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馮彪,緣自去年秋天他參加周口報業書畫院舉辦的“慶祝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書畫展”時的一幅書法作品,寫的是辛棄疾的詞《青玉案·元夕》:“東風夜放花千樹……”八尺長卷,行云流水,筆走龍蛇,一氣呵成。詩境、書境、意境,渾然一體,令人嘆為觀止。
于是,筆者觀其書法、欲見其人的心情十分迫切,便開始打聽其人。后得知馮彪乃西華縣人氏,經摯友王紹禎 “牽線”,筆者近日得以與其謀面。 筆者面前的老馮,樸實憨厚,雖已是花甲之年,但看上去身體十分強壯。讓人想象不到的是,那行云流水的書法出自他那一雙粗壯的大手。
其實,說來并不奇怪。一個藝術家的成長,需要諸多因素:先天的稟賦、家庭的熏陶、親人的支持、自身的奮斗…… 這些條件馮彪不能說不具備,但人生滄桑,世事多變,他的翰墨生涯,并非平坦筆直。
馮彪,字學龍,號天馳,靜慎書屋主人,1959年6月出生在西華縣西馮營村。他的祖父馮新朗是西華有名的集詩、書、畫于一身的才子。馮彪9歲即承祖父家教,酷愛書畫。祖父對他的啟蒙教育,奠定了他學畫習字的基礎。 盡管家庭經濟捉襟見肘,馮彪卻靠一顆執著的心,一顆堅持學畫習書、走向成功的心,全力克服種種困難。缺紙無筆,他就跑到村外河邊劃沙習書,日練百字。沒有顏料,他就用鍋底灰、桃紅、樹葉汁代替,畫花、畫鳥、畫人。寒暑易節,常年不輟。 學習書法沒有捷徑,臨碑摹帖是必由之路。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馮彪深諳這個道理。祖父藏有歷代碑帖和名人墨跡數百種,馮彪視為至寶,常常臨帖“悟”帖,研究揣摩,竟至廢寢忘食。 初中畢業時正趕上推薦上高中,盡管品學兼優,他卻因“成份”問題被高中學校拒之門外。 不服輸的少年馮彪,不甘心在家掙工分,便背起畫夾奔波于城鄉為人畫像,有時候也能日進塊兒八毛的,自然有些得意洋洋。 機會終于來了。1976年春節,西華縣文化館舉辦書畫展,他畫的人物畫《周恩來》一鳴驚人。此作品后來參加周口地區書畫展,博得專家好評,摘取一等獎。
1977年,國家恢復高考。馮彪便抓住這一機遇,憑借自己的文化功底,考上了一所中等師范學校。 新的學習環境,讓馮彪眼界大開。在認真學習功課的基礎上,他涉獵書畫書籍,廣結書畫名家,積淀書畫功底,力圖厚積薄發。
馮彪習書從顏體始,遍臨諸家名帖。主張以碑取神,以帖取韻,兼收并蓄,博采眾長,并在書法上有所突破、有所創新。 功夫不負有心人。1985年,他的書法作品獲周口地區書法大賽一等獎。1988年,河南省青年書協舉辦書法展覽,他用正楷書寫的《楓橋夜泊》條屏,受到名家的好評,他也被譽為“書壇新秀”。是年,他加入河南省書法家協會,并先后被省、地書協選送到泰山、孔廟、西安碑林等地學習觀摩。 從此,在街頭、公園、風景名勝之地,每見到碑刻、楹聯、條幅、匾額,他都凝視再三,揣摩良久。 馮彪勤思古習,陶鑄萬象,其書遒勁奔放,氣勢恢弘,漸成風格。 行云流水為書家馮彪步趨之勢,追溯之韻,探究之境,崇尚之美。行云流水語出蘇軾《答謝民師書》,“所示書教及詩賦雜文,觀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于所當行,止于不可不止”。故,馮彪的行草更尚流水之姿,行云之態。筆澀如云輕移,筆疾如水急湍。墨濃如云厚重,墨淡如云漫散。濡墨而書,筆走龍蛇,逐云之態,溯水之勢。云聚而墨氣生,云散則靈氣見;水暢而墨潤澤,水滯則畫干澀。云聚云散,變幻墨色之豐;水暢水滯,盡呈筆意之妙。通篇而謀,思飛涌泉。 馮彪獨特的行草書風中,忽而筆酣墨飽,密不容針,忽而計白當黑,疏可走馬,俯仰生姿,一派收放自若的神趣在揮灑之間流露,于筆情墨韻之外,更顯出天真爛漫的獨特氣質。 縱觀老馮之墨跡,從早年的工楷,到中年放筆的鴻篇巨制、榜書大字,可謂握靈蛇之珠、抱荊山之玉,無不信手拈來。而遒媚挺健,合乎法度,令觀者傾心不已。 著名書法家鄭天壽評說:“馮彪書法深得顏、米神韻又融入魏意,遒勁方剛,蒼郁雄偉。” 他最終抱定以正統書學為宗旨,以“回峰轉向、逆入平出”為要務,于顏書的天骨開張和米字的沉著痛快別有體悟,旁參黃庭堅的大開大張和蘇東坡的豐腴凝練;草法則寢窺孫過庭《書譜》,周流變通,加之對甲骨、漢簡的細致研究,所作既能瀟灑恣肆,又能厚重寬博,窮源竟流,恢弘不變,自成一體。
馮彪的書法作品多次參加國際、國內大型書展,先后獲金獎多次。他書寫的漢簡“治國以法,安邦有章”在北京展出后,被中國軍事博物館收藏。十多年來,他有100余幅作品相繼在《中國書畫》《書法報》《書畫報》《書法雜志》《中州書畫》等十幾家報刊發表。有些作品被日本、新加坡、菲律賓、美國等友人收藏。國內有10余處名勝之地為其作品勒石刻碑。其書法作品入選韓國世界美術大展,在韓國展出后被“韓國碑林園”收藏刻石。他的藝術簡介和作品已被編入《中國書法家》《中國當代文藝人才名人》《海峽兩岸書畫名人大辭典》《國際書畫家篆刻大觀》《世界當代著名書畫家真跡博覽大典》《中外書畫家簡明辭典》《中國民間名人錄》和《世界書畫家銘錄》等16部大型書畫專輯。他被世界書畫家評審委員會評為“一級書法師”,著有《淺說書法藝術》《靜慎書屋藏聯選萃》《馮彪書法集》等。馮彪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古人云“心正則筆正”,又云“書為心畫”。馮先生性秉仁愛,慷慨好義,絕無著名書法家的派頭。在政務之余,不避塵勞,雖求字者接踵其門,皆能有求必應。 當一些書畫界人士寫幾個字或作幾幅畫,就索取重金的時候,他看中的卻是人格和情誼;當一些人用金錢買名、買地位的時候,他把名氣和地位看得很淡。馮彪追求的不是把自己的技藝用來謀取私利,而是全部奉獻在黨和人民的文化事業上,用藝術為西華的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作出有益的貢獻。 “認識”馮彪,“結緣”馮彪,“感悟”馮彪,他高雅的品格、精湛的書藝,像春風一樣吹拂在中原大地。(孫智) 來源:中華龍都網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