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年古鎮界首對于書畫家們來說并不陌生,界首鎮歷史文化悠久,曾為吳、楚交界,是運河沿線的重要碼頭,早在元初,界首就設立了驛站。元代著名詩人薩都剌在他那首《過界首驛》中云:“平湖過雨天開鏡,落日放船人打漁。野老柳蔭沽黍酒,行人馬上得家書”。品著先賢的詩詞,書畫家一行用自己的腳步丈量了界首古街道,一路上鎮領導介紹了古鎮里的小閘塘、孝子坊、曹大場、魚市口、南北大街、當典巷、古井、石橋、城隍廟、寶塔松等等,令大家聽得入迷。 ![]() ![]() ![]() ![]() ![]() ![]() 當書畫家來到高郵湖蘆葦蕩濕地公園時,此地的湖之秀,水之柔、葦之綠、景之奇,讓藝術家們真正感受到了神奇高郵湖,醉美蘆葦蕩的魅力。大家在飽覽美景后紛紛揮毫潑墨,用筆墨去描繪古鎮、贊美古鎮、歌頌古鎮,兩個多小時的創作,為古鎮送上了30余幅精美書畫作品。書畫家們紛紛表示,回去后要根據各自的采風成果創作一批古鎮界首的書畫精品,用于宣傳古鎮界首。 古鎮界首簡介: 江蘇省高郵市界首鎮因地處高郵、寶應、金湖三縣市“交界之首”而得名.始建于北宋年間,距今有1500多年歷史。是里下河地區最為繁華熱鬧的名鎮、古鎮之一。鎮域面積87.8平方公里,其中轄高郵湖水面面積35.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1萬人。 界首鎮歷史文化悠久。界首鎮曾為吳、楚交界,已有一千多年歷史,是運河沿線的重要碼頭,早在元初,界首就設立了驛站。 界首鎮自古就是文人雅士、巨商富賈聚集之處。乾隆皇帝曾在此駐蹕。全鎮有文物點多達14處,在揚州市獨樹一幟。界首鎮的南大街、北大街、太平街等街巷多為明清建筑。石橋街均為石板鋪就,距今已有數百年歷史 。 界首的護國寺,現存兩幢殿堂和數間僧療,是高郵市為數不多尚存的古寺廟。這幾年經過擴建,香火較旺。 界首的文化底蘊比較深厚,早在1924年,界首就興辦了省立第五師范學校界首分校,后改為江蘇省立界首鄉村師范。 陳西樓茶干早在乾隆皇帝下江南駐蹕界首時就被欽定為貢品,民國18年在杭州西湖博覽會上榮獲一等獎,2008年被列為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聞名遐邇的高郵湖濕地生態旅游風景區位于高郵市界首蘆葦場,總面積為35平方公里,其中陸地面積8平方公里,水域面積27平方公里。該風景區所在的高郵湖是江蘇省第三大淡水湖,景區內湖水清澈透明,湖草應時繁茂,萬畝蘆葦一望無際,廣闊灘地綠草如茵,野生動植物豐富多樣,菱藕、荷花、鮮魚肥蟹、野鳥飛禽,應有盡有,被人們譽為“天然的氧吧,綠色的海洋,鳥語的世界”。 中國傳媒聯盟 糾錯QQ:2230587892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