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0日,智能金融應用創新上海論壇成功舉辦,51公積金CEO程云受邀參加高層對話。以“智能金融發展態勢與痛點解析”為題,程云與易觀金融專家兼總裁助理馬韜、大圣數據總經理趙玉新、一號互聯AI金融事業部總經理周立楠一同圍坐圓桌,展開深入的交流探討。 ![]() 提及人工智能在金融領域應用的痛點,51公積金CEO程云認為風控是金融的生命線,因此人工智能對金融的貢獻主要在于智能風控。以51公積金為例,平臺主營業務是公積金授信貸款、辦理信用卡和消費分期,各項業務都有其應用場景,人工智能對用戶在各個場景中的行為加以分析,以期完善金融機構的風控體系,降低風險。 人工智能與大數據是相輔相成的兩套系統,大數據主要負責前端數據獲取、清洗、結構化和歸集等原始輸入,人工智能則是輸出。很多企業缺少最前端數據源,他們要如何實現數據采集?程總引用古語“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將社會大數據看作大容器,各家企業利用其核心優勢,在從事的細分領域做深做透,完善獨有的數據庫,使之成為整個社會大數據系統的一部分。容器中的填充物越滿,身在其中的每家企業都能獲得更多養分。 當被易觀金融專家兼總裁助理馬韜問及“如何標準化地輸出智能技術”,程總認為標準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正如51公積金技術標準的建立,首先全力解決客戶需求,接著根據已有的案例建立標準化模塊,后續根據用戶個性化需求,在標準模塊的基礎上加以調整。大圣數據總經理趙玉新則表示,數據是輸出智能技術的基礎,因此首要工作是對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 ![]() 關于人工智能未來監管態勢,程總表示最重要的是關注用戶隱私風險。人工智能的發展使得獲取用戶信息變得簡單,但用戶被動或不知情的情況下泄露個人隱私也更為頻繁,因此在獲取用戶信息之前,讓用戶理解并主動予以授權是必要的。一號互聯AI金融事業部總經理周立楠補充道:“人工智能是一把雙刃劍,帶來便捷的同時也增加了社會上普遍存在的騷擾風險。需要監管層面制定法規和一定的技術標準,以規范企業行為。” 51公積金是國內領先的公積金衍生綜合服務平臺,業務涵蓋公積金查詢、提取、政策咨詢等基礎服務,公積金授信貸款、公積金授信授信辦卡、消費分期場景等衍生服務。截至目前平臺累計注冊用戶5600萬,日活300余萬,覆蓋全國400多家公積金中心。 “人工智能和大數據一定不是孤立存在的概念,它們的價值在應用場景中方可實現。”51公積金CEO程云說,“51公積金長期專注于細分領域,在公積金大數據方面有著4年的技術沉淀和應用經驗。我們還與曠視科技合作上線了FaceID人臉識別身份核驗服務,使得公積金用戶真正告別人工身份核驗的低效率與簡單密碼驗證的高風險,讓人工智能有效滿足用戶安全管理、靈活使用公積金的需求。”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