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巍峨的野馬川大青山
中國傳媒聯盟 據 西南新聞 訊:《發現烏江》接力篇之七 (西南在線新聞網訊: 記者李才武)在烏江北源的赫章縣,有一個地方不得不說,這就是當年紅二、六軍團開展著名的烏蒙山回旋戰的重要一站,有著野馬川會議遺址的中國櫻桃之鄉赫章的發端地野馬川。野馬川為一壕形盆地,中間流過性如野馬的烏江源支流之一的野馬河,向南,是冬來云遮霧繞的橫立的大青山,自東向西擺布,象一條長龍,綿延向西直到赫章縣白果鎮的沙子溝一帶。大青山上,那云遮霧繞的地方,老人們說叫白巖大箐。要爬上大青山,就要看白巖大箐的“臉色”:逢雨收腳、晴天趕場。只要這里出現厚沉沉的雨霧,那青山人就不能下山了.
![]()
“有兒不討青山女,難背豬腳去拜年”的由來:路難行!
![]()
大青山之路,難于上青天!
![]()
“蜀道”之難行
![]()
輪胎壞了,這是條什么鬼路!
![]()
從大青山下來騎摩托車膽顫心驚“很刺激!”
![]() ![]()
路難行,路也難修!
大青山上據說有200多種中藥材。在大青山上采訪,“藥王”蘇連華告訴時任中經聯播《發現烏江》報道組記者:種藥,是青山老百姓的絕活,兩萬多畝土地,若能加以開發,這里將成為一個重要的基地。種藥,據說那個“黃蘿卜纓子”,也就是叫錢胡的,60多歲的老媽媽,一年靠種它也有6、7千元錢的收入。不僅如此,大青山上的山泉水很是豐足,常年供應赫章城關鎮和野馬川等地作灌溉和飲用。青山無限好,這來自于上面絕好的生態。大青山上生態密集,原生灌木多,林木也多.因此,多年來,那些想著大青山上的樹想著盜伐林木的人,無不把眼光盯在上面。
![]()
森林覆蓋達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大青山真是叫絕
在大青山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森林覆蓋率,應該是貴州畢節生態建設的一個奇跡。面對奇跡般的好生態,青山上不乏能人好手,在思考改變當地的貧困面貌。在大青山上,有一位鮮為人知的造林英雄劉世學,當年青獅村巖口組組長,這是一位只喜種樹不喜種糧的“瘋子”,這是一位隱藏于大青山上云霧中的歷史版的”文朝榮”,當年他育苗,在坡上地中種樹,不顧家人反對帶領群眾植樹造林。如今,壯之未酬的他長眠于地,安葬在巖口村民組他家的林地里。寄望青山發展,搞好生態建設,無獨有偶,有趣的是,劉世學的第三個妹妹,就是創辦了貴州赫之味喀斯特特色開發扶貧品牌的劉世艷。憑借大青山上的野菜,她制作的踏古跳菜青獅樂網上有名。“赫之味”的很多靈感,就來自青山的折耳根,還有野菜,黑山羊。
大青山的路,那就真叫路。在野馬川有一種說法:“有兒不討青山女,難背豬腳去拜年”。關于在大青山上去尋姣好的女子,并與之結成婚配,在當年,就有著一個個美麗而充滿憂傷的傳說。因為害怕從山腳通往山頂的毛狗小路難行,因為這大山頂上的閉塞和貧困落后,不但這里的孩子要下山讀書,種了中藥材要運下山出售,這里聲名瑕邇的青山洋芋和在市場上用草打結作標志的折耳根也需要有條好路運下山………至于插羊角、四方巖那邊村民下山不得不靠“11號車”行走有短命的村民摔死于四方巖的那些故事……如今,這條已動議立項的通村公路,還像一條寒蛇,成為大青山村民的心頭病。
![]()
大青山上長眠的劉世學造就的生態林。學習文朝榮,還應該再學習一心種樹保生態治窮致富的劉世學。
如果修好了路,大青山將會成為赫章縣生態經濟建設的一個重要戰場,同時還是生態休閑旅游的一處天上人間。路,還是因為路!重走青山路,使人回想起腳下這條根本通不了夏利車的路,當年野馬川區委書記劉興禮堅持要修通一條幫助村民圓夢的路,為何會三次大發雷霆,斥那些麻木不仁者沒有同情心。早上5點半從青山上走到野馬川街上讀書,晚上天黑盡了又回到大青山,如今同樣已長眠于地下的野馬川區委書記劉興禮當年是那些讀書郎和讀書女中的一個,爬山的路難行,書記和當地老百姓一起用腳去丈量,用一顆平民的心去感受,深深地感受過大青山無一條好路之痛。只可惜到羊年春節,西南在線記者再次流著汗爬上大青山,還是走的一條“老路”。在路上,記者還是遇上了那些行走于路的學子,一步步往下走,往下走。
據說劉興禮這位野馬川的老書記還發揮大青山上水資源的優勢,為山下的各族同胞引去了他的家鄉大青山上的山泉水!書記已然仙逝,但一位共產黨人實在辦事的為民情懷,還在野馬河畔和大青山流轉!
青山無限好,只是路難行。看來,要在這里修出一條好質量的公路 ,促進村民們 搞種植, 搞旅游,難度還很大。 那么,有一條好路爬上大青山,要到什么時候,這條滿含著大青山、白巖大箐大開發也是白了無數青山人少年頭的夢才能實現呢?
(責任編輯:夢晶)
中國傳媒聯盟 糾錯QQ:22305878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