讓我感知到了世界之大、文化之深,知道了列賓、達•芬奇、米開朗基羅等世界畫壇大家的名字。”
命運“瓶頸”中的抗爭

王勝田的花鳥繪畫作品(二)
1977年歷經十年文化大變革之后,各類書刊逐漸增多,讓王勝田有機會將自己的視野投向了更為廣闊的天地。
1978年,元氏縣火車站請王勝田畫了5幅水粉畫,掛于車站內,王勝田平生靠賣畫掙得了第一筆收入——60元錢。在當時,王勝田全家八口人掙工分,一年到頭也不過攢百八十元錢。王勝田興奮不已。胸懷夢想的王勝田開始闖蕩社會,在石家莊、太原等地的街頭、公園及飯店門口以賣畫為生,為人每畫一張像收5角或8角錢。
隨著全國高考恢復,王勝田一心準備通過美術實現自己少時的夢想。然而事與愿違,因受到高考制度的約束及招生人員當時對俄羅斯素描不理解、不認可,使他沒能通過專業初試。王勝田白白錯過了兩屆高考。面臨絕望的王勝田,開始了與命運的抗爭,做出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次重大抉擇。
1980年冬,18歲的王勝田投筆從戎。一身戎裝步入了軍營時,兩個畫夾是他惟一的行李。成排的營房、嘹亮的號聲、鋼性的紀律下,將王勝田的個人時間分割占領,但王勝田仍放不下他那兩個畫夾,當戰友們都熟睡時,他就會偷偷地畫,有時竟躲到廁所里去畫。日復一日,正當王勝田向自己夢寐以求的解放軍藝術學院努力進取時,命運又與他開了個玩笑——當時部隊規定參軍第一年的新兵不能報名參加高考,就這樣1981年的高考再次與王勝田擦肩而過。等到參軍第二年有資格報考了,偏偏解放軍藝術學院有兩年一招生的規定,在1982年不招生。1983年,參軍的第三個年頭,當時部隊流行的說法是“三包一綠回老家”,又準備復員了。
就在1983年這樣一個的“人生分水嶺”前,王勝田在復員回家的當口兒,經過反復的思想斗爭,毅然決然地決定“放棄”美術,放棄讓自己如醉如癡的畫夾,放棄當畫家的夢想,重拾已經非常“陌生”的初高中數理化,參加全軍的文化課統考。經過十四個月的苦讀,1983年7月7日,王勝田在錯過六次機會后終于走進了高考的考場。這一次,他果斷地把握住了自己的命運,被武漢軍事經濟學院錄取。
絕處 “逢緣”重拾畫筆

王勝田《草書千字文》節選
兩年的軍校深造將王勝田培養成一名正排級軍官。畢業后,沒法繼續畫畫的王勝田選擇了傳統的生活方式,工作,結婚,生子。1989年工作調動時,他被分配到總后駐石家莊某物資站工作,干事、技術員、助理工程師、工程師、副處長、處長,一步一個腳印,事業上實現了跨越,職務上得到了升遷,成為了隊伍里一名年輕的團級指揮員。
由于種種原因,王勝田暫時擱置了讓他一次次絕望又一次次重燃希望的美術,但他并沒有放棄自己對文化藝術的追求和夢想。
就在事業處于顛峰之時,王勝田未雨綢繆,2002年,進入解放軍藝術學院進修,師從劉大為、袁武等一批國家畫壇的頂級人物,繪畫技藝得到大幅提升。
“從部隊轉業地方的時候,原本的接收單位是石家莊文聯,但由于自己接受過經濟學方面專業教育,所以,最后轉業到了石家莊市公安局經偵支隊,到支隊后,王勝田又對法律知識進行了系統的學習和深造。”在與《中國警事》的交流中,王勝田回憶說,當然在學習專業知識之余,我也利用業余時間,結合工作大量創作了一些文藝作品,書畫創品方面也參加了公安部、中國書協組織的書畫展十余次。
警營文藝創作利警營

作品《省城鐵警》

2016年迎新春全國公安網絡書法展-王勝田獲獎作品
中國警事:文化藝術領域給人們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感覺,而人民警察作為紀律部隊卻給人一種“鐵骨錚錚”的感覺。從一名警營文藝創作者的角度,您認為可以通過哪些形式表現文化藝術與警營的契合點?
王勝田:小時的經歷,讓我養成了勤于思考的習慣,警營文化藝術的創作源于豐富多彩的公安工作和警營生活,警營就像是軍營,雖然比較鋼性,但是通過文化藝術的多樣性卻能更好展現出人民警察的精神風貌。談到我認為可以通過那些形式表現文化藝術與警營的契合點?還是那句話,藝術高于生活,但它也源于生活。
中國警事:轉業到石家莊市公安局經偵支隊后,您利用業余時間,結合工作大量創作,多次參加文化藝術創作大賽,您最滿意的作品是?
王勝田:雖然的書畫作品不少在國家級、省級書畫大賽中獲得過榮譽,但要說到最滿意的作品,還得是2007年,紀念石家莊解放六十周年書畫展中《省城鐵警》,之后,我曾數次嘗試再次創作《省城鐵警》,但已無法抓住原創時的那種神韻。
中國警事:據了解,除書畫作品外,您還創作有小說《母親的縫紉機》、《風山的喇叭筒》,散文《剃頭》,歌曲《民警之歌》等,您又是如何看待多樣性的警營文化藝術創作呢?
王勝田:剛剛我談到了通過文化藝術的多樣性能更好展現出人民警察的精神風貌。而書畫、音樂、詩歌、散文、小說等文學藝術形式,都有自己的受眾群體,而藝術是沒有國界的,他的外延很大。現在警營文化更是在國家政策、部里政策的指引下,迎來了大繁榮時期,我們現在的公安工作要講文武之道、劍膽琴心、一張一弛,在我個人看來,基層公安系統若將警營文化創建做好了,對于警民關系,對于更好地為人民服務都有一定益處。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