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情,在工會的關愛中涌動 ——“親情牽兩地,相聚在城市”農民工暑假親情手牽手活動側記 桂工網記者 鄔拉
活動現場組圖。桂工網記者 景喆 攝
“只要和媽媽在一起,哪里都是好玩的” “這個我知道,是銅鼓!”“哈哈,原來還可以這樣抓魚的呀。”8月14日上午,廣西民族博物館里迎來了一群睜著好奇眼睛,嘰嘰喳喳的孩子們。 為了讓農民工的孩子們能夠增長見識,開闊眼界,了解自己的家鄉,自治區總工會特意安排孩子和爸爸媽媽們一起參觀廣西民族博物館。一路上,男孩們像一群快樂的小松鼠一樣,撒著歡地在博物館里跑來跑去。而11歲的梁友瓊卻乖巧地待在媽媽身旁,雙手一刻不離地摟著媽媽的腰。 媽媽農姐告訴記者,自己從梁友瓊5歲起就離開家到南寧來打工,到現在已經有6年的時間了。自己做的是月嫂,所以一旦接到工作后,最短一個月之內都不能回家。小友瓊從幼兒園起就上的是全托,讀了小學以后就借宿在老師家,托老師幫忙照看,母女倆每個禮拜只能通過一個短短的電話來聯系。所以這一次工會組織暑期親情手牽手活動,讓母女倆特別珍惜兩人之間的親子時光。 “我都想好了,接下來半個月我都不接活了,趁著孩子暑假還有時間,看她想到哪里玩,就帶她去好好玩玩。”農姐說。而梁友瓊則親昵地把頭靠在媽媽的肩膀上,撒嬌地說:“只要和媽媽在一起,哪里都是好玩的。” “爸爸媽媽,你們辛苦了” “來,像這樣,輕輕地幫爸爸揉腳底的這個位置,這叫涌泉穴。給爸爸揉這個位置,可以幫助爸爸消除工作一天的疲勞。”在廣西工會關愛女農民工服務站里,8歲的蔣文斌正認真地跟著指導老師學習怎樣給爸爸洗腳。在南寧地鐵2號線7標段做安全員的蔣小躍看著半年沒見的兒子這樣懂事,臉上透出欣慰的笑容。 為了讓留守兒童理解父母工作的辛苦,知道父母是為了改善家庭生活而離開家,不能陪伴在他們的身邊,體諒父母的苦衷,主辦方組織了許多加深父母與孩子之間交流的親子互動活動。 在南寧地鐵2號線7標段,工會工作站的同志特意組織孩子們到爸爸媽媽工作的建設工地去體驗爸爸媽媽的工作崗位,聽爸爸媽媽講自己是怎么工作的,自己建設的是一項什么樣的工程項目,它能給城市居民帶來怎樣的便利與實惠。 在廣西工會關愛女農民工服務站,工作人員特意給孩子和家長準備了一個大大的三層蛋糕,蛋糕上面寫著“爸爸媽媽辛苦了”。當4歲的兒子捧著蛋糕走到自己面前說“媽媽,你辛苦了”的時候,在南寧做保潔工作的杜迎春眼里閃過點點淚花。她一把抱起兒子,兩人你一口,我一口地分享著香甜的蛋糕。 蔣文斌告訴記者,他已經學會怎么給爸爸洗腳了,以后他要經常給爸爸洗腳,這樣爸爸工作就不累了。“回去以后我還要給媽媽洗,給爺爺洗,給奶奶洗……” “媽媽,我一定會好好讀書的” 為了激發留守兒童對科學知識的興趣,主辦單位特意為每位孩子準備了一張讀書卡,孩子們可以憑卡到新華書店購買書籍,還特意帶著孩子們到廣西科技館參觀。 在廣西科技館里,球幕電影、電磁大舞臺、光學“隱形人”等科學體驗教學項目讓孩子們大開眼界。 馬上就要上小學六年級的劉翔振對每個科學體驗項目都特別感興趣,每個項目他都要爭著上去試一試。“我最喜歡那個‘自己拉自己’的游戲。我知道那里包含力的原理,我在我們的課本上看過。”而對于工會送給他的讀書卡,劉翔振已經想好了它的用處。“我要拿去買《小學教材全解》。媽媽,我要好好讀書,這樣以后就可以給你買大房子,帶你去吃大餐,還可以讓你坐上小轎車。” “讓農民工感到工會的溫暖” 在這次活動當中,還有一群可愛的人,他們是工會的干部們。為了組織好這次活動,自治區總工會從7月起便開始和南寧地鐵2號線7標段工會工作站的同志進行聯系,統計人數,策劃活動方案,設計緊急預案。活動中,自治區總工會籌集專項資金,給每一個孩子購買小禮物、100元的購書卡,還給每位孩子和家長都上了一份意外險。 廣西工會關愛女農民工服務站組織的在南寧做家政服務的農民工,分散在全市各個市民家庭當中,為了讓她們沒有顧慮地參加活動,好好享受與孩子相處的時光,廣西工會關愛女農民工服務站的工作人員挨家挨戶地給雇主打電話,代農民工向雇主請假,甚至還向雇主發出邀請,邀請他們一同參加到活動當中。 最近這段時間,飲食行業的負面新聞頻發。為了保障參加活動的孩子與農民工們的飲食安全,主辦方聯系壯家女家政公司,爭取他們對活動的支持。這次參加活動的孩子和農民工們吃的食物都是壯家女家政公司負責餐飲培訓的老師親手做的自助餐。 為了協調好這次活動的吃住行,廣西工會關愛女農民工服務站的小覃老師甚至連續加了3天班。“只要農民工在活動中開心,感受到工會的溫暖,感受到社會對他們的關注,我們辛苦一點也是值得的。”小覃說。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