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4至5月,第二遵義赫章紅櫻桃爛漫,成為一道迷人的鄉村風景線 本報記者 李才武攝 中國傳媒聯盟 據 前沿時報綜合觀察 訊 (記者 李才武) 貴州畢節厚重的紅色文化資源,有許多是遵義所沒有的。最為出彩的是紅軍野馬川會議和烏蒙山回旋戰及紅二、六軍團在畢節城區的活動,雖不為獨有,卻非常顯赫。
中國工農紅軍紅二、六軍團野馬川會議舊址 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后,對于紅二、六軍團野馬川會議和烏蒙山回旋戰的重大意義“發現”后,畢節發展旅游轉轉會——第十屆畢節市旅發大會期間“第二遵義“赫章對自身厚重的紅色文化默不作聲,媒界或可猜想,此或為該縣決策層的“烏蒙智慧”:媒體對赫章打造第二遵義的重大價值作報道后,官方不作理會,被“激怒”的媒體勢必抓住時機,對赫章對媒體建言赫章打造“第二遵義”不理不睬大作批評,而赫章在因默不作聲被媒體評說之時,卻不動聲色作了一次免費的廣告,借機從中提高了赫章紅色文化的知名度,從而營造出一個公眾的心智資源——就是紅軍長征在畢節,三省交界的紅色勝地在赫章縣東城區的野馬川。這一個道理很簡單,因為在很多時候,媒體正面傳播的聲音感興趣的人很少,但“負面”的聲音多了,可能使一件事情天下揚名。如區域發展旅游之爭,無不運用智慧,上個世紀,云南香格里拉和四川稻城亞丁之爭和貴州赫章為夜郎冠名與湖南新晃烽煙之爭。結果顯然是赫章更多得利。
烏蒙山回旋戰 并不傻的前沿時報記者綜合了這樣一些現實的情況,赫章或有難處,在利用新聞輿論“玩智謀”。原因有如下,一:以貧困的赫章縣的財力,要大肆渲染赫章紅色文化,難于拿出一大筆可觀的宣傳經費。二、面對原址恢復建設野馬川會義會址、建設烏蒙山回旋戰紀念館、建設野馬川紅色大街等配套紅色工程,作為國家級貧困縣,正在貴州省直部門大力幫扶下的赫章,一時間可不好意思再向上級開口,于是,縣里只能先保持沉默,“裝聾作啞”任由媒體對赫章理應打造第二遵義去作轟炸,這樣一來,致力發展旅游經濟改變貧困面貌的赫章,借機就得到了一個免費的廣告過程。——因為關于紅軍長征在赫章,最重要的是黨和紅軍運用光輝智慧,戰勝了十倍于己的強敵包圍。野馬川會義和烏蒙山回旋戰的價值何其重大,要說赫章縣決策層看不到,任是多少有一點智商的人都難于相信。事實上,貧困的赫章要打造第二遵義,或正在學習借鑒黨和紅軍的智慧。對于媒體的批評或建言,赫章應是在“誘敵深入”,讓媒體在為其免費大作文章。因為從網上看,貴州遵義宣傳其紅色文化的文章的熱烈程度,看似不及媒體對赫章紅色文化的關注程度。 建言赫章縣打造第二遵義的策劃人認為,媒體無論“上當”與否,在此還得繼續傻乎乎地再提建言,貴州赫章要發展全域旅游,借“大長征”發展起大旅游,先得對畢節全域的紅色文化底氣作一個把握。 紅色畢節影響深重 回顧畢節黨史不難發現,中共貴州省工委中的許多人物,如林青、繆正元、秦天真、徐健生等,都是畢節人;除此之外,威寧、織金、大方、黔西、金沙,甚至鄰近的仁懷、遵義縣在同一時期都有畢節地下黨的影響。 中央紅軍的足跡,不僅留在遵義地域,也涉及畢節許多地方,除“雞鳴三省”、梯子巖、大塘河、江口、菜籽坳、瓢兒井等著名紅色地域外,還有諸如錢壯飛烈士犧牲地、紅九軍團戰斗的幾處遺址(鷂子洞、貓場)和六寨苗民自衛隊、川滇黔邊區游擊縱隊活動地等等。 畢節以周素園先生為代表的志士仁人的抗戰文化,以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畢節市烈士陵園為代表的解放戰爭和剿匪斗爭史跡文化,都是有口皆碑的。更為讓人眼睛一亮的是,除了紅色文化,畢節在歷史長河中留下的觀音洞舊石器時代早期文化、奢香夫人和龍場九驛、貴州文化教育高地的威寧石門坎,畢節人物丁寶楨、丁道衡以及老山戰斗英雄張大權和抗美援朝著名英烈易才學、劉興文等等,都曾聞名全國。 “雞鳴三省”會議是貴州人的一個心結 前沿時報記者注意到,2015年第2期(總第100期)《畢節試驗區》,其“特別報道”欄目推出了《紀念雞鳴三省會議80周年座談會在畢節隆重召開》的文章。“雞鳴三省”會議在畢節人民心中有很厚重的分量。有人甚至想借這個會議會址的認定,和遵義分點金銀,但很多人對決定了紅二、六軍團長征勝利這一影響并決定了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的野馬川會議知之甚少,甚至有很多畢節根本就不知道有一個決定中國革命前途的紅軍野馬川會議。
紅二方面軍征戰記 對于“雞鳴三省”會議,對這段歷史,一般黨史書上多稱“雞鳴三省博古交權”、“博洛交接”、“中央常委分工”等,而一些專家對于從1935年2月4日至2月9日在長征途中連續召開的幾個會議,統稱為“扎西會議”。而事實上“雞鳴三省”會議之說,源于周恩來的回憶,但周恩來沒直接點名“會議”二字。 至今為止,權威的黨史著作對“雞鳴三省”的表述,至少有5處。《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卷第491頁是這樣記述的: 2月5日在川滇黔交界的一個雞鳴三省的村子,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根據毛澤東的提議,決定由張聞天代替博古負中央總的責任(習慣上也稱之為總書記)。 《王稼祥年譜》(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第135頁表述為: 2月5日中共中央、中革軍委進駐川、滇、黔三省交界的雞鳴三省村(一般認為在云南威信縣水田寨附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由張聞天接替秦邦憲在黨內負總的責任。根據當前敵情,中革軍委考慮渡江的可能性問題,認為如渡江不可能,則留川滇邊境進行戰斗與創造新蘇區。 《張聞天年譜》(中共黨史出版社2010年8月第2次印刷)第170頁表述為: 2月5日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總部進駐云南威信縣水田寨。中央在此舉行政治局會議,同意中央常委關于分工的決定,以張聞天代替博古在黨內負總的責任。 《陳云文選》中《遵義政治局擴大會議傳達提綱》記述為: 在由遵義出發到威信的行軍中,常委分工上,決定以洛甫同志代替博古同志負總的責任。 《毛澤東年譜》(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第446頁記述為: 2月5日離開石廂子,到達川、滇、黔邊界的雞鳴三省村。同周恩來談張聞天提出的變換中共中央領導的問題。隨后,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由張聞天接替秦邦憲在黨內負總的責任。根據當前敵情,中革軍委考慮渡江的可能性問題,認為如渡江不可能,則留川滇邊境進行戰斗與創造新蘇區。 對于會議召開的地點,在這5處權威著述中,有3處明顯傾向于云南,雖然還沒有如釘釘木,而要把它確認在貴州畢節的林口,困難多多。時至如今,此事還是畢節人甚至貴州人的一個心結。 發展紅色旅游,地方爭其所有,更多的是為旅游開發之需,畢節可以考慮研究與開發“兩條腿”走路,放下心結,加快建設,軟硬并進,先入為主。對于畢節林口這塊神秘的地域,在云、貴、川三省都還沒有大的旅游開發動靜之時,有人提出畢節可以加快在旅游硬件和軟件上的速度,把游客先吸引過來。另有業內人士認為,在游人心目中,哪一方設施好、服務好,哪一方就會成為旅游目的地或旅游集散地,建言畢節對于林口會址的確認,黨史、地方史專家應繼續致力于材料的挖掘,為“貴州林口說”搜尋依據。開發與研究應該并行不悖。 史稱“黔西”為今畢節市 2014年12月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以文件形式傳達出了“大力發展紅色旅游”的高層聲音。該文件在“總體布局與建設重點”中,提出首先要“培育十二個重點紅色旅游區”,其中第4個為以遵義為中心的“黔北黔西紅色旅游區”,主題形象是“歷史轉折,出奇制勝”。由此,紅色旅游在中國大地上開始勃勃興起。
烏蒙山回旋戰敵我態勢
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設計的“黔西”?非指今畢節所屬黔西縣,卻是指貴州西北部,即今畢節市域。 10多年里,“黔北”的紅色旅游風生水起,從“紅”起來到“火”起來,大有“天天都像黃金周”的格局。可是,地處“黔西”的畢節,并沒有預想中的那么“熱”。作為第二遵義的赫章,不但野馬川會議會址被破壞,該縣的旅游經濟發展的盤子里,紅色文化旅游在改縣文旅興縣的盤子里,是排在最末位的一顆葡萄。 有人士認為,黔北紅色旅游的大紅大紫占據了天時:幾十年來主流意識對于中央紅軍長征中遵義會議、四渡赤水、搶渡烏江、婁山關大捷的渲染,旅游業界對遵義紅色第一的口碑和推介,川渝主要客源市場與遵義的地利優勢等等,是“黔北”優于“黔西”的地方。而且,這些年“黔北”奮力大打紅色牌,的確在下力蠻拼,為畢節所不能力及。“紅色圣地,醉美遵義”的城市定位,使遵義如日方升,加之交通大改觀,從而盛極一時。 而有趣的是,更多人認為,如今,走進貴州畢節,追風逐日,四通八達,外界深感畢節的進入條件并不亞于遵義,畢節發展紅色旅游正當其時。 以“黔西”為象征意義的畢節市在紅色文化上,所以能進入中央“盤子”,是紅軍長征在畢節是長征中的黃金時代。畢節有著渾厚的紅色資源。對照歷史,“大長征”(應包括紅25軍,紅一、紅二、紅四方面軍)中的紅一、紅二方面軍都在畢節留下了足跡,黔大畢新蘇區縱橫畢節7縣179鄉(鎮),紅二、六軍團擴紅5000多人,畢節人民為紅軍趕制新軍裝2萬多套,軍民魚水情深,被稱為長征中的“黃金時代”。從全國的角度來看,畢節長征文化資源富集而質優,豐厚的紅色資源與“雞鳴三省”會議會址的確認、爭議相比,真是大巫見小巫。 有觀點認為,中央紅軍(紅一方面軍)的長征由于歷史的原因,長期以來宣傳的分量很重,畢節即使爭到“雞鳴三省”會議所在地,也對發展自身紅色文化旅游無甚大補。因此,毫不猶豫地把注意力轉向紅二、六軍團在畢節的長征史跡文化,可能是當下紅色畢節不二的選擇。而畢節市打造赫章這個第二遵義,正是畢節發展紅色旅游的大補之法。
記錄紅二方面軍光輝史跡的歷史印記 打開《紅色畢節》畫冊目錄,紅二、六軍團長征在畢節就占有40小節,大大多于地下黨活動、中央紅軍在畢節和其他章節的內容。只要認真挖掘,還可發掘得更多。偉人毛澤東的詩句“烏蒙磅礴走泥丸”也可以視為對紅二、六軍團烏蒙山回旋戰的頌歌。野馬川會議后紅二、六軍團在烏蒙山區聲東擊西、尋機殲敵,擺脫10余萬敵兵追擊堵圍的戰法,被后人稱作“神來之筆”。后來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時,毛澤東贊揚道:“二、六軍團在烏蒙山打轉轉,不要說敵人,連我們也被你們轉昏了頭,硬是轉出來了嘛!出貴州、過烏江,我們一方面軍付出了大代價,二、六軍團討了巧,就是沒有吃虧。你們1萬人,走過來還是1萬人,沒有蝕本,是個了不起的奇跡,是一個大經驗,要總結,要大家學習。” 紅二、六軍團野馬川會議和烏蒙山回旋戰,因是在與中央失去聯系的情況下,紅二、六軍團獨立自主完成的,其取得轉折性和決定性勝利重大價值,完全可類比于遵義會議和中央紅軍的四渡赤水之戰,是黨和紅軍的光輝智慧的經典傳承。 這樣的大史實,是紅色畢節最出彩的文化,理應迅速打理成旅游產品,作為長征文化的主打產品推出,在全國紅色文化中占據紅二方面軍長征文化的高地。野馬川會議會址的原址恢復建設,就不應該僅是赫章縣作出決策的問題,而應該是畢節市、貴州省甚至進入中央盤子的問題。 解謎紅軍長征中運用的光輝智慧,其中的“出奇制勝”,過去,人們通常只解讀它為中央紅軍的“四渡赤水”之戰。其實,這其中,在畢節也有很重的一份:中央紅軍長征的四渡赤水戰役,包括1935年3月底至4月初的南渡烏江,也包含軍委二局一封假冒蔣介石的電報,調開了敵人兩個師,為紅軍南渡烏江讓了路,還包括“龍潭三杰”之一的錢壯飛犧牲之地,這三件史實,都發生在畢節市域,正是“出奇”所在。中央紅軍四渡赤水,還仰仗了中共貴州地下黨的準確情報,是由畢節地下黨員繆正元打入國民黨103師,搞到了敵人的軍用地圖、飛機聯絡信號、國民黨師以上通訊代碼等重要情報資料,為長征的勝利做出了很大貢獻。與繆正元、黃大陸等滲入敵營搞情報的,還有曾任國民黨畢節專署總務科長的盧志英,在畢節地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莫雄的庇護下,通過畢節青年尹司農的活動,在紅二、六軍團長征臨近畢節時,繆正元、盧志英勸莫雄退出城區,紅軍一槍不發便占領了畢節。中央紅軍和紅二、六軍團所以能在貴州境內“出奇制勝”,畢節地下黨所做的情報工作立下了大功。 80年后看,無論是中央紅軍創下的得意之筆的四渡赤水,還是“了不起的奇跡”和“大經驗”的紅二、六軍團的烏蒙山回旋戰,共同組成了“出奇制勝”的瑰麗詩章。 在赫章通往遵義的高速公路上,前沿時報記者特別注意到高速公路上的廣告,畢節方面的廣告少之又少,象“威寧天高云淡、相約草海真浪漫”、“杜鵑王國•清涼世界”和“金沙回沙酒、金沙貢茶”還有赫章的赫之林核桃乳、韭菜花海等。除幾個物質產品之外,草海、百里杜鵑作為畢節的生態旅游精品已很深入人心了,但畢節還欠缺以紅軍野馬川會議為龍頭的渾厚的紅色文化元素。赫章作為事實上的中國第二遵義,在紅色文化上應下點大功夫,把紅二、六軍團的紅色史跡打出去,率先在全省乃至全國做好這篇文章,不僅可能,而且現實,因為赫章是畢節“開發扶貧、生態建設”試驗區的發祥地,有著中央和省強大的政策扶持。 赫章,應走紅色傳承引領綠色發展之路 任何民族都要有自己的英雄崇拜,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征,就是一次震驚寰宇的英雄壯舉。前沿時報記者認為,在構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今天,以長征為最高精神符號的史跡文化是振奮國人自信自強的著力點。在毛澤東等中國共產黨人的領導下,萬千生死相從、前赴后繼的先輩們,演繹了世界文化史上最悲壯的史詩,成為人類自強不息的精神圖騰。以紅二、六軍團在赫章的重要史實來打造出健康提神的旅游產品,是為中國人民凝神聚氣而“訂制”的精神食糧。隨著經濟的發展,這些年來,由于信仰的缺失和道德的弱化,社會正在為理想與追求的危機付出沉重代價。低俗的時間長了,社會道德會跌入谷底,各種被掩蓋的矛盾就會變得尖銳起來,而我們也看到這一點,就是解決這些沉痛問題的時機也同時到來。習近平總書記號召我們,要有更多的“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作品、產品面世,來激勵和團結人民,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服務。 這樣,我們便有理由相信,以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大經驗”紅二、六軍團在畢節活動為主題,以紅軍野馬川會議、烏蒙山回旋戰為龍頭產品的系列紅色旅游項目建成之日,便是紅色畢節借紅軍野馬川會議為龍頭的“紅色大經驗旅游”“火”起來之時。 最后,也許還應該這樣說,畢節市第十屆旅發大會之后,在十三五期間,赫章縣發揮山地資源游勢,致力發展山地旅游這個“金山銀山”的目標,與赫章打造中國第二遵義并不矛盾,而最好的注腳就是:紅色傳承引領綠色發展。貴州遵義旅游發展模式,或應為赫章借鑒,而擁有夜郎、草海、百里杜鵑、中國櫻桃之鄉、云上花海等等旅游資源,資源總量超過遵義的畢節,旅游引領發展的經濟總量如何超過遵義,卻值得全市人民思考。當貴州省直部門在大力幫扶了威寧之后,轉而又幫扶在貧困中摸索的赫章,作為國家級貧困縣的當家人們,就更應該感知赫章打造中國第二遵義的價值的厚重,遠遠勝于一個難于更多拓展發展空間的山地旅游。
有來自官方內部的消息稱,關于赫章打造第二遵義,有專家認為可行性極小或不可能。這或影響赫章縣決策層決策眼光。但若這些專家深入學習紅二方面軍軍史,紅軍三軍會師背景,便會對野馬川會議及烏蒙山回旋戰的重大價值有所理解。一句話,沒有紅二、六軍團野馬川會議和烏蒙山回旋戰的重大勝利,就不會有今后的三大主力紅軍陜北三軍會師,更不會今后有中國革命的全面勝利,因此,無論是從歷史還是現實出發,發展全域旅游,打造第二遵義,是紅色畢節不二的選擇。(本文圖片除署名外,均來自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