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從起源到如今的全面推進已經發展了近70年,隨著深度學習、大數據、計算能力提升與成本下降等因素的影響,21世紀的人工智能迎來全面重生。而千年來一間教室、三尺講臺的教育模式,也即將迎來全新的面貌。
但是新事物的產生常常伴隨著質疑,將神圣而繁雜的教育工作交由人工智能在來實施,又將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怎樣全新的改變呢?
本期節目,我們將探討人工智能教育,在實施過程中會面臨的問題,以及人工智能教育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改變。 ![]()
栗浩洋做客《超越》欄目
2014年底,栗浩洋與周偉等人籌劃成立乂學教育,研發人工智能自適應學習系統。這套系統主要針對K12學生,對學生所掌握的知識進行精準化測量,并定制個性化的學習方案,也就是通過人工智能算法來實現更加精準細致的“因材施教”,目標是為學生提供更個性化的學習流程,達到精準高效的學習效果。
2015年,乂學教育成功開發了國內第一個擁有完整自主知識產權、以高級算法為核心的自適應學習引擎“松鼠AI”。就像AlphaGo模擬圍棋大師,乂學AI系統模擬特級教師給孩子一對一量身定做教育方案并且一對一實施教育過程,比傳統教育效率提升5到10倍。
栗浩洋創立乂學教育的初衷是為了解決教育資源的不均衡現象,使得所有地區的孩子都能通過互聯網享受高質量的教學,并且通過人工智能的結合,學習適合學生的個性化學習路徑,從而高效學習,真正實現減負。
工作中的栗浩洋
2017年10月,乂學教育聯合艾瑞咨詢組織了國內教育領域首次“人機大戰”。結果顯示:智適應教學機器人戰勝真人教學,在最核心的平均提分上36.13分(機器教學)完勝26.18分(真人教學),最大提分和最小提分兩項上,機器組也分別高出真人組5分和4分。 這一場教育領域的人機大戰在教育界和互聯網界都引起了強大的轟動,紛紛議論人工智能機器人能否代替傳統教師,多家主流媒體也對這次活動做了電視報道。 在智能教育細分領域,乂學教育一直處于領先位置,在國內是首家研發出來采用高級算法的智能化自適應學習系統,當下已經從互聯網時代走向人工智能時代,教育也會隨著技術發展和時代變遷進行相應的智能化變革,技術將會推動教育行業回歸到教育的本質、做到因材施教,這也是公司的使命驅動所在。乂學教育將不斷用技術推動教育行業的變革,在未來給更多的孩子帶來快樂的學習和美好的未來。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