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尚國 男,筆名松石,號雞鳴山人,尚書堂主,1959年5月生于炎帝神農故里、編鐘古樂之鄉隨州(隨縣)。
現為中國國家民族畫院書畫家、湖北省書法家協會、中國楹聯學會會員、現代民族書畫藝術家協會主席,中國企業文化促進會藝術家工作委員會委員……。
自幼愛好書畫篆刻及攝影藝術,尤擅書畫篆刻,主攻書法,學而不輟,博采眾長,現諸體皆能,其作品既繼承傳統又有創新并具有個人特色。他認為,學書重在悟,學我者亡、叛我者生。由于他的藝術功底扎實,底氣十足,對各種書體駕輕就熟,加之對楷書之嚴正、草書之流暢、隸書之雄強、篆書之古拙成竹在胸;故而能運用多種豐富變化的筆法,雄渾取勝,樸拙出美,不求態而無態不備,不求美而美蘊其中,形成個人典雅、靈動、形神兼備、跌宕多姿的藝術風格。作品多次在國內外書畫大展賽中入展并分別獲一、二、三、精品獎、優秀獎、書圣金獎。
2013在迎神十載人航天飛行成功公益書畫展活動中,被評為“金”獎,并授予“中國載人航天書法藝術家終身成就獎” 榮譽稱號。同年入選中國高等美術院校教學范本《中國當代書畫名家巨匠》大畫冊、曾被中國企業報道、央視、人民網等最具權威網絡媒體授予“中國書畫藝壇驕子”“中國夢”之書畫界領軍人物、走進中國藝術大家。
2014年入選中國書畫名家獻禮全國兩會,同年獲得隨州政府、宣傳部授予“編鐘文藝獎和拔尖人才”……。
作品曾赴日本、美國、韓國、新加坡、港、澳、臺等國家和地區展出并收藏。曾被北京市人民政府、首都博物館、中共中央辦公廳毛主席紀念堂管理局、湖北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等黨政機關收藏。
2017年6月,作品經嚴格甄選榮入中國國際新聞政刊,與中國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及夫人彭麗媛;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美國總統特郎普;臺灣原主席馬英九;中共中央原委員、人民日報社原社長邵華澤;著名書畫大家范曾;《岳飛》電影主演:釋小龍及《中國國際新聞》雜志社國際影響力名星尹飛兒等同登《中國國際新聞》政刊,并得到中共中央原委員,人民日報社原社長邵華澤先生的點評:
“張尚國先生的作品,深厚的書法理論基礎,良好的文字書寫功底,優秀的藝術道德境界和藝術風格皆體現出來。諸體皆能,從筆法、用墨章法布局來看,疏密得體,濃淡相容,筆力遒勁,疏密得適,作品極具收藏價值”。 并被中國國際新聞雜志社研究決定授予“國際影響力書法家”稱號。
作品及傳略收錄百年經典【中國書法家全集】、中國書協主編的【中國書法年鑒】;【共和國驕子】、【世界英才】、【藝術中國】、【光輝的歲月】、【世界人物辭海】、【世界名人錄】、【感動中國藝術人物】,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強國豐碑】、【偉大的文藝復興】;【一代名家】、【中國當代藝術大家】、【中華脊梁】、【二十世紀中國著名書畫家】、【世界當代書畫篆刻家大辭典】、【海峽兩岸書畫名人大辭典】、【海峽兩岸名人碑帖】【中國國禮推薦與采購】等作品典集中…….。
張尚國作品1
張尚國作品2
張尚國作品3
張尚國作品4
張尚國作品5
張尚國作品6
張尚國作品7
張尚國作品8
張尚國作品9
張尚國作品10
社會及藝術專家對張尚國的書法點評:
一、歐陽中石 細品書法家張尚國的作品,給人以豁然開朗之感,運筆老道、刻苦嚴謹、筆鋒犀利、涉獵廣泛,于多種不同筆法都有很高的造詣。他的作品極具個人風格與時代氣息,是國內不可多得的優秀書法作品
二 、邵華澤點評:(原中共中央委員,人民日報社社長) 張尚國先生的作品: 深厚的書法理論基礎,良好的漢字書寫功底,優秀的藝術道德境界和藝術風格皆體現出來。諸體皆能,從筆法、用墨、章法布局來看,疏密得體、濃淡相容、筆力遒勁、疏密得適,作品極具收藏價值。 李順忠:觀張尚國書法有感 (原隨州市日報社總編 )
三 、李順忠(原隨州日報社總編) 觀張尚國書法有感 夫琴棋書畫乃高雅之操,如清風明月陶冶性情,然世人習之無古時之盛令文士嗟嘆,偶至神農書畫院得觀張尚國先生書法欽佩而欣慰,孰曰草野無賢人乎?尚國先生博采眾長,勤習苦練,無師自通,自成一家,已臻佳境焉,其楷如松石,隸如越劍,行如流水,草如吳鉤,篆如槐根...,刻如鷹爪,或端莊肅穆,或飄逸瀟灑,或虎踞龍磐,或危石橫空,或老樹枯藤,或銀蛇狂舞,龐雜精深,源遠流長,章法井然,別具一格,如此造詣實屬罕見矣,天才源于勤奮,百藝好存身,知識即力量,藝術即財富,非烏沙可比,猶太人以為學者高于國王,吾以為才學遠勝公候,學有所專精通一門,微者安身立命,宏則傳藝久遠,可啟后學,宏揚民族文化矣.
四、中國書法家協會牛津藝術學院評審導師: 沈鵬、范曾、劉大為、張海等導師對張尚國書法作品之綜合點評: 字體端莊宏偉,行間氣脈流貫,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冶于一爐,自成一家,其書法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筆法質樸渾厚,雍容自然,結體舒展流暢,對中國傳統文化藝術有較全面精深的藝術造詣,資歷深厚,望弘揚中國藝術文化,傳承授教。
五、蔣學鋒: 自然暢達,墨氣橫生 氣韻生動 ,筆墨瀟灑,清新流暢
六、觀云 (山東濰坊國際藝術碑林委員會 董事長) (1) 功神并兼,自成體勢。 (2) 靈動大氣,隸書之天成、獨到,可謂已自成一體之書法,真才之士也。
七、《祖國頌》大型人物史志專家評審委員會評語: 毫無矯揉造作之態,也無雕蟲斧鑿之痕,從整體上看,揮灑自如,輕松靈動,足以觀照到創作嫻熟的技藝。從筆法、用墨、章法布局來看,可謂心平氣和、興到筆隨、隨意揮灑、盡情盡興。作品還滲透著一種“質樸”。
八、當代藝術雜志社 (世界華人書法家作品集)編委會,點評: 您的書法作品體現了“如清風出袖,明月入懷”的美好感受,作品整體結構樸素自然,既脫胎于傳統又具有時代氣息,可以看出國學文化已較好地融入在您的作品中,通過您的書法作品我們看到了澎拜的創作激情、高遠的韻致、深廣的情懷、堅定的品質和浩然正氣,希望您繼續在尊重書法藝術的規律上下功夫,進一步加強國學文化的學習與積累,假以時日,定能在書法藝術領域更上一層樓,最終在創作上達到“敏思藏于胸,巧態發于毫”的藝術妙境,為我國的國學文化與書法藝術留下吉光片羽。
九、文化部 中國國際書畫藝術研究會 主編:《復興之路·當代中國藝術成就展暨當獲獎精品集》評委專家評語: 多樣的藝術風格極大地促進了藝術的繁榮和發展,一件成功的藝術作品會給人以內心的交流,它所表達的思想情感會引發觀者的情感共鳴,調劑人的精神,并起到教化作用。您的作品以干凈有力的筆融合不斷變幻的形式效果集合而成,痛快淋漓,神味自足、氣韻奪人。作品從形象塑造、素材攝取、體載選擇和藝術手法的運用,均將個人特有的思想情感、審美理想等滲透其中,一紙雖簿,卻蘊含著豐富的內涵及深厚的學識。作品傳遞了暢快唯美、樂觀豪邁、倜儻不群的思想,充分揭示了作者內在的精神氣質,這可謂是對這幅作品價值的深刻注解。善于探索開拓,不懈追求,保持良好創作的活力,用更多作品向社會傳遞美、傳遞愛。
十、《 中國當代藝壇巨匠精品臺歷 》專家評語: 您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超群的文史修養使您在融匯歷代名家之長的同時逐步形成的獨特的風格,您的作品追求色墨交融立意脫俗、結構合理、跡象新美合古今的創作手法。形式新穎風格獨特具有鮮明的時代感,獨特的風格豐富寶貴的藝術實踐為繁榮發展我國傳統藝術提供了難得的借鑒依據對我國書畫藝術創新做出了突出貢獻,您是當代藝壇承前啟后、開宗立派的標志性人物,也是當代藝術領域不可多得的一位大家。
十一、葉云飛(中國名家書畫研究院藝術總編) (1)先生的智慧與才華令我敬佩,關注民族、心系國家是先生為藝的責任和使命、先生為人謙和誠樸、不事炒作,孜孜藝術、默默無聞的為國家和人民創造著財富,其書作體現了深厚的功力,有濃厚的文人氣息,是先生學問才氣、志向的綜合寫照,是先生人格力量的外在顯現。 (2)字里表乾坤,筆筆透精神 張尚國 一位德藝雙馨的學者型書法家有謙和儒雅的風范積淀數十年的書法造詣成果豐碩蔚蔚顯著,自小接受故土文化濡養,甘受清苦的紙墨不問寒暑,心悟筆耕潛心專研,刻苦遍臨正草隸篆,各種書體,尤以行草見長。在章法上突破傳統的格局,營造出全新的形式,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奇妙理于豪放之外,形成了骨里內蘊,遒勁舒展、率意灑脫的個性書風,其書作剛勁雄健、運筆明快、氣韻靈動,充分體現了書法家強烈的個性,駕馭筆墨的能力。他特有的學識、人品、修養、功力,令其書風于人達到完美融合。以高超的藝術境界活躍于當今中國書壇,他著意表現書法的神采和風骨,以期通過對筆法內在精神表達,使欣賞者產生情感共鳴,得到高雅的精神陶冶。 張尚國的書法最難得的風格是貼近生活而高于生活,書法作品造型與布局既師于古法又有突破,看其字知其人,先生的君子之風,儒雅之氣,似乎在驗證著其書法的精神,墨香中煥發出時代動感,其作品在書壇上贏得了極高贊譽,曾多次參加國際性書法大賽并獲金獎,深受海內外書畫愛好者及收藏家的青睞于收藏,苦心志、勞筋骨、成大器。 張尚國在大力弘揚傳統書學的今日,正在以鍥而不舍的精神和恭勤的學習態度,在中國書法這座寶庫中探尋著更加豐厚的礦藏。
十二、中國文化藝術協會 你是當今杰出藝術家,有著獨特的藝術經歷, 您以自己高遠的德藝詮釋了一個純粹藝術家的藝術個性和人格魅力,為中國文化藝術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堪稱“國之瑰寶”。
十三、中華商會專家組;《中華文人大典》編委會;杭州孟墨文化評委會 對于張尚國先生的作品我們專家組一致認同并作出以下評論《張尚國先生所創作的作品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善于吸取前人經驗和藝術精華,師古不泥,大膽創新,既有傳統書法風韻,又具有很強的時代藝術特色,。作品基調高雅,風格莊重,富有民族感、時代感和歷史感,真正做到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的統一,德藝雙馨,具有大家風范和強大的社會影響力》
十四、 世人皆知我曠達
誰人能識君情懷——記當代著名書法家張尚國先生 張尚國,1959年生于隨州,炎帝之源,神農故里,編鐘古樂之鄉。張尚國生于中華文明原生中心,成長于人文厚土,所以心智早受傳統文化浸染,學養豐厚,自幼愛好書畫篆刻及攝影藝術,尤擅書畫篆刻,主攻書法,學而不輟,博采眾長,諸體皆精。系曾都區書法家協會、湖北省書法家協會、中國楹聯學會會員、現代民族書畫藝術家協會主席。
最能直觀體現張尚國書法大氣質和大精神的作品,莫過先識其傾筆狂草。觀其作《錄毛澤東沁園春·雪》,第一觀感便是極具豪放曠達之勢,上及云外九霄,下觸地極核心,通天達地,其氣勢仍不受縛,日月長河,狂風駭浪都在其作品面前頓失氣勢,顯安靜婉態。感受過《錄毛澤東沁園春·雪》狂草之足勢,便感覺世間再無大勢之物,就如登泰山而歸,天下再無山感一般。
張尚國傾筆狂草,大勢因何而生?
一是因筆法造勢。凡書狂草,必定需精氣十足,有腕攪蒼宇,臂斷金鋼的力道。張尚國運筆,自然有此力道,鐵指執筆,筆若穿云箭,亦于劈山斧。觀其書《錄毛澤東沁園春 雪》,書點劃如盤石墜地,砸起塵屑騰騰,書撇捺如龍翻其身,如虎躍其軀,龍翻虎躍,勢出自然,卻又超然。書橫筆如天宮架梁,險絕有當,書豎筆如地插中柱,傾定乾坤。最為突奇,張尚國用筆,點畫已各具越然勢態,點劃之獨勢又通聯融成強勢,就如千江萬河奔騰入海,流水又激增成驚濤劈天勢。
看張尚國狂草,必然被其筆勢所震,目駭心驚。
二是因墨生勢。觀張尚國狂草作品,過濾掉駕輕就熟的筆法之勢,卻發現作品即便只存墨色之勢,也足以震天撼地。張尚國書狂草,墨色變化了然于胸,可以盡心思而傾潑墨之功,墨色凝而不呆,淡而不焉,凝為勢之發,奪人眼目。淡時勢之蓄,蓄勢待發,勢蓄于淡墨之后,卻有突涌而發的危意,危而生勢,自然更是驚心動魂。張尚國潑墨狂草,濃淡相間,但勢間而不斷,連環飛九天。其在書時敢于用墨,善于用墨的墨心與墨技,獨樹一幟,無人能仿其心技。
三是章法造勢。狂草作品,得章法者得天下,工章法者成草圣。張尚國書狂草,以懷素之狂為師,以懷素造勢章法為本,章法精到,字之大小錯綜、筆之疏密錯綜、墨之輕重錯綜,極盡錯綜變化之能事,一氣書成,如寒雨夾雪,如落葉紛披,令人眼花繚亂,幾不能辨天地,然觀片片雪花落葉又極規則,規中不落俗規,作品的視覺動感強烈,章法之勢,顯作品字形盤旋,內氣充盈,傳情達意,撞得人心慌挫入愕,繼而激情不可抑止。
觀張尚國的傾筆狂草,即識其狂盡曠達的氣勢。世人皆知我曠達,誰人能識君情懷?張尚國作品除有曠達之勢,也暗含細膩情懷。狂草,除了雄渾取勢,拙粗示壯,也有細筆靈動,淡墨傳情的細處之美。其作品完備典雅、靈動、形神兼備、跌宕多姿藝術風格,情溢其間,讓人在氣勢的棚傘下,又得安然入夢鄉的細致溫暖。
當然,要全面了解張尚國作品情滿意趣的風格,可由觀其草書改為觀其楷或觀其行楷。張尚國扇面幅《厚德載福》,雖然仍以濃墨粗筆取勢,但是點畫多了婉轉,又取篆書意,所以無論從形體上或是氣質上,此作品當屬表情懷,傾清雅的細膩佳作。憑此作品,可識張尚國書法的柔情風格。
張尚國先生書法,勢入九天,情滿心懷,以勢驚人,以情動人,情勢相依,個性鮮明,成為書法作品中情勢傾合的上品佳作,得眾人寵。 《華藝書韻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藝術總監 史峰 2017年3月24日》
十五 、真格文化評論
書法精湛,諸體皆能——評品張尚國書法作品作者: 古利 中國書法是一門高深的藝術。之所以說是高深,是因為書法成家的水準,往往畢其一生之功力,才臻至灑脫自然的境界。而且這還需書家天賦異凜,悟性極高。書法需要汗水的滋養,更需要靈秀的濡養,即便如此,書家往往也很難面面俱到,楷草行篆隸具成為大家。王羲之雖然工于楷書和行書、草書,但真正為我們所熟悉的是他的行書《蘭亭集序》。歷代評論家也公認王羲之為行草巔峰大家,而非楷、隸大家。顏真卿素以顏筋名垂后世,行書也有天下第二行書的《祭侄稿》貼,但未嘗聽說他的篆隸如何大家。蘇東坡是中國文化史上最為全面的大家——文、詩、詞、畫、書法,但他的書法除了行書之外,其他書體似乎沒有什么公論的大家。趙孟頫夠全面的了,行楷、行草無不精通,但其他書體似乎也沒有達到同等的水平。在書法領域,全面開花是非常困難的,不要說行草楷隸篆每種書體都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即使一種書體能夠如此,依然蔚為大宗。可見,書法藝術的高深可以用大海一樣深邃和廣博來形容,而書法修煉者,只不過是滄海一粟耳。
但自古以來,有不少書法家在書法領域還是比較全面,各種書體均有涉獵,而且也達到較高的水平。比如,當代著名書法家張尚國。
張尚國,男,筆名松石,號雞鳴山人,尚書堂主。一九五九年五月生于炎帝神農故里、編鐘古樂之鄉隨州(隨縣),湖北省書法家協會、中國楹聯學會會員、現代民族書畫藝術家協會主席。作品多次在國內外書畫大展賽中入展并分別獲一、二、三、精品獎、優秀獎、書圣金獎,2013在迎神十載人航天飛行成功公益書畫展活動中,被評為“金”獎,并授予“中國載人航天書法藝術家終身成就獎” 榮譽稱號。同年入選中國高等美術院校教學范本《中國當代書畫名家巨匠》大畫冊、曾被中國企業報道、央視、人民網等最具權威網絡媒體授予“中國書畫藝壇驕子”、“中國夢”之書畫界領軍人物、走進中國藝術大家,2014年入選中國書畫名家獻禮全國兩會,同年獲得隨州政府、宣傳部授予“編鐘文藝獎和拔尖人才”。
曾赴日本、美國、韓國、新加坡、港、澳、臺等國家和地區展出并收藏。曾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人民大會堂管理局、首都博物館、中共中央辦公廳毛主席紀念堂管理局、湖北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等黨政機關收藏。
張尚國自幼愛好書畫篆刻及攝影藝術,尤擅書畫篆刻,主攻書法,學而不輟,博采眾長,現諸體皆能,其作品既繼承傳統又有創新并具有個人特色。他對楷書之嚴正、草書之流暢、隸書之雄強、篆書之古拙成竹在胸,因此能運用多種豐。富變化的筆法,以雄渾取勝,在樸拙中出美,不苛求形態而無態不備,不苛求美而美蘊其中,形成個人典雅、靈動、形神兼備、跌宕多姿的藝術風格。
張尚國的書法雖然諸體皆能,但還是有所偏好的。他的書法以行草見長。 他的行草,以我觀之,最大的特色是熔鑄篆隸行草為一爐,墨色酣暢飽滿,變幻豐富,奇瑰崢嶸,常以奇危欹險之姿制造驚心動魄之境,令觀者驚嘆之余回味無窮,流連忘返。
在書法品評的幾個標準上,如奇正、牽絲、濃淡、計白當黑、頓挫、掩映、寬博、雄肆、遒練等方面,張尚國的書法均有精湛的表達。他的書法以墨為神韻,以筆法為筋骨,達到了筆墨合一的境界。他的墨色經營特別具有特色。相比于很多書家,他用筆更為奔放宏肆,墨的濃淡粗細變化極盡精妙。在他的許多書法作品中,我們看到,他起筆往往重墨,墨濃重卻重而不滯,重而不凝,重而不淹。隨后突然變化,如椽大筆頓時變成纖細狼毫,線條陡然天翻地覆,纖細如云絲,真令人懷疑其中途換筆。這正是書家的高明之處。書家以中鋒牽絲細膩入紙端,鋒豪輕盈纖瘦流轉自如。輕描淡寫之后,往往又陡起狂風暴雨,以筆肚拖曳縱橫,波磔沉雄。墨色蒼然。隨后有下沉變細筆鋒,如此回環連貫,行間氣脈貫注。字態千變萬化,無一字重復,無一字守正,欹側錯綜,錯落恣縱,窮盡變化之能,巧奪造化天工之精魄,令人嘆為觀止。其章法運用嫻熟靈活,無羈絆之凝滯,或左輕右重,或右重左輕,或頭重,或腳重,完全興到筆隨、隨意揮灑、盡情盡興。
再來看他的小楷,其特點是工整嚴謹,法度森嚴,布局井井有條,完全異于草書的奔放雄渾。很難理解,一個書家書體的變化如此巨大,完全不像出自一家之手。我認為,這和書家深厚的筆墨控力和精深的筆法沉積有著莫大的關系,還和書家的審美格調、學識修養有著很深的淵源。他的小楷,筆畫撇捺之間明顯受了隸書的影響。自王羲之開始,行書從隸書中脫胎而出,完全沒有了隸書的藏鋒波磔的特色,風行千百年。直到民國時期,于右任將篆隸的筆法融匯到行草之中,使得行書的沉雄厚重味道返璞歸真,形成一種獨特的行書體。張尚國的小楷深味其境界,頗具特色。
他的隸書從字體上看應該師承《曹全碑》,其格調神情氣爽,俊雅風流。筆法柔韌纖美,富有變化,內含骨力遒勁,平和圓潤中含有古厚之氣。通篇猶如千百只布陣齊整的墨色蝴蝶,瑰麗而壯觀,給人以無盡的遐思和尋味。
張尚國還精通篆刻。書法和與篆刻本是同源,篆刻更是在書法特別是篆隸的繼承上發展起來的,是另一種形式的“石鼓文”。他的篆刻刀筆精熟,流暢婉轉,朱文白文各種圖章運用自如。他的篆刻圖章配上他的精湛的書法,可謂雙絕冠時。
正如李順忠評價的那樣,張尚國的書法,“其楷如松石,隸如越劍,行如流水,草如吳鉤,篆如槐根,刻如鷹爪,或端莊肅穆,或飄逸瀟灑,或虎踞龍磐,或危石橫空,或老樹枯藤,或銀蛇狂舞,龐雜精深,源遠流長,章法井然,別具一格。”極具具象美感和古韻韻味。我覺得他的書法,師古人更師造化。他在古人書法技法的基礎及書法體基礎之上,融合自然造化的開合變化,千奇百態的云霧風雨、奇石怪松、圖騰幻化,在“學我者亡、似我者生”(齊白石言)的觀念指引下,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筆墨格調和倜儻不群的書法風格。
書家書法體的表征,不僅僅是舞文弄墨的形式表達和對傳統筆法章法的繼承和發展,更是書家所處時代自身的審美情操、胸襟格局、學識修養、道德品格的綜合體現。書法家臨時揮毫潑墨,也許表達的是此時此刻的心境和情懷,但這情懷不會脫離他的已經構建起來的文化人格和美學境界。
張尚國自小接受故土文化濡養,甘受清苦的紙墨不問寒暑,心悟筆耕潛心專研,各種書體融合貫通。在臨池不輟的精神里,書家更多體驗領悟的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寧靜淡泊。他把這種精神融合到自己的書法藝術中去,我們感受到的是他對傳統文化精神的繼承傳達和對當代精神風貌的書寫和感悟。
十六、 華藝書韻文化傳媒藝術總監 著名書畫評論家 2017.11.23
敦厚行筆天地有韻 善施潤墨心胸意境——記著名書法家張尚國
書法家張尚國執筆落墨于宣面,實際行筆天地間。他的書法,立于天地,以形悅目,以韻動心,件件都是依書抒懷的精品佳成。
書《龍》最能體現天地韻。一般書法家榜書龍筆,多是在意大筆蒼墨一傾而成,不事細謀。張尚國書《龍》則于大筆蒼墨間,精于細致構思,所以你見他的榜書龍字,飛白留絲,如龍騰云,這是許多書法家用大墨所不能顯的機巧。能使大墨成飛,勾絲如云,說明張尚國對筆和墨的控制力實力強大,即使是榜書而成,也能細致入微,細生諸美,大有龍韻。
鏡面書《泰山日出》則是書文同韻的文人心思。筆法中正,泰山聳韻。墨有光華,日出升韻。雖然是墨色日出,卻是悠悠旭日東方紅的氣質。墨色呈有暖境,是心血成墨,心胸歸彩的藝術修成。張尚國不同凡俗的藝術心境和心品,由此可見。另有一幅同質大功,天地有韻的書法作品《東方日出 道法自然》一幅,楹聯圍拱成圓,中間落款成方,方圓相濟,以示天地,寓意輕就,十分悠然。
說到道法自然,這句話不僅僅是張尚國的筆墨,也是他心間堅守的藝術天道。你看他書《天道酬勤》這幅作品,以自然之心,取諸書精華,有篆意,有隸韻,再合以顏體豐筋,柳體堅骨,把這四字書寫到天然巧成,盡得百家功的水準。如果沒有道法自然的輕取功,那來的自然融合境。張尚國因為諸書皆成,諸書皆精,所以擷取諸體精華,成一家功成,只需舉重若輕,就有天然而成的效果。另外《春眠不覺曉》四條屏,楷、草、隸、篆,各書一屏,對照互融諸體書韻,辯證統一,意境多彩。
因為能天然而成,所以張尚國的書法創作,以天然清秀,敦厚和美,筆柔墨潤為本質特色,獨成一派,絕非妄贊。
比如《明月松間照 清泉石上流》這幅作品,兩句美詩,行書而成,是以楷體為骨,以隸墨為意,高古端正,卻又美然時尚。兩聯中間,張尚國開創章法新徑,書章草一方,筆逸墨靈,在嚴守法度的前提下,又極盡自由,書意介于神逸與磅礴之間,有氣質,有氣韻,成為張尚國開拓性書法創作的成功典范,是富有藝術與文化價值的新成就。
張尚國原創書法,除了法度,還有立新。張尚國書法創新,不是破掉舊有法度再去立新,是依于傳承再創新品質。所以他的創新作品,皆與丑書劃清界限,成為一位有責任,有擔當的書法藝術家。
比如《和》這幅作品,大筆書篆,和字成畫境,結合了篆書的刀刻原汁,又突破篆書僅為文字,不為圖形的限制,畫中有劃,劃中有畫,筆墨成書亦成畫,和而成慧,美儀天下。
和字一側,又用篆書意,書寫行書《人勤春來早,家和萬事興》成款,結體恣意,十分生動,與和字相映成趣,小品制大意境。
敦厚行筆于地有韻,善施潤墨心胸意境。張尚國以勤修而成書法大功,他融諸體成精美的書法作品,匯聚成當下書壇的一股新流,清新奇潤,無限美好。 華藝書韻文化傳媒藝術總監 著名書畫評論家 史峰2017年11月23日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