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北京都市網 訊:去年以來,淡水珍珠養殖限養令頻出,使我國淡水珍珠養殖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困窘局面,同時此限養令也殃及魚池,極大程度上影響了諸暨這個全球最大的淡水珍珠集散地。日前,由中國漁業協會及水生資源工藝品分會牽頭,聯合國家農業部中國漁業協會、環保部中華環保聯合會等相關部門,組織考察組赴浙江諸暨就珍珠養殖、加工與粗放養殖對水域環境造成嚴重污染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考察,以求探索出相對應的符合國家環保達標辦法和解決方案。
![]() 據了解,浙江諸暨是全球最大的淡水珍珠集散地,其珍珠產量約占全世界的73%,占全國的80%,素有“中國珍珠之都”之稱。其珍珠養殖集散地多為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地,由于上述養殖集散地大多采用局部地區高密度過量投放有機肥,導致出現對水域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情況。湖北省農業廳去年下發了《關于禁止投肥(糞)養殖和取締珍珠養殖的通知》,當延續多年的粗放養殖遭遇最嚴“禁養令”,養殖戶的出路與珍珠產業的發展成為了最大的問題,亟待相關政府部門出臺政策引導支柱產業實現轉型升級。 ![]() 此次考察組相繼考察走訪了浙江千足珍珠、東方神州珍珠、阮仕珍珠、天使之淚珍珠等公司暨華東國際珠寶城,并對浙江省珍珠行業協會及相關產業、養殖專業戶進行了深入交流與溝通。國家農業部漁業局原局長,中國漁業協會會長趙興武表示,“我們此行對珍珠養殖的轉型升級、水域污染解決路徑儲備了一定的基礎數據與原始資料,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夠尋求到我國珍珠養殖市場的良性未來”。另據中國漁業協會副會長崔偉梁向記者透露,“這次帶頭考察與調研,希望中國漁業協會水生資源工藝品分會能切實的發揮主導帶頭作用,聯合有關部門制定相關行業標準,逐步規范我國淡水珍珠養殖產業,推動珍珠養殖行業健康良性發展,控制和杜絕水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合理有效推進我國淡水珍珠養殖業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珍珠作為我國一個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珠寶產業,在我國已有上千年的歷史。珍珠的產業鏈從上游的養殖到后期的加工、制作以及珍珠粉、化妝品等保健產業延伸產品的開發,其產業鏈長、涉及行業較多,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并已行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條。2017年國家農業部在“全國漁業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中提出“大力推進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漁業轉方式調結構,促進漁業轉型升級”,把現代漁業建設放在突出位置,使之走在農業現代化前列,努力建設現代化漁業強國,強漁惠漁政策力度加大。而另一方面,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我國正逐步建立以排污許可制為基礎的新型環境管理制度體系。新體系下,國家、地方環保標準與排污許可、環境影響評價、總量控制、排污收費等制度的銜接配套需系統梳理,明確標準的定位與作用。浙江省珍珠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趙新光談到,“新環境管理制度的實施以及環境保護部對標準管理職能的調整均對環保標準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我們也將積極聯合珍珠養殖、生產、加工企業全力配合國家相關部門,盡快探尋出解決珍珠養殖與可持續性健康發展新思路。” 另據了解,中國漁業協會還將進一步會同國家有關部門繼續對湖北、湖南、江西等地珍珠養殖市場展開調研,以盡快探索出我國淡水珍珠養殖切實有效的解決方案,使我國淡水珍珠養殖產業克服目前行業政策瓶頸,早日步入環保達標及規范化的健康產業發展軌道。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