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君,字行子,山東濟寧市人,清華大學書法高研班書法專業。中央國家機關書法家協會會員,著名書法家、書法教授、書法理論研究者,中國華夏萬里行書畫家協會副會長,中視大觀書畫院副院長,中國硬筆書法協會副教授。提出的《五點寫字法》、《64句楷書結構歌》獲兩項版權,深受書法界推崇;撰寫的《淺談中國傳統書法立法的必要性》、《論中國傳統書法的四個軸心》等論文,在各報刊及網絡平臺得到廣泛傳播;被《偉大復興•時代先鋒》譽為“書法立法第一倡導人”。 人民日報《襲古創今》欄目專訪《五點64訣書法教學法》紀錄片《熔古創新自成面貌》。其作品在香港、臺灣、北京、寧波、山東、鎮江等地,及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展出,并受到一致好評。先后被中國科學院大學、北方工業大學、中國國展中心、中視大觀書畫院等聘為書法導師、書法教授、特級書法講師職稱。
![]()
楷書結構歌的形成與應用
在中國的書法史上,漢字的結構極為重要,從古至今只要寫好漢字的人們都學習講究漢字結構。漢字結構學說是較為完備、合理的、無懈可擊的。但是學習使用的人們還是覺得不那么方便易學,好記好懂。為此,李君先生就編寫了64句的《楷書結構歌》,對仗、押韻,每句以七言的形式呈現,形成了長排詩,讀起上口,記時便利,學時易懂,用時準確。《楷書結構歌》:中橫宜長吾安喜,中豎宜正甲干中;托于其上孟磕至,冒于其上宇宙空,右少齊下和知細,左小齊上呼坤峰;一波三折尺仗義,如鳥視胸官家營;垂露懸針作川升……得到了很好的應用與錘煉。實踐證明,此歌是正確把握漢字結構的書寫工具。能使人們學的快,用的便,記得牢,懂的深。從而認識到是一首言簡意賅、朗朗上口,有韻味,有節奏,有法度的歌,有供人們借鑒學習使用的價值。
![]()
點的運轉規律的應用
在書法歷史的長河里,書法家也好,愛好者也好,普通書寫者也罷都不開“點”這個基本筆畫,那么,它的運轉規律是什么?有人能講個一、二、三,有人只懂得點在書寫過程中所起的作用,也有人只知道入收轉折、點線面體之間的運轉關系,也有人說過:“寫書法十個點,二十個點,上百個點,甚至更多個點。”這些現象,在當今的書法界是普遍存在的。李君多年的書寫實踐中認識到,點、線、面、體都是點,點的獨立性是客觀存在的,是書寫漢字的重要法寶,也可謂是唯一的法寶。點可以獨立存在,也可以點點相連成線,線線相接成面,面面相合成體。這些,按一定的規律合理地、合韻地、合法地組合在一起,自然就形成了字里行間的變化規律。在這個形成過程中,點的運轉規律是什么呢?古人,二王、歐、顏、柳、趙、蘇、黃、米、蔡等歷代名家,早就用得淋漓盡致,合情、合理、合法、合度。典型的代表作有《蘭亭序》、《圣教序》、《九成宮》、《多寶塔》、《玄秘塔》、《書譜》、《寒食帖》、《自敘帖》、《千字文》……都存在著點的運用規律。這是個共性的問題,這個共性就存在于這些普遍性之中,是一條自然地,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這條規律就像音符一樣,有高、中、低、長短音韻的變換,能唱戲曲、通俗、民族、流行、搖滾等曲子,同樣用點的運轉規律,能寫各種書法法體,最關鍵的一點是,要把每一個點看作能寫多個點,或者無數個點,這樣就實現了,點變化的無限性、靈活性、機動性,從而實現字形的多樣性、變化性、情感性,與此同時,提高了書寫的時效性,體現了書寫的時代精神。
![]()
對立統一規律在書法中的運用及認識
對立統一規律是普遍存在的規律,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在中國書法形成的過程中,每個點畫是如此,每個字體的構成是如此,每個字里行間也是如此。這里我只想說的是:根據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法則,運用一對一(一個事物對立面對另一個事物的對立面),二對二(兩個事物的對立面對兩個事物的對立面),三對三(三個事物的對立面對三個事物的對立面)及一二三組合混用規則,運用到書法中去,從而實現中國書法在對立統一辯證規律中誕生、發展、創新,使中國的漢字更具有時代風采!
![]()
用科學的方法提高人們書寫的筆力
人們書寫的筆力有大、有小、有剛、有柔,大小并用,剛柔兼存是寫好書法(指的是有神有韻有章有法有美感等要素)的關鍵所在。這種筆力的關鍵是一個人的氣韻所致,氣和韻這兩個關鍵問題,主要取決于一個人自己的素質和后天的修養,有氣有力就有神采,有氣有力有修養就有神韻,有氣有力有修養有書法修煉功力就有神、韻、律、美。神來于功力,韻來于修養,律來于內斂的法度,美源于神、韻、律的辯證統一。因此說,提高人們的筆力極為重要,從整體上講,筆力來源于扎實的基礎,作用在毛筆的筆毫,在這一實施的過程中有一種自然氣韻貫穿于書寫的全過程,這種自然氣韻,就來于常年日積月累、堅持不懈、刻苦認真的心胸寬大的、思維敏捷的修煉。這種自然氣韻越大越強,誰就會走向書法的塔尖頂峰,自然分出高低。如何提高筆力?就氣力而言,首先氣要到五指的頂端,而后靠身心,手的肌肉神經緊縮,形成一種合力,通過手心、手掌、手指,把氣推出,形成看不見的氣柱。提筆就來,握筆就出,叫自然氣力。氣力的大小因人而異,有人練三至五年就出氣柱,也有的人練十到二十年出氣柱,有的人練三十至五十年甚至一輩子都不會出氣柱,或者氣柱力較小,這也是正常的自然的。手中握筆有氣柱力的人們就是塔尖,及書法家,大的就是塔身,即書法名人;小一些的塔根,即基層書法名人;沒有的就是塔圍子,即書法愛好者。
![]()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