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是生活不可缺乏的一部分,在生活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的角色,它伴隨著人的成長,能提高孩子的審美修養(yǎng)、豐富精神世界、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對孩子終生學習和享受藝術奠定了基礎。 因此,藝術教育作為提高個人素質、修養(yǎng)的新型教育,得到越來越多家長父母的重視。而且隨著中國第三產業(yè)的發(fā)展,藝術教育已經逐步占據教育體系的主要地位。那么,對于孩子什么樣的藝術教育是合適的?近日《超越》欄目邀請到了廣州市天河區(qū)當兔藝術教育培訓中心常務校長潘巍做客本欄目,一場關于藝術教育的討論即將開始。
廣州市天河區(qū)當兔藝術教育培訓中心常務校長潘巍做客《超越》欄目 本期對話嘉賓:潘巍,廣州市教育局首批文學藝術名家專家?guī)鞂<摇⒅袊璧讣覅f(xié)會社會舞蹈教育常務理事,曾參與北京師范大學與美國哈佛大學“零點計劃”研究工作,廣州市天河區(qū)舞蹈家協(xié)會秘書長、廣州市少年宮社區(qū)少年宮專家委員會委員,美國Long Beach芭蕾舞團客座教師。 潘巍,東北女孩,她擁有著東北女孩的特點,率真、耿直、開朗,加上芭蕾舞者的特殊身材,氣質出眾。她的人生格言是: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路,每條路都有不同的風景。 潘巍從小學習芭蕾,最開始學習舞蹈只是看著電視里面那些跳芭蕾舞的姐姐們裙子很漂亮,讓她堅持舞蹈夢想的助力其實是父母。父母對她沒什么要求,就是把每周六去上舞蹈課,變成了她的一種習慣,慢慢的習慣養(yǎng)成了之后,就成為一個興趣,到最后稍微有點小成就了之后,就變成了一種熱愛、一種職業(yè)。
廣州市天河區(qū)當兔藝術教育培訓中心常務校長潘巍 之所以取名當兔藝術教育是有寓意的,“當兔”是音譯過來的,意思是Dance To,為什么不是To Dance,而是Dance To呢,因為“To Dance”的目標完全就是舞蹈,而“Dance To”就是把舞蹈作為一個通道,舞蹈可以通向各類人群,舞蹈可以去向任何地方。 當兔藝術教育想要改變傳統(tǒng)培訓行業(yè)的模式,不要傳統(tǒng)模式的填鴨式教育,不是一個動作一個動作跟著老師學習,而是讓學生在學習舞蹈的過程中去學習舞蹈的文化,讓學生認識到舞蹈不光是有劈叉、下腰這些東西,更重要的是舞蹈背后的文化。 在節(jié)目中,潘巍表示,她希望當兔的每一個學生能成為一個完整的人,除了在文化課、智商層面超級棒,更希望他們在情商上面、在團結合作上面也是一個特別棒的人,這才是藝術教育很重要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