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發掘中國歷史上的優秀文化價值研討會在西安召開
上圖:專家學者互動(左起依次:楊牧青、王根權、程萬均、王改民、胡覺照、劉孟學、車寶仁、劉元凱、劉軍平) 中國傳媒聯盟 據藝界網、中國牧青網訊:2015年8月16日(農歷七月初三)下午,“如何發掘中國歷史上的優秀文化價值研討會”在古都西安隆重召開。研討會由中國文化藝術發展智庫主辦,亞太地區書畫家聯誼會(APPCF)統籌,中國書畫國學研究院、蘭州瑞寶玉、西安貞觀景業工程有限公司、西安優尚錦仕企業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寰語世通語言文化交流(北京)有限公司、中華視點畫報、藝界網、中國牧青網等協作支持。
上圖:楊牧青主持會議并作主題報告 研討會上,著名書畫家、中國文化藝術發展智庫發起組建人、學術主持,亞太聯(APPCF)執行主席楊牧青老師在主持會議過程中,首先向出席會議的各位專家學者、嘉賓和朋友們表示真誠的感謝,因為有的人是放棄了其它活動專程前來參加本次研討會的,令人非常感動。其次,向與會人士介紹了有關智庫的基本情況。他說:“西安是千年文化古都,是中國西部的一個國際大都市,文化魅力無限。我們從北京3.15、4.12到深圳5.16、上海6.21四次研討會和舉辦多期的書畫國學系列公益講座活動基礎上一路風塵仆仆的來到西安召開本次研討會,其本身的意義就非常大!研討會是中國文化藝術發展智庫系列活動之一,是根據習 近 平總書記多次有關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講話精神和重要指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感召下,遵循公益先行,文明交流,低碳環保,自籌經費,節儉辦會,科學決策,凝聚正義,符合時代主題的原則舉辦,著眼全面深化改革大局,汲取民意民聲,爭取為國家軟實力文化藝術事業發展戰略高度服務,盡一份文化老百姓、藝術平民的責任和義務。” 他說:“三年智庫建設路,筑基中國夢。我們致力打造一個純民間、純真運作模式的中國文化藝術發展智庫,旨在為書畫愛好者、國學文化傳播者、藝術品投資人、文化企業家和集團公司、組織機構等社會各界搭建一個書畫藝術展示、國學文化傳播交流與市場經濟分析、對策決斷、項目品牌價值提升的互動窗口和交流平臺,將著重針對生態文明、企業廠礦、環保旅游、餐娛酒店、影視工藝、語言傳播等項目進行中華傳統文化元素植入和決策。” 楊牧青老師說:“中華民族的文化發展是需要更多地有識人士來參與。熱愛國家,熱愛文化,熱愛生活,要放在具體的行動上,不能冠冕堂皇,臺前清明,臺后齷齪。‘習李盛世’將成為歷史的史實,‘中國夢的故事’將以演、唱、寫、畫的形式傳遍神州大地,‘文化對抗力’將提升到國際戰略視野,文化興國,藝術富民不是空談。為此,今天下午的研討會上,我提出四點供大家參考。一是,在中國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有許許多多的優秀文化,面對當今新時期,怎么樣的能夠汲取精華、剔除糟粕的為這個新時代服務,給出建議。同時,有能力撰寫文論的盡可能來著文立說,利用互聯網的便利平臺及時發布,讓更多的人知道、了解和學習。二是,在中國歷史文化的發展過程中,怎么從遺留下來的文化上去做好發掘、傳承與創新的工作。特別是在當今全面深化改革的偉大歷程中怎么樣來服務好這個大局,需要大家認真的思考。三是,在當今互聯網+的大數據、云計算等高科技信息極其發達、便利的時代中,針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總部署和精神號召,我們怎么樣的來體現中國文化精神和價值,更需要大家縝密的思考和討論。四是,愿望大家能夠在遵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思想體系下,提出個人的觀點,在遵循學術獨立、百家爭鳴的基本原則下,請大家以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形成一個有利于中國文化藝術健康有序發展的提議點。”
上圖:專家學者發言 接著,與會的專家學者、嘉賓分別作了精彩發言。他們時而委婉道來,時而激揚陳詞,時而文情共生,對優秀文化予以敬重頂禮,對糟粕文化給予無情批判,會場上掌聲不斷。 著名歷史文化學者、作家,西安市委黨校教授,陜西省社會科學院長安文化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中國共 產 黨黨史教程》主編胡覺照先生以深厚的歷史文化學養,正氣之聲,闡述觀點。他說:“今天這個研討會題目非常的好,很切合實際,也是當今社會文化雜亂、道德滑坡、思想不統一等不良環境下急需要的一個話題。中國歷史上的文化很多,真正的優秀文化怎么去傳承,去發掘,需要我們認真思考。當今世界許多國家的歷史都很短暫,四大文明古國,只有中國的歷史到如今還很久長。但是,隨著現代以市場經濟為主導的大格局中,許多優秀的文化都被頹廢了,慢慢的丟失了,甚至人為的給拋棄,人為的亂搞,顛倒黑白,不尊重歷史事實和發展的客觀規律。原因是在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過程中定位不準確,目標不清晰,沒有樹立起一個新時代的道德規范與標準,或者有了卻不夠深入,造成到處一片陰奉陽違、拍馬屁、垃圾文化和命理文化、巫術文化的現象。竟然研究馬列主義、學毛鄧思想的一些官員、長在黨旗下人民公仆都能被一些江湖雜耍給忽悠,給哄騙,明星們爭先脫衣上床,影視傳播著糜爛的生活文化,上演著帝王爭斗、宮廷勾心斗角,還有什么低級下流的娛樂等不以為恥的羞恥文化,正常的歷史紀錄片卻少的可憐,被廣告全部占位。有的刊物錯誤百出,根本不負文字文句的優劣責任,以謀利益最大化為目的。網絡充塞著淫穢的有毒文化,每出現一件突發事件就會謠言四起,道德觀念下滑,損害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身心健康。文化沒有國界,西方的優秀文化沒有被正確的傳播和利用,卻把自己老祖宗留下來的優秀文化給糟蹋了,內不崇文,外不宣武。那么,怎么辦呢?剛才聽了智庫的大框架的目標和簡介,我認為今天年輕的楊牧青老師能以一位書畫家的羸弱身體,游弋四處尋求支持并擔當起這個社會大任,逐步推進,用書畫、國學加歷史文化研究的形式,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思想體系的推動者,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者,成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踐行者,期望這樣的人才能夠多多的站出來一些,這樣不至于我們國家的人文精神荒蕪和丟棄。時下,弘揚傳統文化,發掘優秀文化,繼承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一定要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聯系起來,一定要與黨政路線保持一致,大國崛起,全民有責,這樣才能達到目標點。” 著名書法家、文化學者,陜西省委原秘書長,陜西省直機關書畫協會會長王改民老師則從三個方面談起。他說:“首先,中國的智庫當前大都不太理想,沒有形成一個頂級的國際知名智庫,看了有關智庫的資料,在習總書記領導下,民間智庫可能會成為一個新的導向,可能是真主義的興起,希望楊牧青先生能夠繼續的堅持下去,當然為此要付出一定的辛苦工作和代價的。其次,我說一說今天的主題。這個主題很有意義,而且讓人一看就喜歡探討。當今,什么叫傳統文化,什么又叫優秀文化,大部分人可能都不清楚,我想這些必須要搞明白,否則會成為笑話的。最近看了一篇北京大學哲學教授張岱年有關中國文化基本精神的文章,他從剛健有為、和與中、崇德利用、天人協調四個方面展開論述,我覺得非常有見地,值得大家閱讀。因此我就想起宋代大儒張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橫渠四句’來,其實這就是中國文化精神。我們中華民族文化是開放包容的文化,從農耕文化到現代科技文化,它一直都沒有中斷過,所以才有了我們民族生生不息的發展與創造。只有發掘中國文化精神,把它推向世界,才是中華民族發展的正確之道。最后,我再說一下書法,中國書法的根大都在我們陜西,從金文大篆到唐楷,及至傳至日本、東南亞各國,形成了以陜西書法為根的五座高峰,譬如近現代以于右任先生標準草書的出現成為第五座高峰,需要學界同仁予以研究發掘和良好的傳播與學習呵。” 陜西省人民政府參事室研究員、陜西省人大機關副巡視員、陜西省書法家協會會員程萬均先生說:“我是抱著一種學習的態度來參加這個研討會的,剛才上面兩位老師的精彩發言,頗有啟發,民間智庫建設的路很長,發展空間很大,愿望能夠將中國文化藝術發展智庫做的更好,為社會多做貢獻。” 著名書法理論家、書法評論家,西北大學藝術學院研究員,陜西省書法教育研究會副會長王根權先生說:“幾年前由于藝術評論的需要,無意間我通過中國牧青網就知道了楊牧青老師,后來就長期的關注著他和他創辦的這個網站,看著他這多年的發展歷程令人敬佩,幾年后的今天第一次見面,我們算是網友初聚呵。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世界文化大花園中一朵耀眼的鮮花。文化的力量熔鑄在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中。中華文化綿延不絕、歷久彌新,不僅對今天中國人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中國的發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響,而且對人類的進步和世界文化的發展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究竟什么是文化呢?回答的結果有好幾百種,沒有統一標準的答案。我認為,感化教育大眾的文化就是文化,能夠給予人們正能量的文化就是文化,剔除糟粕,留下精華的文化就是文化。所以,發掘歷史上優秀文化價值就不能偏離文化的價值取向,不能將錯誤的理論和藝術觀點推向社會,不能以個人的自我利益為出發點,要以大文化為出發點,結合國家的主流文化和意識形態,做好真正的繼承與創新。 ”
上圖:專家學者發言 亞太聯(APPCF)中國大區副主席、西安優尚錦仕企業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宇銘先生說:“對于中國的歷史文化我們要在學習中汲取菁華,不斷的發掘有價值的優秀文化。作為企業家來說,這個責任我們應該是責無旁貸的,要積極的投入到這個文化傳播、弘揚的事業中來,向各位前輩、老師們學習請教,有益于我們自身的企業文化建設和發展。剛才,認真聽了楊牧青主席的智庫構架報告,覺得我們的發展是很有希望的,在國家這個良好的智庫建設環境下,可以說是前途一片光明呵,謝謝。”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西安空軍工程大學教授、陜西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劉孟學老師說:“一個國家的發展離不開各行各業的發展,智庫發展也是國家當前所需要的,期望楊牧青先生能夠真正的打造出一個非常優秀的、更好的民間智庫來。反思我們傳統文化發展過程中,剔除糟粕,取其精華,究竟把什么糟粕的剔除掉了,又把什么精華的留下來呢?需要我們認真的思考。發揚傳統文化精神一定要與現實的現代精神結合,必須要有世界視野。按照國策,走適合自己國家發展道路的文化路子,不能盲目的去開發,跟著一些糟粕的調子亂跑,傳統與現代關系要弄清楚,凈化以電視、網絡為媒介的社會傳播,倡導社會正氣。另外,借此主題研討會,我認為,應該再大力發揚以毛 澤 東思想為主體的紅色文化思想為指導,結合現在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去發展,智庫謀劃推進,這樣實現中國夢的偉大藍圖就會少走彎路,歷史上的優秀文化價值就能體現出其強大的作用力。” 陜西省檢察官文聯副秘書長、書法家朱嵩瀛先生以“書法”為介入點,來佐證中國歷史上的優秀文化價值體系。書法家應該多學習,多思考,時刻要明白優秀文化的價值創造力,用好的文化作品來感動人,用好的藝術作品來打動人,不能到處搞藝術腐敗,用權力掌握藝術,把個好端端的書法藝術環境給污染掉了,欺騙了人民的真善美和藝術價值的審美取向。 著名歷史學者、民俗文化專家,西安培華學院人文藝術學院副院長、陜西民俗文化研究所所長、西安文學研究會副會長車寶仁教授則從遠古的神話故事談起,歷經原始部落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到現在的社會主義時代,上下幾萬年的歷史故事和事實,對為什么叫中華、中國的問題及至產生的龐大的文化系統進行了簡明扼要的敘述,使參會人士無比歡欣。他通過20多年的考證研究,提出“黃帝是人不是神”,這是他對早年一批專家公論的“黃帝是神話傳說人物”有力的批判和反駁。他又考證了黃帝鑄鼎在關中荊山、黃帝夢游華胥氏國才有無為而知等歷史性的事件,科學分析,客觀對待,將一個個民俗民謠式神話傳說還原成一個個活生生的歷史事實。同時,他又談到:“在當今的社會發展過程中,你不論用什么研究方式和方法,還是什么學說與理論,你必須要尊重歷史的事實,如果脫離了傳統文化就等于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不會長久的,這樣搞出來的學術也是無意義的。”
上圖:書法家題寫“文化興國”祝賀研討會圓滿成功
上圖:書畫家上臺展示藝術作品
上圖:書畫家上臺展示藝術作品
上圖:寰語世通介紹公司情況和向智庫贈送書刊 著名詩人、攝影家,西安市外辦涉外處原處長、西安市文史研究館研究員劉元凱先生和西安市委黨校經濟學副教授、《西安社會科學》執行主編劉軍平先生則從詩歌文化、歲月記憶、中西文化比較、當前文化形態等方面做了生動深刻的闡述,讓與會人士有所裨益。劉元凱先生聲情并茂的朗誦兩首詩歌,多位書畫家也上臺展示了藝術作品。以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和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為主題的《無國界敘事曲》丈二巨幅人物畫作在知名畫家樊炳義先生展示與解說下,使研討會的現場氣氛顯得更加活躍。
會議期間,中國電力文聯副主席、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潘飛,西安市長安區作家協會主席王淵平,陜西省國家稅務局處長、陜西華夏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顧問張新,蘭州軍區后勤部某部原主任、海峽兩岸文化交流協會副理事長郭大凱,陜西省軍區修械所原副所長袁德貴,寰語世通語言文化交流(北京)有限公司營運總監杜元莉,寰語學院執行院長李玲,西安貞觀景業電器設備工程有限公司商務代表楊欽凱,北京固斯特國際化工有限公司經理胡祐文,藝界網創辦人、世界華人聯合總會新聞部副主任郝富強,陜西文化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趙東,西安美術學院教授葉中鋒,西安市未央區政協文史委員會主任薛學鋒,被中央文明辦授予“中國好人”、西安華亞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郭永勝,著名收藏家、中國收藏家協會副會長孫宏,《中華視點畫報》總編、鄭州盛道動漫有限公司董事長丁治強,陜西省油畫院院長薛亞澤,西安美術學院基礎部教授毛學文,陜西師范大學歷史系講師王向輝,西安郵電學院計算機系高級講師周元哲,陜西省化工研究院副院長李倩,中華春秋禮閱國際集團董事長許春,陜西陽光慈善發展中心秘書長馬強,《人民周刊》陜西負責人鄭耀成,華西大學書法客座教授陳旺,陜西文化視點市場部經理曹灃、欄目編輯訾山,陜西盛世長安書畫研究院副院長王天佑,西安啟德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副總裁李寶泉,中國秦腔網副站長馬俊鋒,陜西怡誠防偽印務有限公司張鵬甫、西安童顏堂醫院徐恒發及袁曉英、王武剛、肖波、李燕、常亞芹、李昕讓、李華國、宋健、馬迎飛、婁祺新、李榮軍、白云、王志超、朱晨鑫、趙東平、劉顯邦、劉朝霞、陳寶良、孫娟、解逢海、仵起等各界人士參加了本次研討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