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中國漁業協會、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中華環保聯合會、中國水利學會及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共同舉辦的“中國水生資源生態保護與珍珠產業可持續發展研討會暨啟動制修訂淡水珍珠蚌類養殖行業標準”活動在農業部舉行,本次活動由中國漁業協會水生資源工藝品分會及浙江省珍珠行業協會承辦。國家農業部原副部長、中國綠色食品協會會長陳曉華,中國科學院院士桂建芳,農業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原局長、中國漁業協會會長趙興武等有關領導與相關水產研究所負責人、水產與貝類學專家,全國重點珍珠蚌養殖省份的政府管理部門負責人以及部分養殖戶代表共數百人出席了此次盛會。
截止目前我國淡水珍珠產量占全球的95%以上,年產值達200多億元,是一個極具優勢的民族產業。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當下,中國淡水珍珠已是國際認可度最高的珠寶之一。特別是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以及G20杭州峰會,中國珍珠產品均榜上有名。同時全國有十個大型珍珠相關市場,包括浙江諸暨、江蘇渭塘、江西都昌、湖南漢壽等都把珍珠產業作為地方特色或支柱產業。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的珍珠蚌類養殖、加工、銷售整體產業就業人數已接近千萬,是一個涉及面廣、從業人員眾多的特色產業。
據了解,在當前國家大力實施環境保護的大背景下,珍珠蚌與其他傳統養殖業一樣遇到了發展瓶頸,小部份農戶粗放式的養殖模式影響到整個產業的形象,而事實上珍珠蚌與其他貝類一樣,有著對水質凈化的作用。據研究表明,一只成年河蚌每天能過濾100多升水,通過濾食攝水中懸浮顆粒,能有效降低水體氨、氮、磷的含量,有效改善水質。國家農業部原副部長陳曉華在會上指出“此次漁業協會舉辦的活動非常有必要,也很及時,抓住了產業的訴求、緊扣國家政策,我們農業轉型升級是需要一個行業、一個產業去轉型,需要一個產品、一個品類的研發”。中國科學院院士桂建芳在會上也提到了“珍珠蚌本身就是一個凈水、潔水的好物種,要充分利用它的特性,在美麗中國建設的進程中發揮其功能,這樣會帶動這個產業向更加文明的方向發展。”
珍珠蚌類養殖作為我國漁業傳統養殖的一個小產業,此次率先在行業里啟動水生資源保護工程,就是為積極響應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號召。會上中國漁業協會趙興武會長講到“蚌類作為水產養殖的品種之一,在保障食物安全,以蚌凈水,擴大就業,帶動漁業漁區結構調整,促進漁民增收,漁業增效,區域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促進珍珠產業發展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不可替代作用。蚌類興,珍珠興;蚌類強,珍珠強;蚌類大發展,珍珠大貢獻,已成為不爭的事實。”相關研究報告數據指出,全國有珍珠蚌養殖面積近30萬畝,每畝養殖珍珠蚌約800只,全國養殖的蚌每天能凈水約1200萬噸,這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天然水質凈化系統。農業部漁業管理局李書民副局長在講話中談到“我們可以利用珍珠蚌這種特性和水環境治理相結合,現在大面積推廣池塘循環養殖,跑道式養殖,用珍珠蚌來濾水,與地方政府治理富營養化水質結合,形成一條即帶動農民就業,又促進環保治理的良性發展道路。”
另據了解,此次會議同時啟動了標準的修制訂工作,中國漁業協會將組織國家水產標準委與環保等有關部門專家以及養殖戶代表,組建修制訂專家組,下一步展開對全國重點養殖省份走訪調查,針對當前的發展需求和環保要求修制訂出符合綠色環保的淡水珍珠蚌類養殖行業新標準,并建立珍珠蚌類養殖冶污長效機制。在制修訂出國家行業新標準的基礎上,探索出行業協會聯動地方相關職能部門的有效方法,督促符合綠色環保的淡水珍珠蚌類養殖行業新標準的實施。擬實行珍珠蚌養殖的申報、審批、持證養殖,建立不達標退出機制,并實行場長負責制,一場一檔等行之有效的措施。 此次會議還聚集了全國七個重點珍珠蚌養殖省份的最大養殖戶。其中養殖戶代表愛迪生珍珠研發人、東方神州珍珠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詹偉建在會上表示“我們有決心,也有信心進行自我規范、自我監管,能堅決執行國家和地方的法律法規,打擊不經審批養殖以及亂投禽畜糞的養殖行為,如果發現一經舉報、堅決取締。”他同時還表示在發展珍珠產業的同時,我們更愿意能把珍珠蚌養殖納入地方治污舉措中,讓珍珠蚌養殖得到與其它漁業養殖一樣的政策扶持,把珍珠蚌放養到富營養化的河道、水塘中,在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推動農民增收致富的同時,更能為國家美麗環境作一份貢獻。” (責任編輯:海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