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朝聞天下 訊:11月21-22日,2014第二屆中國新農業產業年會暨全國農業經濟高峰論壇,在天津市靜??h成功落幕,本屆年會由天津市人民政府、天津市靜海縣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天津海吉星農產品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新農商學院與1號店聯合主辦,艾格農業 • 國際農商俱樂部承辦,并得到了深圳市農產品股份有限公司的特別支持。
年會以“農業大時代”為主題,攜手百家縣域、知名企業家及各類涉農從業人員聚焦縣域、電商、營銷、資本等熱點議題,共話農業發展趨勢,共謀農業發展大計,成為中國農業的年終盛典。本屆年會亮度多多,其中一個格外耀眼:“尋味中國,美味在縣”,縣域農業新流通戰略合作簽約儀式。 這是一個不同尋常的簽約儀式,簽約的一方是渠道商代表,分別是線下農批渠道的巨無霸天津海吉星國際農產品物流園,和電商領域的領軍企業1號店,簽約的另一方是來自中原、華東、華北和東北地域的四方政府代表,分別是河南沈丘縣、山東蒙陰縣、天津靜??h、吉林圖們市政府代表。這次簽約透露出縣市政府對農產品渠道商的重視,也意味著縣域農業將迎來線上線上相結合的全新流通時代。
天津海吉星國際農產品物流園成立于2010年,是天津市重點建設項目,并列入天津市十二五規劃,占地規模達5000余畝,總投資約150億元,是集蔬菜、鮮果、水產品、肉類、糧油、副食品、進口食品等于一體的國際農產品物流園,全部建成后預計年交易額達1500億元。1號店作為國內最有影響力的食品電商企業之一,在食品領域積累了豐厚的運營經驗和優質客群,“特產中國”作為1號店農副產品重要的展示和交易的平臺,已在全國開了數十家縣市地方館。海吉星和1號店強強聯合共同和政府戰略簽約,意味著縣市農業將直接打通線上線下等多種流通渠道,原產地農產品將通過更加便利高效的方式直接面對消費者,不僅增強了縣域發展農業的信心,也給縣域發展電子商務注入互聯網基因。 靜??h是國家商務部授予的“農產品出口基地”,也是天津市唯一有海關和國檢進駐的區域,天津海吉星國際農產品物流園便坐落于此,將聯合打造中國最有影響力的農產品進出口貿易中心。河南省沈丘縣是中華古文明《千字文》的發源地,不僅文化深厚農業資源也極其豐富,是國家確定的糧食生產基地、生豬外貿出口基地、黃牛生產基地和揪楝樹生產基地。山東省蒙陰縣地處沂蒙山區腹地,是中國水土保持生態文明縣、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全國果品生產十強縣、中國蜜桃之都、中國桃鄉。吉林省圖們市坐落在長白山東麓的中朝邊境,是吉林省唯一有鐵路、公路與朝鮮相連的邊境口岸城市,也是溝通中、朝、俄三國輻射東北亞的重要交通樞紐,憑借獨特的地域位置和長白山資源,孕育出了各類綠色生態的東北土特產品。 ![]() 縣市政府聯合線上線下渠道商共同戰略合作,這在國內尚屬首次??h域是現代農業發展的主要行政單位,政府領導主動擁抱市場變化,積極為家鄉農業企業尋找更廣闊的合作空間,而渠道商也希望借助政府力量,聯動更多生產者和經營者,為消費者提供更多優質安全的健康農產品,并促進縣域農業轉型發展。 無論國家的農業政策還是市場的農業事件,足以證明我國的傳統農業逐漸迎來了轉型發展的黃金時間。 第一,消費市場升級促使農業產業轉型發展。 消費者已不滿足于物質方面的吃飽,而是需要更多有質量保障的優質食材,一方面綠色健康的消費理念逐漸深入人心,另一方面食品安全事故也在教育消費者學會甄辨,更主要的是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者的消費支配能力將大大增強。市場發展的趨勢是將為優質商家提供更多發展機會,而那些沒有安全保障和健康理念的農副產品將逐漸被市場淘汰,這對傳統農業的發展是機遇也是挑戰。 第二,電子商務是傳統農業擁抱互聯網的重要路徑。 簽約當天,1號店“特產中國“的吉林省圖們館和山東省蒙陰館也雙館齊開、隆重上線。這是政府和企業兩個多月辛苦備戰的結果,期間圖們市政府和蒙陰縣政府均牽頭成立了電子商務發展中心,并為本縣市農業企業提供了諸多發展電子商務的便利政策,地方企業可以充分借助1號店的網絡市場重新梳理和打造生產及服務標準,近幾年優質農產品的網購滲透率逐年翻倍增長,縣市擁抱互聯網為將來發展奠定了更廣闊的空間。 第三,渠道商逐漸將標準化服務下沉到產地市場。 天津海吉星一方面打通國內農產品的南北大流通,一方面打造我國北部最有影響力的農產品進出口貿易中心,然而并不能簡單的認為這就是一個物流園。我國農產品的品牌化和標準化尚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原產地市場的非標化正是縣域發展農業的主要瓶頸,因此海吉星配有專業的產地服務標準,包括協助原產地打造農業品牌和梳理準化流通體系,真正從縣域原產地進行專業的服務和指導,只有當原產地市場不斷成熟起來,渠道商和生產者才能共同獲得可持續發展空間,這是海吉星獨具慧眼的長遠戰略。 我國共有2700多個縣域,每個縣域都有獨一無二的農業資源,在互聯網高速發展和傳統農業不斷轉型的今天,我們無法憑借單一模式打遍天下,本次戰略合作為四個簽約縣市同時打通了線上和線下的銷售渠道,并為全國縣域依照自身特色發展農業經濟帶來了無限遐想,在行業內極具借鑒意義。(作者:辛巴)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