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棕松,男,苗族,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人民日報民生書畫院副院長、中國名家書畫藝術院院士、中國書法藝術研究院理事、中國中外名人文化研究會會員。作品曾參加全國中青年書法篆刻展,中日、中韓、中新書法交流展,國際書法邀請展,以及亞洲書法聯展并多次獲金獎并被人民大會堂和釣魚臺國賓館收藏。
張琮松秉性謙和而至善,溫文儒雅而剛正,求知若渴而執著,學而不倦而務真。其幼聰慧,秉家訓,勤篤學,喜翰墨,終成書家。張琮松自幼喜歡書法,可謂走到哪兒練到哪兒,簡直到了癡迷的地步。
俗話說功夫不負有心人,張琮松練就的書法經過多年的摸爬滾打,拜師訪友及勤讀苦練,其在掌握了傳統的寫作技巧外,還練就了自己獨特的指書、拳書和隸書藝術,受到業界的極大關注。特別是1994年8月中國書法家協會舉辦的“建國45周年全國書法大賽”上,他的指書作品一舉奪冠,被業界譽為“天地一指”的美稱;中國著名書畫家呂光遠教授給予他“指書藝術”的高度評價。
難怪著名書畫藝術評論家蕭長書在評論張琮松書法的時候這樣寫道:“張琮松的隸書溫文和雅、寬博大度,體現了中華民族在復興的道路上奔跑的姿態和氣度。他以漢隸為本恰當吸取其他書體的元素,創造出獨具特色的嶄新隸書。在藝術上,他反對急功近利、矯揉造作的媚俗之風,舍得在繼承上下功夫。在繼承的基礎上,他著力領悟古代書法先賢們的創作理念,從來不搞‘大膽創新’,而是在胸有成竹之后,如履薄冰地從細微處尋變化。因此,品讀他的作品,乍看起來是在規矩地沿襲古人,細細觀察品味,則能在凝重端莊中感到陣陣靈動和生氣;在平和雍容中不乏激蕩和險峻;在精巧秀美中蘊含著偉岸與大度。他的書法作品,或扇面小品,或丈二巨幅,都給人以氣勢磅礴、雄健壯觀的美感,堪稱當代隸書屆的領軍書法家。
張琮松一心向善,心無雜念、寧靜平和、中正守一;他以一顆平常心去解讀中國書法的內涵,架構作品布局,詮釋傳統書藝;他的書法作品線條嚴謹但不拘泥,轉折靈動而不張揚,布局勻稱且不呆板。
在浮躁逐利的時代,持有此心態進行書法創作者堪稱鳳毛麟角,張老師就是這樣不欺人、不唬人,潛心做中國傳統文化的忠誠守望者。
有生命的書法作品才更能代表收藏者的文化品味與審美取向;從目前的市場走勢分析,張琮松先生的書法作品升值空間巨大。
張琮松先生視深入傳統為書藝之“大道正途”-他以自強不息的精神、豐厚的從文情懷。“慎言創新、執意深入傳統”,這是因為“傳統是一座無限豐富的礦藏,有著無限豐富優秀的創新基因。”這正是其成功的基石之二。
獨立書畫藝評人、中國書畫名人網副總監秦首先先生評價說:張琮松是一位嚴謹、勤奮的書法家,他在秉承中華傳統文化的道路上踏實耕耘。外師造化、守意修定、中得心源并頗有成就,其書藝逐步形成了雅致中正、勁健樸茂的藝術風格。 中原文化藝術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師雜志社宋金先生評價說:張琮松先生的隸書作品風情獨行,別開生面,雄偉中含姿媚,厚重里寓勁秀;他用筆精熟灑脫,提按頓點,和律中節,縱橫酣暢,結字如峰峙塔聳,扶疏濃郁,使其隸書如金文之熔鑄,似石刻之斑斕,塊面映照,點線相和,極具視覺沖擊力與構成張力。 “字如其人”,張琮松先生其人其字都是無愧于時代的,堪稱為人師表的楷模。 張先生正以其獨具個性的書寫語言形成了自己的“張體”風格,被譽為化古開今隸書藝苑的一顆璀璨明珠!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