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柿鄉——陜西富平的“一柿情緣”
中國傳媒聯盟 據 新華社 訊:“小時候就想,等我長大了,要把這甜、這情分享給每一個我認識的人。我覺得,這是從心底里生長出來的很有意義的事情!”富平“一柿情緣”農業品牌創始人武岳峰如是說。
近年來,互聯網給整個社會發展帶來深刻變革,媒體轉型、自媒體轉化、企業思路轉變等等,無不烙印著互聯網+時代的鮮明痕跡。尤其是隨著“美麗鄉村”建設步伐的不斷加快以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強國之策的號召,一大批有熱情、有夢想、重分享、重創造、懂品牌、懂經營的新生代農民開始扎根故鄉、連接世界。他們不是傳統的農夫,也不是純粹的農業從業者,他們做得更多的是農業價值的提升以及農業品牌的智造,或許是一包大米,或許是一籃雞蛋,又或許是一袋干果、一盒柿餅……他們的出現,正以“再造故鄉”的名義,帶動著鄉土中國向信息化、市場化、現代化、品牌化的大道快步邁進。
武岳峰,就是這股生力軍中的成員之一。
這位集文人風骨、文人情懷于身心五臟六腑的熱血青年,用了十五年時間完成了從創意、創業到創客的精彩銳變!他,來自中國柿鄉——陜西富平,北漂過北京,南下過廣州,做過4A廣告公司的大總監,干過影視傳媒行業的總經理,談起農特產品的品牌創意策劃尤其是他家鄉的柿餅,目光異常的堅定,他說:“在我很小的時候,就記得家門前有很多很多的柿子樹,等到秋天的時候就會掛滿紅彤彤的柿子。我會看著母親把柿子一個個摘下來,削皮、掛曬,讓它在屋檐下慢慢變成甜甜的柿餅,然后小心翼翼的放在甕里存著,不舍得去吃一個,要留到過年的時候給家人或者捎給遠方的朋友,這或許是她認為最好的東西,那時候,我想這就是愛,很甜。等我長大了,要把這甜、這情分享給每一個我認識的人。”
陜西省渭南市富平縣是世界聞名的柿子優生區,在日本吉野市全球唯一的柿子博物館里就有“世界上柿子的主產國為中國,柿子的優生區在富平”的記載。2001年,富平縣被國家林業局命名為“中國名特優經濟林之鄉——中國柿鄉”。其中,富平縣的曹村鎮目前已成為陜西省乃至西北地區最大的柿餅加工、銷售集散地。馬坡村又是富平縣著名的柿子之鄉,特有大尖柿品種是“制餅珍品”,全村上百年樹齡的柿樹就有上千株,現在這里仍有一棵被譽為“壽星”的柿子樹,樹齡有1200多年。
每年秋收之季,紅燦燦的顏色從地上一直鋪到了天邊,陽光透過柿子映照出了別樣的燦爛,飽滿而樸實。據了解,柿餅加工是該村的一項傳統支柱產業。制作柿餅選材嚴格,要求選果大、果形端正、果頂平或稍突起、無縱溝、含糖量高、含水量適中、無核或少核的品種。再經削皮、脫澀、軟化、晾曬捏型、出霜等十多道工序手工精細制作,歷時一個多月時間,美味方能“釀”成。成品有個大、霜白、底亮、質潤、味香甜五大特色,具有止咳、化痰、除口瘡等療效。早在明、清兩代,富平柿餅就被列為貢品,現在每年不僅銷往全國各地,也大量出口韓國、日本等國家。
富平柿餅甲天下,但是,柿農的收益并沒有因為這上等的美譽而變得越來越富足,好產品的品牌塑造乃至優先定價權并沒有在自己手里,只能靠天吃飯、坐地論價。
“為家鄉做點什么?!”在武岳峰心里叩問過多次。 2013年深秋,他與幾個愛畫畫的、愛攝影的、愛寫字的游子在故鄉遇見,決定把那份源于對故鄉,對世間的情與愛轉換成行動,立足馬坡,扎根富平,一起創辦了富平縣壹柿情緣柿業有限公司,旨在以柿子的名義去詮釋那份初心的熾烈,重構一個屬于互聯網+時代的柿餅之鄉新品牌,為美麗鄉村添磚加瓦,為造福鄉鄰貢獻一己之力。
兩年多來,武岳峰和他的小伙伴們西安—富平每天往返兩三次,觀察柿子、與農戶聊柿子,向海歸農學教授、國內頂級柿子專家求教柿餅的制作工藝、更健康的加工流程、更自然的上霜、更營養的存儲方式等等。這一切的專注和努力,在每一個收到“一柿情緣”富平柿餅首期產品的客戶看來,簡直就是:匠心自來。
“一柿情緣,讓愛蔓延!”這是產品的主題詞,正如武岳峰所希冀的,“一柿情緣”僅僅在微信朋友圈里就已經飛越千山萬水,將中國柿鄉——富平馬坡村的忒色和溫暖傳遞給了千家萬戶。產品自1月初上市,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內,每日上千個的來自全國各地的訂單,目前正以裂變式速度遞增,從黑龍江到海南島,從新疆到上海,從港澳臺到美國、加拿大、俄羅斯等等,親情、愛情、友情持續升溫暖如春天。
“物,不在價值,因有情而動人!”湖南懷化的戴藝如此評價。在北京的好友陳華看來:“果實出自自己腳下的土地,文字出自自己的手筆,包裝交給最懂柿子和土地的爺爺奶奶,味道里自然就有了一種踏實的幸福。”
人生如四季,耐得住天寒,終可見繁華。
唯情之一字,維系世界。
生命似江河,不忘記來處,不懼怕歸途。
唯夢想二字,左右乾坤。
正如習總書記所言“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展,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
可以想見,在美麗中國再造故鄉的創業實踐中,必將有越來越多像武岳峰這樣有夢想、有情操、敢想敢干的年青人,用自己的知識和智慧,為家鄉人民和家鄉經濟貢獻力量,用實際行動重建農業的尊嚴和傳統的鄉土價值!
愿,故鄉不遙望;
愿,鄉愁有味道!
愿,武岳峰和他的“一柿情緣”走得更高更遠!(文/劉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