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中國新聞播報 訊:當玉米市場價格不斷走低,而農戶又改變不了自家的種植模式,如何實現增產進而增收?劉俊波多胞胎玉米種植千畝示范田給了眾多的種植合作社和農戶一個答案和參考。
![]()
(遼寧省昌圖縣東嘎鎮梨家村姜占山的玉米田喜獲豐收)
![]()
(劉俊波深入姜占山家的試驗田采集數據) 9月12日,遼寧省昌圖縣東嘎鎮梨家村從來沒有這么熱鬧過:村里一條通往田間的公路上停滿了不同省份牌照的轎車,300多位來自吉林長春市、內蒙古呼和浩特、遼寧的本溪市和昌圖本地的合作社負責人及種糧大戶鉆進了村民姜占山承包的玉米地參觀,當現場稱重測出玉米畝產達到2800斤時,姜占山笑得合不攏嘴。姜占山說,自己家這塊承包地,年景最好的時候,畝產也就是1700斤左右,沒想到自己種兩壟地、扔掉一壟地(俗稱2比空)的種植方法,竟然一畝地增產1000多斤,他當即對黑龍江劉俊波農牧業科技發展公司的負責人劉俊波表示,過年自己家的20畝地,全部采用劉俊波傳授的多胞胎玉米種植技術種植。
![]()
(省內外的合作社負責人及農戶到姜占山的玉米地參觀) 今年42歲的劉俊波多年來一直鉆研水稻、黃豆、高粱、葵花等農作物的合理密度與高產種植技術,特別是對專家實驗失敗的原因進行專項收集、整理,用來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開闊自己的視野,改進種植與管理技術。雖然屢次失敗,但他從未放棄。他在多位專家和美國德凱爾作物科學有限公司技術支持與幫助下,精心研制了一種密植玉米專用生物菌劑,結合肥料使用,可以改良土壤,解除藥害,減少病蟲害的發生,促進根系發達,提高肥料利用率,結合葉面肥噴施,可以延長授粉3—5天,并可以促進早熟3—5天,能有效補充加密后玉米生長期所需的大量元素及營養,改善作物的品質,進而提高經濟效益,玉米增產達到30%—70%,甚至更多,一公頃(15市畝)玉米總產突破5萬斤。
![]()
(昌圖縣一穴雙株試驗田)
![]()
(昌圖縣電視臺記者在姜占山承包田里采訪劉俊波) 劉俊波在黑龍江省多個市縣試驗種植成功后 ,他將目光瞄準了“中國黃金玉米帶”的昌圖,他想為家鄉造福,讓更多的鄉親分享豐收的喜悅,早日踏上種植致富道路。2017年春季,他與遼寧省昌圖縣旺達農業服務公司負責人王穎達成共識,為王穎合作社的千余名農戶傳授新的種植和管理技術。王穎合作社的成員姜占山成為受惠者之一。 60歲的姜占山是個老莊稼把式,但他比較容易接受新事物,當他聽完劉俊波的技術輔導后,就決定用這種“一穴兩株”的方法種植10畝玉米試驗一年。這種種植方法是每種兩條壟,空出一條壟用于通風,每穴要保證有兩棵玉米苗。這樣一來,一畝地只是種植了7分地,3分地空閑。不少種了一輩子地的村民看著姜占山的種植方法感到稀奇甚至不理解,有的還說老姜是糟蹋了土地,有的還說姜占山是瞎胡鬧,但姜占山相信年輕人有活力有闖勁,他精心的侍弄自己新方法種植的10畝玉米田。 跟姜占山一樣敢于試驗的村民在附近的鄉鎮也有多人,他們總計種植了1000多畝的試驗田。 旺達農業服務公司負責人王穎說,今年種植的1000多畝玉米田普遍獲得了高產,村民紛紛要求加入合作社或者要求他提供種肥及技術服務。 9月12日是個特殊的日子,喜訊連連。 一大早遼寧省錦州北鎮市雙豐大田種植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邢鐵新就打來電話報喜:劉俊波提供技術服務的廖屯鎮胡景升家玉米畝產達到了4000斤,曹屯鄉瓦房村佟寶軍家畝產超過了3000斤;黑山縣農發局的試驗田畝產也超過了3000斤。 邢鐵新在電話中告訴劉俊波,2018年他準備在該地區推廣種植5萬畝的“一穴雙株”玉米。 不僅如此,劉俊波將此項技術用于其他農作物的實驗種植,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水稻三圍立體高產栽培,一公頃增產5000斤;水稻旱作種植畝產突破1200斤。此外,他對黑玉米的種植和產品的深加工產業鏈的構建也有所突破,吸引了吉林和黑龍江等大型合作社的洽談和加盟,黑玉米深加工已經初具規模,產品投放到市場,就引起高端人群的關注。
![]()
(劉俊波用二比空技術種植的水稻獲得高產) 劉俊波技術輔導的課程安排得滿滿的:9月11日,在沈陽康平賓館為200多個農戶授課,9月12日下午,赴昌圖縣寶力鎮旺達農業服務有限公司授課。9月12日晚9點30分,他正驅車行駛在奔往吉林省白城市的路上,一個大型合作社的200多個農戶將在次日的9點等著他傳授種植和管理技術,途中,他委婉地推辭了遼寧省內一家合作社的邀請,他承諾去吉林講座,必須按時赴約。
![]()
(劉俊波在康平傳授高產栽培管理技術)
![]()
(劉俊波康平授課現場)
![]()
(康平授課現場農戶及合作社負責人認真聽劉俊波講解) 毛澤東主席早在1954年9月就提出了土、肥、水、種、密、保、管、工的農業“八字憲法”。數十年來,幾代人都在合理密植上不斷探索,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劉俊波將土壤改良、種植技術的更新、新型肥料的搭配和生物菌劑的研發以及現代化的無人機噴施藥物、肥料有機的結合起來,勇于嘗試和實踐農作物的多胞胎種植技術,并且取得了實效。
![]()
(劉俊波在昌圖旺達農業服務有限公司為農戶授課)
![]()
(昌圖旺達農業服務有限公司的授課現場) 劉俊波說,被人需要是幸福的。他最大的希望就是有更多的合作社與農戶采用他的多胞胎農作物種植技術,他最高興的,就是接到農戶高產報喜的電話。 (記者 楊愛君)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