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訊 李先同 王宇新) “決定綠茶品質的關鍵加工工藝是殺青”、“修剪機一般使用的是 2個沖程發動機”……這是在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培訓課堂上進行的參與式問答教學的一個鏡頭。近日,鄧村鄉為培養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年輕人從事農業生產,利用濃冬季節,委托鄧村綠茶集團職業技能培訓學校、鄧村鄉成人文化技術學校,對鄧村坪、小漁村等9個村的茶葉種植大戶、加工廠負責人、農機操作員共3個班的150名茶農學員,進行了7天的新型職業農民脫產學習和培訓。 近年來,隨著農業農村產業結構發生的變化,農業勞動力老齡化趨勢日益嚴重,農業勞動力后繼乏人,“誰來種地”、“怎么種地”等問題日益顯現。如何吸引“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年輕人從事農業生產,并把農業生產作為終身職業,鄧村鄉依托自身的培訓資源優勢,積極探索和創新農民教育培訓模式,著力培養一支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讓茶農吃上 “科技飯”。此次培訓對象采用個人推薦、村支部把關、鄉農業辦審核的茶葉種植大戶、茶葉加工廠負責人、農民合作社骨干、農機操作員,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年齡在55周歲以下,有一定專業技能和規模化經營管理能力,具備現代農業理念和知識,應對市場變化能力強,實踐經驗豐富,能夠合理配置農業資源,掌握先進的生產經營模式、創新創業,能帶動當地茶農致富的150名茶農學員。 據悉,為提高培訓效果,讓茶農聽得懂、用得上、能致富,學校聘請區茶葉專家教、農機專家、農民企業家參與授課。培訓實行“分段式、重實訓、參與式”培訓和全程免費培訓。建立班主任制度,做到“一班一案”,推行農民田間學校培養模式,重實踐技能操作,提高茶農學員的參與性、互動性和實踐性;培訓內容涵蓋現代農業與新型農業經營體系、農產品質量安全與市場營銷、農業生態環境與美麗鄉村建設;茶葉種植、加工等產業的種植加工技術,新品種新技術運用,農機操作及維修,病蟲害防治和自然災害防控等方面的知識。同時還在培訓的學員中實行“五免”,即免費培訓、免費提供教材、免費提供師資,免費提供實踐基地實訓,免費外派茶農到農業院校進行專業學習。經過培訓考核,領到《新型職業農民資格證書》的茶葉種植大戶朱應紅說:“我現在是國家認可的職業農民了!”她得意地向記者展示著自己的職業農民資格證。 據介紹: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是黨中央新時期對農業農村工作的重大戰略部署,是農民致富、農業轉型、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客觀需要,以此來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生產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新型職業農民,為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本文源自:中國傳媒聯盟 糾錯QQ:2230587892 (責任編輯: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