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是一個國家形成其特質和風格的學問,也是其地理、歷史曲折演進所沉淀下來的民族特色。中華五千年文明浩浩湯湯,留給我們的、各民族的文化典籍也是浩如煙海。百年前,西方文化與科技遽然涌入中國,不但影響了國人的生活,也深深影響到中國的教育,延續了2000余年的讀經教育,嘎然而止。以至于今天,優秀傳統文化的體系仍然無法系統地接續。目前大家可以看到的往往是一些被標榜的、割碎的形式,其核心則遠離了國學文化的本質;甚至有人懷疑國學落地的價值,以及學習國學的現代意義。 李克,20年如一日地鉆研國學文化的復興與推廣,他認為:國學不是殘破泛黃的書卷,不是艱深晦澀的文字,更不是為了表演高頭講章、引經據典而故做的形式;其實,我們真正需要的國學是可以走進我們生活的學問。讓我們從古圣先賢的經典和思維方式中得到華夏民族文化的精髓。本期李克來到節目現場,和路一鳴一起探討落地在我們生活中的國學到底應該是什么樣子,而國學的最終目的又應該是什么?
北京崇賢館世紀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克做客《領航》欄目 北京崇賢館,全稱北京崇賢館世紀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前身成立于1997年1月。企業專注于國學教育、國學閱讀、國學創意及國學生活空間連鎖加盟店的構建。20年來,為4—18歲青少年、白領及政企管理者提供國學文化和教育產品。在傳媒項目上,先后推出了季羨林、湯一介、傅璇琮、閻崇年、毛佩琦、余世存等著名學者的經典著述,推出了任德山、楊再春、鄭連杰、孫世良等藝術家的作品集;為中小學提供六藝五行《國學通識》教材和教案;并且通過崇賢書院推廣國學通識教育課程。在中國書房項目上,崇賢館手工宣紙圖書的國禮系列“智品藏書”、“崇賢館藏書”影響廣泛,其中《百衲本二十四史》、《中國書法全集》、《說文解字》、《論語百句》(中英文版)等代表產品,均已成為國家領導人出訪的國禮和中外名家珍愛的收藏品。在連鎖空間上,崇賢館直營店和加盟店在北京、濟南、石家莊、哈爾濱、西安、曲阜、濰坊、溫州等地組織的“至誠課堂”文化講壇,業已成為國學愛好者及媒體每年期待的文化盛事。 崇賢館團隊現有50余人,創始人李克先生是具有30年從業經歷的出版人、國學講師和古籍收藏家。企業運營和技術團隊都是在崇賢館服務多年的專業人才。企業先后榮獲全國美術圖書一等獎,最具影響力圖書獎,北京禮物文化創意獎、長白山圖書獎、全國文明店堂獎、文化公益愛心獎等殊譽。在企業成長過程中,崇賢館逐步與故宮博物院、中國文化書院、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孔子基金會、全國青少年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示范基地、北京手工藝術協會、三智書院等機構形成了緊密的戰略合作關系。 “崇賢館”之名,緣起唐代太宗年間,文獻記載:該館負責“校定典籍,教授諸生。”這樣一個千年的文化傳承載體,必然肩負著東方文明智慧體系返本開新的使命。崇賢館,以企業形式復立的20年中,始終如一地致力于大唐正音和中國精致文化的傳承、推廣與創新,在法蘭克福、華盛頓、倫敦、臺北、香港等大型書展和文博禮品展,均有展示和交流。如今在全球化的平臺上,崇賢館正在落實與世界不同文化類型的政府和企業,做以更為深入地交流與合作。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