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泗縣泗城鎮黨委書記尉成輝![]() ![]() “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的基礎在于對“貧根”的精準定位。在泗城的兩年半時間里,他堅持“身入”基層、“心到”基層,無論工作有多忙,他幾乎每周都會拿出一半的時間,深入脫貧攻堅一線,與老鄉拉家常談想法,落實扶貧政策,縱深查擺問題。為了進一步提升幫扶工作的精準度,他號召鎮村干部開展“遍訪貧困群眾行動”,5000余人次先后進村入戶,開展走訪摸排,全面掌握了脫貧攻堅第一手材料。2017年初,在前期精準調研分析的基礎上得出,泗城鎮當時未脫貧建檔立卡的貧困戶1022人中,60歲以上老人493人,占比近半,貧困人口老齡化嚴重。這群貧困老人大多與子女分開單住,長期缺乏必要的關心、關愛,制約老年人脫貧的因素中除身體健康情況、勞動能力情況外,子女贍養問題尤為突出。他在調研中甚至發現,原本鄉風淳樸的泗城,竟然出現有的貧困老人與兒女分戶又分家后,子女推諉扯皮、指望政府兜底的情況。面對這一棘手問題,他深知這個群體脫貧難、易返貧,單獨的物質幫扶難以做到可持續,扶貧不是養老,需要重視精神扶貧的建設,通過弘揚孝道文化,實現對傳統價值體系的回歸與重塑,讓傳統美德對個體形成約束,才能使貧困老人擺脫貧困,安享幸福晚年。 ![]() “風以動之,教以化之”,為唱響“孝道扶貧”主旋律,弘揚孝道文化正能量,2017年1月19日首期“泗城百姓大舞臺 文明新風樹起來”活動中,他提出了“孝道扶貧”的精準扶貧新思路,泗城鎮“孝道扶貧”就此啟動,以后每月一期,至今已成功舉辦19期。結合文化扶貧下鄉,將孝道文化、孝道扶貧編成精彩的節目搬到鄉村舞臺上,用身邊人演身邊事,身邊人唱身邊情,引發群眾孝道共鳴。泗城鎮黨委號召全鎮黨員干部與貧困老人結對,每月自帶食材到貧困戶家中開展吃一頓飯、掃一次衛生、拉一次家常、留一份記憶、辦一件實事“孝老幫扶五個一”活動。帶領全鎮干群每周至少舉辦一次脫貧攻堅夜校大家談活動,截至2018年7月初,全鎮已成功舉辦126期,其中有25期以“孝道文化”為主題,50多名孝道模范聊傳統、談家風、傳孝道。泗城鎮率先在全省實現了村居“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的全覆蓋,通過說唱、朗誦、快板、順口溜等方式,讓群眾對孝道文化耳濡目染。在全鎮推行“懷孝心踐孝道六個一”活動:每月攜妻子看望父母一次、每一個傳統節日陪老人度過、每年為老人慶祝壽辰、每年陪父母體檢一次、每月給父母一次生活費、簽訂一份孝道協議,著力營造“戶戶愛老敬老、人人尊老孝老”的社會氛圍。通過對孝道扶貧多載體、群眾化的宣傳與引導,許多群眾主動將“空巢”父母接回家中贍養,引領了“百善孝為先”、“以孝為榮”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導向。 ![]() 一群人、一件事、一起干、一定贏。他帶領全鎮干群,積極推動“孝道扶貧”實踐探索,形成“兩書一會一評”機制。他親自撰寫“孝道倡議書”,共計發放1.2萬余份,該倡議書明確規定了經濟保障、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贍養老人的主要內容,對老人的生活環境、個人衛生、飲食營養、健康護理、費用分擔等日常生活照料作了詳細說明,讓子女贍養老人更加規范化、明細化。他廣泛征求意見,在全鎮各村居成立“孝道監督委員會”,實施“1+2+N”的管理模式,即駐村工作隊長任監督委員會主任,村居黨支部書記、村居主任為監督委員會副主任,村居“兩委”成員、老黨員、退休老教師、退休干部為孝道監督委員會成員。他會同鎮黨政班子成員、村(居)“兩委”成員、孝道監督委員會成員及黨員和群眾代表,共同商討、擬定“孝道協議書”,協議書明確要求贍養的情形、贍養人應履行基本義務、被贍養人基本要求,在村(居)“兩委”、“孝道監督委員會”、鎮司法所的監督下,由贍養人、被贍養人、監督人簽訂三方協議,加蓋村(居)委會公章,分別由村(居)委會、贍養人、被贍養人保管,在全鎮黨員干部的垂范帶動下,共簽訂“孝道協議書”3600余份,其中涉及建檔立卡貧困老人493份。在此基礎上,“孝道監督委員會”、道德評議會每季度結合“十星級文明戶”創評、孝道扶貧“六個一”活動,每季度開展一次“孝道評議”。設立“孝道榜”,凡較好履約盡孝的子女在“紅榜”公示,發放“孝道積分”,憑積分可在愛心超市中兌換生活用品;未履約盡孝者在“綠榜”公示,并通過村級廣播廣而告之。通過推動孝道扶貧機制建設,使贍養義務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人評判,讓贍養義務在法律和道德的雙重約束下履行,逐步引導貧困老人子女從“要我贍養”向“我要贍養”的轉變,讓孝道落地生根。 孝道扶貧基金 助力脫貧攻堅 眾人拾柴火焰高,孝道扶貧促攻堅。他倡導成立“孝道扶貧基金會”,設立“孝道扶貧基金”,主張“子女盡孝、政府盡責、社會盡心”的原則,通過“資金眾籌、運營規范、多方監督”機制探索,泗城鎮已經建立了比較完備的操作流程和規章制度,讓孝道扶貧基金會制度化、規范化、透明化運行,讓貧困老人的生活更有保障。“資金眾籌”,在村級資金籌集方面,確定60歲以上無勞、失能老人的每個子女按季度繳納贍養金300元,村居委會按季度合理劃撥集體經濟收入;在鎮級資金募集方面,發動本地企業、機關和企事業單位以及愛心人士等參與捐款捐物,全鎮共計為孝道基金24.5萬元,為愛心超市籌物近30萬元。“運營規范”,泗城鎮黨委、政府出臺《泗城鎮孝道扶貧基金管理和使用辦法》,采取專人、專戶、專款、專用,資金收支有臺賬,按月足額發放到老人手中。“多方監督”,資金籌集和使用有公示,孝道監督委員會監督貧困老人子女履約情況,政府、社會主體、貧困老人子女、群眾監督資金使用情況,確保資金透明、安全、高效,錢清賬明。通過實施孝道扶貧基金,落實了子女的贍養義務,搭建了企業、愛心人士和社會各界關心貧困老人脫貧的平臺,凝聚了社會大扶貧的合力,有效扭轉了把貧困老人推向政府養老的非正常現象。2017年全鎮280名貧困老人通過孝道扶貧成功實現了光榮脫貧和穩定脫貧。 涵育文明鄉風 完善治理格局 “萬民鄉風,旦暮利之。”他在推行孝道扶貧的實踐中,緊緊拽住精神文明“牛鼻子”,通過弘揚孝道文化,著力實現對傳統價值體系的回歸與重塑,培育和踐行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文明鄉風,激發了內生動力。胡陳村貧困群眾武建生,古稀老人20年如一日贍養老母,照料飲食起居無微不至;朱橋社區貧困群眾朱琳,身殘志堅,用微薄的收入照料患病雙親,給子女樹立孝道榜樣;胡陳村貧困群眾黃建彪,車禍奪去了他的左下肢,他卻用努力奉養雙親,凸顯生命的張力……在推進孝道扶貧的過程中,他積極探索法治、德治、自治相結合的農村新型治理格局。法治為后盾,他要求鎮司法所全程參與“孝道協議書”的簽約過程;組織鎮扶貧辦、信訪辦、司法所成立貧困老人維權志愿服務隊,截止目前,全鎮共開展貧困老人維權宣傳6次,印發《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安徽省法律援助條例》等法治讀本5000余份,并調解贍養糾紛30多起,提供維權咨詢服務100余人次。德治為基礎,發揮模范帶動作用,結合“泗城好人”、“好媳婦”、“十星級文明戶”等評選活動,2017年以來評選“泗城好人”190人、“好兒媳”38人、道德模范76人,2018年以來評選“十星級文明戶”113戶;一批孝道楷模與熱心人士自發組建“孝道志愿隊”,進村入戶一對一地講解宣傳孝道家風,動員子女簽訂贍養協議,進學校開展孝老愛親專題教育活動,目前全鎮有孝道志愿者1800多名,開展各類活動30余次,賦予了孝道文化新的時代內涵。自治添活力,組織村居重新修改完善了村規民約,將孝敬老人作為重點著力凸顯,在村組道路、安全飲水建設中,優先照顧貧困老人,3家養老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村委會、“孝道監督委員會”、民主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等自治組織充分參與,監督子女履約、監督資金收支、開展孝道評議、調解贍養糾紛,成功調解了50余起贍養糾紛、引導1000余戶老人子女簽訂孝道協議、規勸200余戶老人子女主動贍養老人。以“孝道扶貧”為著力點,涵育文明鄉風,構建“三治”格局,提升了貧困老人的幸福感、獲得感、歸屬感。
王虎 向進軍
【編輯:成展鵬】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