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沉淀和包含了消費者的認可、喜愛和信任。將品牌與文化進行融合,為中國品牌構建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述,講好中國企業故事,傳播中國品牌聲音,企業微紀錄片《態度》由此而生。 紫玉無言,金砂有聲,說到宜興,就能讓人立刻接一句,紫砂壺。紫砂壺好似宜興的一張名片,如果要深究名片上的一二三四,還得到宜興親眼看看。本期《態度》,講述一位來自宜興的紫砂大師,宜興市丁蜀鎮范國祥紫砂藝術館館長范國祥的藝術人生。 范國祥生于古陶都宜興丁蜀鎮蜀山老街陶藝世家。祖父乃當代紫砂制壺及陶刻名家范澤林。自小跟隨祖父制作紫砂壺及紫砂雜件,并受到蜀山老街多位老藝人傳授的獨特手藝。采用全手工制作,擅長制作光素器、花器、筋囊器與紫砂雜件。
范國祥制作的如意仿古壺 漫步于古陶都丁蜀鎮蜀山老街,宜興市丁蜀鎮范國祥紫砂藝術館正坐落在老街之中。藝術館自創辦以來,堅持紫砂的傳統制作方法,以紫泥、紅泥、段泥為主,泥調泥,泥拼泥,拼出不同色澤、不同質感的紫砂五色土,黃龍山的原礦泥料純正且含豐富的赤鐵,對人體有益。其泥料所制的紫砂壺透氣性強,養出來的紫砂壺水色漂亮,容易形成包漿。
手工制作成型的紫砂泥料 紫砂的成型與一般的陶瓷器不同,它是采用獨特的捶、打、拍、圍、滾卷、鑲接、黏接等方法成型。這種高難度的技巧,經由時大彬開始及歷代前輩的共同實踐,使紫砂的技術體系得以確立。之后又經過幾代紫砂藝人的完善,逐漸形成了定式。今天,紫砂行業的范家從業人員,都必須經由這種基本功的嚴格訓練。
一家人在做壺 一代代、一批批的傳統手藝人集結于此,膨脹、張力、肌肉感,在館內的作品中悉數呈現,風格自成一派。 以壺會友,老收藏家們能重溫過去與紫砂泥的舊夢,新收藏家們能對紫砂泥有更深的認識與選擇的方向。如果說,愛壺之人成就了紫砂,那么紫砂,也成就了一代代的制壺人,一來一去相互成全中,紫砂技藝得以傳承。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