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迎中秋 憶文化”書畫名家筆會在北京宣和書畫藝術研究院舉行
中國傳媒聯盟 據 環球文化藝術網 訊:(記者:許順喜 攝影:馮永軍)丹青敷彩歌盛世,翰墨飄香頌和諧。值此中秋佳節來臨之際,由北京宣和書畫藝術研究院、環球文化藝術網、健康導報、中國健康新聞網、法治報道網、中國周易新聞網、中國公益在線網、宣和書畫網聯合主辦;飛馳環球(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的“迎中秋 憶文化”書畫名家筆會在北京宣和書畫藝術研究院舉行。

著名軍旅書法家胡欽佩將軍現場揮毫潑墨
國防大學研究生院原政委、北京宣和書畫藝術研究院顧問、著名軍旅書法家胡欽佩將軍;解放軍某高校原政委、北京宣和書畫藝術研究院顧問、著名軍旅書法家林繼福將軍;北京宣和書畫藝術研究院執行院長單玉志;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宣和書畫藝術研究院副院長、著名畫家張秀進;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北京宣和書畫藝術研究院副院長、著名書畫家沈麗洲;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北京宣和書畫藝術研究院副院長、著名畫家扈本詢;中國公益在線網主編武躍先;北京宣和書畫藝術研究院秘書長楊東亮、常務副秘書長梁士明;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北京宣和書畫藝術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著名書法家張成銀;北京宣和書畫藝術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著名書畫家郝斌川;北京宣和書畫藝術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著名書畫家黃強;中國美術家協會天津分會會員、李苦禪大師愛徒、北京宣和書畫藝術研究院顧問李春山;北京宣和書畫藝術研究院研究員、著名書法家孫國棟;青年書法家馬東京等藝術名家應邀出席筆會現場。

著名畫家扈本詢現場揮毫潑墨

著名書法家張成銀現場揮毫潑墨
單玉志在致歡迎詞說:“中秋節是中華民族的重大傳統節日之一,在我們許多人心中,中秋節總是跟月餅聯系在一起,其實,中秋節,不僅是吃的節日,更是文化的節日,今天各位書畫名家將以“文化”點亮“中秋”的精彩,將以書畫藝術的形式傳承著這充滿“文化”、“溫暖”、“節儉”味的中秋佳節。”

著名書畫家黃強現場揮毫潑墨

著名書法家孫國棟現場揮毫潑墨
筆會現場,各位藝術名家即興創作、各展其長,他們筆下的一幅幅書畫作品或詠誦金秋,或寄情于祖國的秀美風光,以書畫的藝術形式表達了對中秋佳節、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國防大學研究生院原政委胡欽佩將軍為書畫院題詞
“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一種傳統的民俗文化。我希望用自己的創作來表達對中秋佳節的祝福。”著名書畫家黃強在活動現場說。

著名書畫家郝斌川向研究院贈送國畫作品

著名書法家張成銀向研究院贈送書法作品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蘇東坡的《水調歌頭》是對月深思,月亮是他情感的導火索,讓他的思緒如噴泉一般,這是月亮對人的啟迪,這是人們對月亮的人生思考。中秋賞月,是獨特的文化活動,從古代走到今天,日益濃厚,已經成為中國文化中尊重自然,崇尚自然之美的重要內容,享受中秋文化,應該享受中秋文化的月色之美。我們今天以筆墨文化點亮中秋,這既是傳承,又是創新,更是中秋文化的與時俱進。”國防大學研究生院原政委、著名軍旅書法家胡欽佩將軍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青年書法家馬東京向胡欽佩政委贈送書法作品《壽》
“中秋節是團圓節,是親情節,中秋文化的親情之美在浩如煙海的詩歌辭賦中飄蕩著,中秋節,一家人看晚會,講故事,讀詩詞,這是獨特的親情文化之美。中秋親情已經成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獨特符號,文學藝術中有,書法繪畫中有,尤其在今天的短信、微信中達到了頂峰時候,以書畫藝術憶中秋很有意義。”著名書法家張成銀說。

北京宣和書畫藝術研究院向各位藝術家頒發聘書
中秋節是一年中最為和諧的節日,這種和諧表現為親情的和諧,表現為人與自然的和諧。親人團聚在一起,品味月餅,這是獨特的飲食親情文化;賞月,慶豐收,這是獨特的人與自然的和諧文化。中秋文化的和諧之美已經悄然成為一種文化自信,文化自強,中國人為中秋節而自豪,中秋文化已經悄然滲透到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中。中秋,賞月,豐收,親情,諸多元素的和諧融合,讓中秋節更中國。

各位藝術家集體合影留念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它在中華民族長達幾千年的民族文化中,表現出了其豐富多彩而又別具一格的一面,在中國古代,有著關于中秋節的種種傳說,而關于中秋節題材的詩、詞、散文更是浩如煙海;在近現代,隨著物質文明的發展,在精神層面有關中秋節的題材更是層出不窮,電影、電視劇、歌曲,每年都在推陳出新。可以說,中秋節的文化,恰恰折射著我們整個中華民族文化的燦爛與輝煌,北京宣和書畫藝術研究院選擇中秋前夕舉辦這次筆會,這對傳承中秋文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傳媒聯盟 糾錯QQ:2230587892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