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北京親和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陶然做客《領航》,與大家分享有關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相關知識。 ![]() 陶然,主任醫師,中國青少年心理成長基地主任,首都醫科大學臨床心理系副主任,北京親和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世界《網絡成癮臨床診斷標準》的制定者。牛津大學《行為成癮》編委,北京世健聯合醫學科學研究院院長。在國際上提出——“抑郁是一種代謝性疾病并且將抑郁癥進行分型”,是使用代謝療法治療抑郁癥的開創者。 談到目前國內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狀況,陶然先生認為:“就整體來說還是可以,但是青少年網癮和抑郁的發病率正在逐年上升。09年,我國網癮患者中,青少年比例約為14.1%,約有2404余萬人,11年我國網絡青少年網癮的比例就高達26%。中國患有抑郁癥的人超過9000萬,青少年抑郁癥發病率高至8.3%。所以我們要加強對青少年網癮和抑郁的預防與治療。” 陶然先生認為,青少年的心理問題與網癮有著密切的關系:“抑郁和網癮是一種共病,抑郁癥的少年容易患上網癮,同樣網癮的少年容易抑郁。抑郁和網癮的青少年,在飲食上有相同的原因:飲食無規律、食物種類單調(食用大量的糖類、高油脂等垃圾食品,但富含維生素、礦物質的蔬菜攝入不足)。抑郁癥和網癮青少年的檢查結果發現,存在尿酸高、同型半胱氨酸高、微量元素缺乏。” 而對于以上問題,陶然先生有信心能為這些孩子、家長帶來幫助:“我們本著愛、科學、質量、服務為宗旨,通過以下方式幫助孩子們擺脫網癮、恢復心理健康,并重返家庭和社會: (1)心理治療 心理醫生運用心理學知識針對學員靈活采用各種治療方法(如認知行為、精神分析、客體關系、人本等),一對一為學員進行全程治療的同時,配合家庭和團體治療,使他們逐步認識、了解、接納真實的自我,能夠直面自己的怯懦、失敗、恐懼、不完美,能夠靜下來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并學會真實的表達自己,重新找回內心的力量,最終達到身心的平衡與健康,成為自己。 (2)心理教育 融合日常心理的感覺認知、情緒情感、意志行為等過程,對青春期的青少年,進行青春期生理發育特點教育、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營養健康教育、科學運動教育,使青少年更好地了解自身,為人格的完善奠定良好的基礎,平穩度過人生的關鍵時期。 (3)拓展活動 治療師通過各種拓展活動,如信任之旅、橫渡硫酸河、巧過地雷陣、宣泄歌唱等一系列心理活動,幫助學員體驗朋友間的團隊協作,提高人際互動能力;感受親人的支持陪伴,修復親子關系;學會承擔責任,在愉快在氛圍中解決困難,戰勝困難。 (4)軍事訓練 只有健康的身體里,才能住著健康的靈魂。長時間的上網,身體缺乏鍛煉,喪失生活的節律性,大腦會越來越遲緩,難以集中注意力。通過體驗真正的軍營生活,調節生物節律,增強紀律性和自制力,鍛煉意志和勇氣,規范其日常行為,糾正學員不良生活習慣,促進體格的健康發育,引領積極向上的心靈。 (5) 社會體驗 在基地所有的治療,其目的都是為了孩子能恢復正常社會功能,回歸社會后過上身心健康的正常生活。在基地經過一段時間的封閉治療,學員開始間斷性的進行社會體驗,回到現實生活中,體驗與家庭關系、人際關系、社會關系的適應,帶著問題重新回到基地進行治療與處理,為最終真正的回歸做最后的準備。 (6)跟蹤隨訪 出院后的學員,隨訪心理醫生按規定時間進行出院后的電話跟蹤隨訪及心理輔導,并長期通過微信群方式結成愛心聯盟,為學員和家長提供心理支持。”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