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賓剪彩 中國傳媒聯盟 據 墨寶網 訊:2015年6月13日,由中國國家畫院、陜西省文化廳主辦,中國國家畫院創作研究部、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中國國家畫院美術研究院、中國國家畫院藝術信息中心、陜西國畫院承辦,陜西藝唐新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雅昌藝術網、陜西國畫院美術館、謀道文化、唐延中心城等協辦的“新中國美術家系列——陜西省國畫作品展”在陜西國畫院美術館舉辦。本次展覽參展的十四位藝術家為:劉永杰、張小琴、萬鼎、楊光利、石丹、李才根、楊季、賀榮敏、邢慶仁、范華、姜怡翔、王保安、劉西潔、葉華。
新中國美術家系列——陜西省國畫作品展開幕式現場 中國國家畫院創研部副主任何加林、中國國家畫院辦公室副主任喬宜男、陜西省文化廳藝術處處長常樹華,西安美術學院院長郭線廬、西安美術學院紀委書記孫黎明、副書記趙萬東、副院長韓寶生、院長助理李敏,陜西省美術家協會黨組書記呂峻濤、陜西省美術家協會組聯部主任何虎林,陜西國畫院副院長王志平,畫家崔振寬、劉保申、王有政、張之光等嘉賓出席了隆重的開幕式。
嘉賓合影 “新中國美術家系列——陜西省國畫作品展”是中國國家畫院致力于當代藝術名家檔案挖掘與整理的一部時代工程,它既體現了中國國家畫院對傳統國粹中國畫的重視與研究,也體現了中國國家畫院對藝術家個體及創作的重視。這既是對全國不同省份有個性、有創造力的主要美術家的梳理和挖掘,也是為優秀藝術家及其精品力作提供的有力保障,它將極大推動新中國美術事業的大發展,為中國美術的大繁榮、大發展做出巨大貢獻,也為中國精神注入了新的元素。
展覽現場 這次展覽,是中國國家畫院領導層及學術機構,對傳統繪畫的傳承性和延展性深刻認識的結果,更是他們為了中國美術的繁榮發展而應盡的義務。這次展覽是繼北京展后,回師長安匯報展出,無疑體現了主辦方高瞻遠矚的宏闊視野,它通過內外互動,使墻里墻外,一樣充滿鳥語花香。這次匯報展的作品,既是陜西中青年國畫家多年來創作的心血結晶,又是他們藝術個性充分展示的一次歷史性巡禮,走出地域,與外地交流學習,將陜西國畫家的風采充分展示給全國人民,使這些重要藝術家的經典作品在新中國的美術星空,輝映出自己的魅力。而今回師長安,更體現了主辦方對地域文化的重視,從而使陜西國畫的精品力作及主要畫家的根植,更加有力的扎根地域文化之列。 陜西當代中青年的國畫群體,延續著古老長安美術的脈絡,構筑了當代繪畫對傳統水墨丹青的傳承和發展,在新中國美術的不斷發展中,以古老的文明積淀,拓展并光大了傳統國畫,并在繼承和發揚的基礎上,以繪畫的自我精神,構筑出不同的個性風格。 參加本次展覽的藝術家,個性鮮明,風格突出。他們有的醉心于傳統筆墨技巧的氣韻和流變,在傳統和現代之間,構筑自己的藝術形式;有的把身心植入廣袤的天地,在寫實之中扣問自我的靈魂;有的以鄉土中國為苦戀對象,在人物的情韻中,挖掘心靈的呼喚;有的從青綠山水中尋找精神家園的棲居,或在西部的根植中,以點線面的交響,構筑狂放的悲歌……這十四位畫家,代表了陜西國畫在新時代的發展史和嬗變史,它是時代的產物,更是畫家個體通過對人生、命運、哲學、文化、政治、經濟思考的結晶,是天地之道,無法為法的過程。在他們的藝術探索中,流放著西北地域雄渾、奔放、博大、豪邁的氣息,也不乏清秀和柔婉的綺麗。雖然長安的品格被定性為雄渾、滄桑、豪邁、博大等品性,但是它的包容,使它在不同時代,以不同的精神品性,呈現出與眾不同的時代個性,從而流光溢彩,光照未來。
展覽現場 這次以劉永杰、張小琴、萬鼎、楊光利、石丹、李才根、楊季、賀榮敏、邢慶仁、范華、姜怡翔、王保安、劉西潔、葉華等為代表的陜西地域的畫家群體,均以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為指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創作更多無愧于時代的優秀作品。他們的藝術思路和藝術創作,無疑體現了中國畫的時代特征和既有原創性又具時代性的中國精神,既具華夏文明水墨丹青的傳統脈絡,又具發展及演變的時代特征。尤其長安地域作為十三朝古都,它對文化的繼承和延續性更加具有說服力。 中國畫雖然源頭眾多,但是作為中國畫的雛形,長安地域的古代繪畫先賢,對中國畫的傳承和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他們開啟了中華文明的序曲,搖籃出儒、釋、道文化在三秦大地的大交匯和大融合。而今,長安作為新絲綢之路的起點,又肩負起新的時代使命和責任。
此次參展的十四位畫家,在這樣的情境下,以各自不同的藝術體驗,完成并塑造了自己的藝術個性。所以,把這次展覽看作一種新時代新美術的大梳理,無疑是一種理性和責任的體現,也是對有個性藝術家及地域美術的挖掘與梳理。這次梳理,無疑會挖掘出一批風格迥異,個性鮮明的藝術團體,為中國畫壇增添一份力量。而參展的這些畫家,無疑會為中國畫的未來,構筑出一幅新的藍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