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歷史原因已不復存在的中國工農紅軍紅二、六軍團野馬川會議會址(位于野馬川鎮下街村) ——《點贊中國夢——筆尖下的偉大中國》行走多彩貴州系列報道之四 《點贊中國夢》報道組 李才武 中國傳媒聯盟 據 前沿時報發現頻道 訊:紅星閃閃,照亮了全中國,黨和紅軍的光輝智慧,永遠照亮不斷爭取獨立自主、國家富強、人民當家作主的中國人民,永遠照亮與中國工農紅軍結下魚水深情的赫章人民。 每年4至5月,中國“第二遵義”貴州赫章紅櫻桃爛漫,成為一道迷人的鄉村風景線 。 可是對于赫章縣野馬川鎮的許多老百姓來說,野馬川櫻桃的紅,遠遠趕不上80年前閃閃的紅星留在老百姓心底的紅。陷于經濟低迷多年的老百姓,渴求經濟發展,發展紅色文化旅游,將赫章野馬川打造成為紅色中國的“第二遵義”,發展“紅色大經驗旅游”,是夜郎烽爭后時代的一個瑰麗的“赫章夢”! ![]() 因在貴州首家舉辦櫻桃節而走上生態經濟的文化品牌之路,野馬川鎮以出產紅櫻桃和櫻桃文化而著名。圖為聲名遐邇的野馬川櫻桃。 本報記者 李才武攝 赫章人民寄望發展以野馬川會議為龍頭的紅色旅游,對于這一瑰麗的赫章夢,偉人毛澤東的詩句“烏蒙磅礴走泥丸”,可視為對紅二、六軍團烏蒙山回旋戰的頌歌。赫章縣厚重的紅色文化資源,雖不為獨有,卻非常顯赫。轉戰烏蒙、出奇制勝,紅軍野馬川會議和由此開始的烏蒙山回旋戰最為出彩。 80年前,野馬川會議后,紅二、六軍團在烏蒙山區聲東擊西、尋機殲敵,擺脫10余萬敵兵追擊堵圍的戰法,被后人稱作“神來之筆”。后來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時,毛澤東贊揚道:“二、六軍團在烏蒙山打轉轉,不要說敵人,連我們也被你們轉昏了頭,硬是轉出來了嘛!出貴州、過烏江,我們一方面軍付出了大代價,二、六軍團討了巧,就是沒有吃虧。你們1萬人,走過來還是1萬人,沒有蝕本,是個了不起的奇跡,是一個大經驗,要總結,要大家學習。” 紅二、六軍團野馬川會議和烏蒙山回旋戰,因是在與中央失去聯系的情況下,紅二、六軍團獨立自主完成的,其取得轉折性和決定性勝利重大價值,完全可類比于遵義會議和中央紅軍的四渡赤水之戰,是黨和紅軍的光輝智慧的經典傳承。 野馬川會議這樣的大史實,是正在貴州省直多家部門大力幫扶下,努力擺脫貧困的貴州赫章擁有的最出彩的文化,貧困的赫章理應迅速打理成旅游產品,作為長征文化的主打產品推出,在全國紅色文化中占據紅二方面軍長征文化的高地。野馬川會議會址的原址恢復建設,赫章烏蒙山回旋戰紀念館等配套項目的建設,就不應該僅是赫章縣作出決策的問題,而應該是畢節市、貴州省應該去思考要怎么樣才進入中央財政盤子的問題。 解謎紅軍長征中運用的光輝智慧,其中的“出奇制勝”,80年后看,中央紅軍創下的得意之筆的四渡赤水,被毛澤東稱之為“了不起的奇跡”和“大經驗”的紅二、六軍團的烏蒙山回旋戰,共同組成了“出奇制勝”的瑰麗詩章。 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后,追尋紅色中國的光輝歲月,對于紅二、六軍團野馬川會議和烏蒙山回旋戰的重大意義作“發現”,前沿時報記者對赫章打造第二遵義的重大價值作連續報道后,有一個重要的事實是,赫章已經從媒體不斷的報道中提高了紅色文化對外的知名度。 為了發展旅游經濟,上個世紀,貴州赫章為夜郎冠名與湖南新晃烽煙之爭。運用文化智慧的結果,赫章更多得利。 “林野之爭”波平但浪不靜 起底紅軍野馬川會議決定中國革命前途 貴州赫章要借“大長征”發展起大旅游,首先來看赫章縣在畢節全域的紅色文化底氣中,是一個啥地位? 1985年,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習仲勛同志在新華社《國內動態清樣》“赫章縣有一萬二千多戶農民斷糧,少數民族十分困難卻無一人埋怨國家”一文上作出重要批示:“有這樣好的各族人民,又過著這樣貧困的生活,不僅不埋怨黨和國家,反倒責備自己‘不爭氣’,這是對我們這些官僚主義者一個嚴重警告!!!請省委對這類地區,規定個時限,有個可行措施,有計劃、有步驟地扎扎實實地多做工作,改變這種面貌。” 在貴州,很多人對危急關頭決定了紅二、六軍團烏蒙山回旋戰取得重大勝利這一最終影響并決定了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陜北三軍會師取得決定性勝利,決定了中國革命從此從勝利走向勝利的野馬川會議知之甚少,在遵義會議之后,甚至有很多人根本就不知道在中國貴州畢節的赫章縣,這個當年習仲勛同志作出過重要批示的地方,有一個決定中國革命前途的紅軍野馬川會議。也就是說,在黔西北地區,一個在遵義會議之后中國最大的紅色文化大礦,就這樣在現實中被“對歷史缺少全面了解”的人們所“看淡”了! 這樣一來,究竟是今畢節市七星關區的林口,還是赫章的野馬川代表畢節紅色文化的龍頭,人們不免關注。這事實上也就是貴州省內潛藏著的波平但浪不靜的“林野之爭”! 2015年2月,貴州省畢節市為紀念“雞鳴三省”會議召開80周年座談會,稱為傳承紅色文化,擬投資近3500萬打造“雞鳴三省”紅色文化體驗園(以下稱體驗園),并以“紅”(紅色文化)帶“綠”(旅游)發展相關產業鏈,帶動周邊農民脫貧致富。 “雞鳴三省”又稱“雞鳴四縣”(云南鎮雄縣和威信縣、四川敘永縣、貴州畢節市七星關區),位于云南鎮雄縣坡頭彝苗白族鎮德隆村白車、威信水田寨、四川敘永水潦彝族鄉岔河村、貴州畢節林口鎮苗寨交界處。居著彝族、白族、苗族等少數民族。 媒體的相關報道說:1935年2月3日凌晨,中央紅軍經過遵義會議后,四渡赤水,輾轉來到離畢節城80余公里的雞鳴三省村,在近靠河邊的巖腳寨召開了一次重要會議,會議從2月3日凌晨一直開到2月5日凌晨,落實了“遵義會議”決定而又尚未完成的中央最高層組織調整的任務,從實質上糾正了王明的“左傾”錯誤路線,確定了毛澤東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標志著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開始形成。“雞鳴三省”會議是遵義會議續篇,因此載入了紅軍長征的光輝史冊。 ![]() 烏蒙山回旋戰
報道說:“川滇黔三省的‘雞鳴三省’區域因受到地理環境限制,長期以來也未能徹底擺脫貧困處境,‘雞鳴三省會議’不僅為三省交界區域留下了共同的革命傳統,同時也留給我們共同利用這一厚重的紅色文化資源,造福一方百姓的發展空間。”貴州省委黨史研究室主任徐靜提議,應當擱置學術爭議,改革創新、同心攻堅,共同探討如何開發紅色資源,打造紅色文化產業,讓“雞鳴三省”區域人民共同分享紅色文化的福祉。 報道還說:“近年來,經濟飛速的發展,交通設施的改善,集紅色文化旅游資源、自然景觀資源、少數民族民俗風情為一身的‘雞鳴三省’這個長征途中的重要轉折點重新進入了人們的視線,變成打造旅游勝地,發展旅游經濟的必爭之地。”貴州師范大學旅游學院院長張曉松認為,“雞鳴三省”是一個金三角,一個共同開發的地區,三省應該注重文化價值的挖掘、開發以及當地反貧困的重要任務。 在畢節官方看來,云貴川“雞鳴三省”具有山巒環繞、峰聳水秀、深谷林幽的怡人自然特色和天藍地綠、水碧霧潔的無污染內涵,同時雞鳴三省絢爛多姿的民族風情和歷史上著名的“雞鳴三省會議”所賦予的厚重歷史,極大地豐富了雞鳴三省的內涵和價值。使雞鳴三省成為集自然景觀和歷史文化于一身的一個旅游佳地。 畢節官方打造“雞鳴三省”的態度鮮明:“打造體驗園是為了讓后人能夠了解這段歷史,弘揚長征精神,同時可以充分挖掘當地的紅色文化、民族文化與自然資源相結合,發展旅游文化產業,讓當地來百姓通過產業扶貧,從第一產業直接轉向第三產業。”時任貴州省畢節市委常委、七星關區委書記宮曉農宣稱,體驗園建成后,將帶動周邊的服務業、物流、交通等產業發展,提供上千個就業崗位,為當地百姓找到一條脫貧致富的路子。 《點贊中國夢》報道組記者注意到,2015年第2期(總第100期)《畢節試驗區》,其“特別報道”欄目推出了《紀念雞鳴三省會議80周年座談會在畢節隆重召開》的文章。 發展紅色旅游,從畢節的高層到普通的市民,“雞鳴三省”會議在畢節人心中有很厚重的分量。“雞鳴三省”會議的大力宣傳,反過來影響人們對野馬川會議的認識。當媒體大量報道野馬川會議價值的重大后,赫章縣決策 層的沉默更是使人感到赫章打造“第二遵義”前路不明。 有人甚至想借這個會議會址的認定,和紅色遵義分點金銀。嚴重影響到畢節人紅色心結“雞鳴三省”會議,一般黨史書上多稱“雞鳴三省博古交權”、“博洛交接”、“中央常委分工”等,而一些專家對于從1935年2月4日至2月9日在長征途中連續召開的幾個會議,統稱為“扎西會議”。而事實上,“雞鳴三省”會議之說,源于周恩來的回憶,但周恩來沒直接點名“會議”二字。 記者注意到,至今為止,權威的黨史著作對“雞鳴三省”的表述,至少有5處。《中國共產黨歷史》第一卷第491頁:2月5日在川滇黔交界的一個雞鳴三省的村子,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根據毛澤東的提議,決定由張聞天代替博古負中央總的責任(習慣上也稱之為總書記)。 《王稼祥年譜》(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年12月第1版)第135頁:2月5日中共中央、中革軍委進駐川、滇、黔三省交界的雞鳴三省村(一般認為在云南威信縣水田寨附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由張聞天接替秦邦憲在黨內負總的責任。根據當前敵情,中革軍委考慮渡江的可能性問題,認為如渡江不可能,則留川滇邊境進行戰斗與創造新蘇區。 《張聞天年譜》(中共黨史出版社2010年8月第2次印刷)第170頁:2月5日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總部進駐云南威信縣水田寨。中央在此舉行政治局會議,同意中央常委關于分工的決定,以張聞天代替博古在黨內負總的責任。 《陳云文選》中《遵義政治局擴大會議傳達提綱》記述為:在由遵義出發到威信的行軍中,常委分工上,決定以洛甫同志代替博古同志負總的責任。 《毛澤東年譜》(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第446頁記述為:2月5日離開石廂子,到達川、滇、黔邊界的雞鳴三省村。同周恩來談張聞天提出的變換中共中央領導的問題。隨后,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工由張聞天接替秦邦憲在黨內負總的責任。根據當前敵情,中革軍委考慮渡江的可能性問題,認為如渡江不可能,則留川滇邊境進行戰斗與創造新蘇區。 對于會議召開的地點,在這5處權威著述中,有3處明顯傾向于云南,雖然還沒有如釘釘木,而要把它確認在貴州畢節的林口,困難多多。時至如今,此事還是畢節人甚至貴州人的一個心結。 揭秘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毛澤東贊揚紅二、六軍團轉戰烏蒙 、 出奇制勝“大經驗” 紅軍野馬川會議重大價值類比遵義會議 一代偉人毛澤東在其《長征》詩中寫道:“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追尋紅色中國的光輝歲月,翻開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歷史,紅二方面軍(前身是紅二、六軍團)所部,它的一部走得最早、主體走得最晚,既拉開了長征的序幕,又把長征推向尾聲。在今天回看紅二、六軍團歷史上推出的起到了決定黨和紅軍命運的四步大棋中的一步棋——野馬川會議和烏蒙山回旋戰,是紅軍長征這部英雄史詩中,在遵義會議之后,起著決定黨和紅軍命運的轉折性決定性作用的巨大勝利,沒有紅二方面軍推出四大棋堅定擁護中央的舉鼎之功,就沒有長征的勝利。因此,在長征勝利80周年的今天,很有必要對紅二、六軍團在長征中的地位作用重新深化認識。 在與黨中央失去聯系的情況下,紅二、六軍團獨立自主,在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紅二、六軍團力挽狂瀾,在萬分危急的情況下,在赫章野馬川舉行了重要會議后,隨即展開烏蒙山回旋戰,運用智慧戰勝10輩于幾的強敵。 烏蒙山回旋戰與中央紅軍的四渡赤水之戰,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在中共黨史和中國革命史上,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1935年11月,蔣介石國民黨集中130個團,對紅二、紅六團發動“圍剿”。 中央紅軍北渡金沙江北上,紅四方面軍也撤出川陜蘇區實行戰略轉移,使得紅軍憑借長江三角鼎立的戰略態勢不復存在,紅二、紅六軍成了孤懸于江南的唯一的主力紅軍。為了保存實力,賀龍、任弼時率領紅二、紅六軍團撤出湘鄂川黔蘇區,向貴州轉移。1936年2月,紅二、六軍團在賀龍、任弼時、關向應、蕭克、王震等領導下,紅二、六軍團到達貴州畢節,創建了黔、大、畢革命根據地,開展了一系列革命實踐活動。黔、大、畢蘇區的開辟,使得紅二、六軍團贏得了時間,使長途轉戰的部隊得到休養生息,補充給養。軍團領導在此抓緊提高部隊軍事素質訓練,同時大力宣傳紅軍是為“干人”打天下的隊伍,積極開展“擴紅”工作。畢節的尹煥成、陶青龍,大方的張海青等人在紅軍宣傳中領悟到革命的道理,毅然參加紅軍。此間,畢節5000多名優秀兒女參加紅軍北上抗日。畢節擴紅成為紅二、六軍團長征過程中“擴紅”成績最為輝煌的階段。 ![]() 烏蒙山回旋戰敵我態勢圖 紅二、六軍團在畢節期間,帶領廣大窮苦人民開展了打土豪分田地的工作。把當地土豪的姓名、占有土地和財產、壓迫剝削群眾的罪行等公諸于眾,紅軍幫助解除土豪武裝、打開糧倉,將糧食、衣物、臘肉等分給窮苦民眾,深得人民的擁護,紅二、六軍團在畢節播下了革命的火種。這時期,被許多紅軍將領稱為長征時期的“黃金時代”。 1936年2月27日,由于形勢變化,在敵大兵壓境難于立足的情況下,紅二、六軍團撤離畢節向西挺進。這時,前堵后追的國民黨中央軍李覺、郭汝棟、郝夢齡3個縱隊轉到紅軍東南面,截斷了去安順的道路,而國民黨中央軍萬耀煌縱隊亦尾追紅軍至畢節一帶。為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圍追堵截,紅二、六軍團于3月2日在貴州省赫章召開了決定下步戰略方針的著名的野馬川會議。 野馬川會議認真分析了敵我雙方的力量、兵力部署及敵強我弱的軍事形勢,制定了“繼續擴紅,壯大隊伍,改變行動計劃,向敵實力薄弱的滇東轉移”的方針,并決定以赫章為中心,在威寧、赫章和云南省的鎮雄、彝良、昭通一帶與敵周旋,選擇有利戰機、地點打擊和殲滅敵人,實現向滇東轉移的目標。 野馬川會議靈活處理了長征途中遇到的艱難險阻,對于調整戰略布局,指導烏蒙山區回旋戰斗并不斷取得勝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1936年3月2日,根據當時敵李覺、郭汝棟、郝夢齡等縱隊都已轉到東、南、西三個方面截斷紅軍南下安順地區的道路的情況,紅二、六軍團在赫章縣野馬川中街大地主劉翼蒼家房子二樓召開了緊急會議——史稱野馬川會議。參加會議的有紅二、六軍團的領導賀龍、蕭克、王震、任弼時、關向應、甘泗淇等人。會議全面分析了敵我雙方的力量、兵力部署及敵強我弱的軍事形勢、赫章所處地理位置及烏蒙山區氣候特征和人民群眾思想基礎等情況,研究制定了以赫章為中心,在威寧、赫章、鎮雄、彝良、昭通一帶與敵周旋,選擇有利戰機和地點打擊和殲滅敵人,向滇東轉移的戰略措施。會議鑒于紅六軍團政治部主任夏曦已在七星關河中不幸犧牲,決定任命張子意為紅六軍團政治部主任,袁任遠為政治部副主任。 野馬川會議對于調整戰略布局,指導烏蒙山區回旋戰斗,粉碎國民黨中央軍和地方反動武裝欲將紅二、六軍團“聚殲于赫威以北地區”的陰謀,達到沖出敵人的重圍,突破敵人的圍剿,轉戰滇東,繼續北上抗日起著極為重要和關鍵的作用。 根據野馬川會議的決定,3月3日至4日,紅二、六軍團全部到達赫章縣的媽姑和水塘地區集結,紅軍小部分從臨近媽姑的威寧板底分三路包抄偽區長、土霸文正朝的老巢——結里新房子,伺機試探駐防威寧的孫渡縱隊的動向。5日,進入結里的紅軍返回媽姑,隨主力部隊向可樂方向前進。6日,紅二軍團分兩路向毛栗寨、色甫至以則河以北的云南寸田壩行進,紅六軍團到達可樂。7日,紅二軍團在寸田壩休息,紅六軍團經倮依、以則河、板底至云南奎香。敵樊嵩甫縱隊緊追不舍,紅二、六軍團遂將主力從奎香、寸田壩調回到法沖、以則河一帶伏擊樊嵩甫縱隊二十八師,史稱以則河戰斗。 按照部署,紅二軍團四師和六軍團十六、十七兩個師擔負伏擊樊部二十八師的主要任務,紅六軍團五師到以則河東北地區游擊,鉗制國民黨二十八師東側之七十九師。8日清晨,紅軍各部隊進入指定伏擊位置,國民黨二十八師由可樂沿紅六軍團行進路線分兩路向奎香、寸田壩追擊,先頭部隊一個步兵連出倮依,沿以則河谷向法沖搜索前進,一個騎兵連從以則河右側出毛栗寨經苗營、埡口向法沖偵察前進。8時許,敵騎兵連進入紅四師伏擊圈,樊縱兩個步兵連進到以則河村與紅十七師伏兵相遇,戰斗打響。紅十六師、十七師伏擊部隊一起向敵先頭部隊開火,紅四師聽見以則河戰斗打響,立即從毛辣子山、法卡坡沖下峽谷,與敵騎兵連展開戰斗,將騎兵連一半擊斃,一半活捉。紅六軍團跟進部隊,一部分由等磨梁子,沿以則河兩岸山脊,經銅廠溝迅速占領飛來石北端高地,阻敵增援。紅四師在吃掉騎兵連后,以一部經顏家塘,向苗營、埡口前進,從左側配合追殲逃敵。樊嵩甫得知其二十八師在以則河遭紅軍伏擊,便令七十九師派一個旅由東北方向策應二十八師。紅六軍團正面進攻的部隊從者環山打上苗營梁子,緊追樊縱二十八師步兵連,敵七十九師與二十八師步兵連匯合后,便在苗營、埡口構筑工事阻擊紅軍,紅四師由左側攻擊苗營、埡口,紅六軍團一部乘勢兩面夾擊敵軍,殲敵30余名,搶占了苗營、埡口,敵二十八師步兵連殘部逃向趙家梁子與增援部隊會合,對紅軍實施阻擊。雙方形成對峙,數小時后,紅軍分三路向趙家梁子進攻,紅四師從左右兩路包抄,一部從蔣家河壩正面強攻。經過激烈爭奪,紅軍攻占趙家梁子,斃敵30余名,殘敵向法拉窩方向潰逃。 3月8日拂曉,以則河戰斗打響。持續10多個小時,斃傷、俘敵600余人,繳獲大批輕重武器和彈藥。 紅軍在以則河首戰告捷后,從奎香、寸田壩向鎮雄方向轉移。9日下午,蔣介石電令孫渡:“悉率所部向彝良奎香方向尋匪截擊”,叫囂要把紅軍聚殲于金沙江右岸。云南龍云向楊森建議,留鹽津一面,以免“再折黔北”,防紅軍東進。然出敵之所料,紅軍于10日進入更加艱苦而又較為安全的赫章、鎮雄邊境。當紅軍行進到鎮雄西南時,郝夢齡縱隊已先進入鎮雄,萬耀煌縱隊九十九師、四十七師、五十四師均到達鎮雄。 1936年3月11日,根據俘獲的2名國民黨逃兵供述,獲悉敵縱隊司令萬耀煌將親自率領其十三師,12日經哲莊壩開往鎮雄,軍團指揮部根據這一可靠情報,決定派紅四師、紅五師、紅六師分三路行進,第一路由巴基的山梁子至三鍋莊、坪子場;第二路由巴基到哲莊壩至黃家營盤;第三路從大屋基梁子至桃園丫口,設下埋伏,張開大網,準備對敵殲滅之。 ![]() 經媒體監督后修繕一新的野馬川原紅色紀念工程 本報記者劉世艷 攝 11日,萬耀煌部十三師先頭部隊到達桃園,紅軍從抓獲的敵逃兵口中得知,萬耀煌親率十三師將從赫章途經哲莊壩開赴鎮雄。軍團指揮部決定,派紅四師、五師、六師先期到達三鍋莊、哲莊壩、黃家營盤、吊動坡、桃園大埡口一帶伏擊敵人。12日,萬耀煌親率十三師耀武揚威長驅直入,進入紅軍伏擊圈,紅軍在桃園大埡口和哲莊壩將敵從中截斷分割包圍,使其首尾不能相顧。經過一天的激戰,殲滅敵人2個團,繳獲輕重機槍30余挺,長短槍500余支,萬耀煌化裝成馬夫,從亂軍中逃命。 以則河戰斗、哲莊壩伏擊戰取得勝利之后,由于敵我力量懸殊,紅軍返回云貴交界的以薩溝(今鎮雄縣巴溜)一帶,伺機突圍。紅軍靈活機動,巧妙穿插,在方圓百里的地帶與敵周旋,到3月15日,基本上擺脫了大批敵軍的包圍。烏蒙山區山高林密,坡陡谷深,荊棘遍地,交通不便,人煙稀少,便于隱蔽,但部隊給養非常困難。紅軍經常在斷水缺糧中行軍作戰,加之氣候惡劣,天寒地凍,不便快速前進。為擺脫險境,跳出敵人的圍追堵截,1936年3月13日,紅二、六軍團總指揮部全面分析了戰爭形勢,及時調整戰略思想,在全體指戰員中發動突圍作戰動員,緊緊抓住敵軍在烏蒙山回旋戰中已被紅軍拖得疲憊不堪、暈頭轉向,主力部隊已被紅軍調到東面和北面,西南防線空虛這一有利突圍戰機,紅二軍團在鎮雄安耳洞以西,赫章財神堂以北,從郭汝棟和樊嵩甫兩個縱隊之間的山谷地帶突圍、沖出敵人的包圍圈;3月16日,紅二軍團由可樂、葛布起程,四師經開戛涉輔處過河到興隆廠、天生橋,六師進到輔處河兩岸向得勝坡方向急進,紅六軍團由平地營、安樂溪出發,經墨車、安耳洞、青山等地迂回穿插,再經以則河,第三次進入云南奎香,把敵人向北調動,出其不意地掉頭南下,在昭通、威寧之間,穿過孫渡縱隊的防線,分兵兩路直插宣威,突出敵人的重重圍堵,3月l 8日,紅二軍團直屬隊由得勝坡經白沙、高峰、叫口子、馬脖子進入貴州威寧黑石頭的河壩宿營,四師進入居樂,五師進入哈喇河,六師進入黑石頭東部。紅六軍團由奎香進入洛澤河兩岸,經龍街進入四方井、初都巖一帶宿營。19日,紅二軍團分別經沖子河、蜜蜂、二田壩、戛利進入麻乍,20日經老鴉營過馬擺河進入云南宣威的得宜、新樂、倘塘。紅六軍團分別由駐地經賒基姑、仙馬、高橋、新田、番聾、爐堆子進入得勝坡、野雞河一帶,20日進入岔河、貝古、韭菜沖,21日進入倘塘。紅二、六軍團經過23天的艱苦跋涉與英勇奮戰,巧妙地擺脫敵人的圍追堵截,渡過了非常險惡的時期,直趨滇東,勝利渡過金沙江,踏上繼續北上抗日的偉大征程。 這是中國歷史上兩個了不起的奇跡,遵義會議后,中央紅軍于1935年6月,在四川懋功與張國燾領導的紅四方面軍會師;中央紅軍與1935年10月抵達陜北吳起鎮,與紅十五軍團勝利會師; 野馬川會議后,1935年11月9日,賀龍,任弼時領導的紅二、六軍由湖南大庸、桑植間突圍,經湘中、湘西,橫貫貴州、云南,渡金沙江入西康。 1936年6月30日,到甘孜與四方面軍會合,共計費時7個月零10天,行程約1萬余里,取得了長征入康的勝利。與紅四方面軍會合后,紅二、六軍團組成紅二方面軍;1936年10月,紅一、二、四方面軍分別于甘肅會寧、靜寧勝利會師,標志著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紅軍長征的勝利結束。 著名的烏蒙山回旋戰歷時23天,紅二、六軍團在赫章縣深石山區轉戰19天,創造了擴紅宣傳,戰勝強敵的奇跡。 中央發聲大力發展紅色旅游 畢節紅色旅游的“黔西盤子”應首置野馬川會議 發展紅色旅游,多地爭其所有,更多的是為旅游開發之需。在貴州,就在“雞鳴三省”論斷統領了畢節紅色文化“制高點”,大家都在為之爭論不休之時,近年來云南省的鎮雄縣卻“不露聲色地”爭取到了中央投資5000萬的烏蒙山回旋戰紀念館這一紅色紀念項目。而公眾對于紅軍野馬川會議的關注,卻是在2016年上半年《前沿時報》首家披露野馬川紅色紀念工程被建成豆腐渣工程之后,全國多家大型網絡媒體及新華社才相繼對紅軍烏蒙山回旋戰和野馬川會議作了報道。紅二、六軍團在烏蒙山回旋戰后,成為三大主力紅軍陜北會師長征勝利的決定性因素,決定了中國革命的前途這一重要史實,卻被眼光非常現實的人們所忽略,這顯然是對長征歷史的最大不敬。 習近平總書記號召我們,要有更多的“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作品、產品面世,來激勵和團結人民,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服務。發展紅色旅游,是實現中國夢的重要一環。 2014年12月,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以文件形式,傳達出了中國要“大力發展紅色旅游”的高層聲音。該文件在“總體布局與建設重點”中,提出首先要“培育十二個重點紅色旅游區”,其中第4個為以遵義為中心的“黔北黔西紅色旅游區”,主題形象是“歷史轉折,出奇制勝”。由此,紅色旅游在中國大地上開始勃勃興起。 前沿時報《點贊中國夢》報道組記者注意到,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設計的“黔西”,指貴州西北部,即今畢節市域。顯然,“黔西”紅色大菜盤里,野馬川會議和烏蒙山回旋戰就是最應該做好的最大的一道菜。 在貴州多地采訪紅色文化旅游,記者看到,10多年里,以遵義為代表的“黔北”的紅色旅游風生水起,從“紅”起來到“火”起來,大有“天天都像黃金周”的格局??墒?,地處“黔西”的畢節,并沒有預想中的那么“熱”。在事實上紅色文化為紅色中國的“第二遵義”的赫章,由于歷史上的原因,野馬川會議會址被破壞,從“三縣戰略”以來,出于對自身所潛藏的巨大的紅色文化價值認識不到位,紅色文化旅游在該縣“文旅興縣”的旅游經濟發展的大盤里,仍是排在最末位的一顆葡萄。 國內有人這樣認為,黔北遵義紅色旅游的大紅大紫占據了天時:幾十年來主流意識對于中央紅軍長征中遵義會議、四渡赤水、搶渡烏江、婁山關大捷的渲染,加上旅游業界對遵義紅色第一的口碑和推介,川渝主要客源市場與遵義的地利優勢等等,是“黔北”遵義優于“黔西”畢節的地方。而且,這些年“黔北”遵義奮力大打紅色牌,的確在下力蠻拼,為畢節所不能力及。“紅色圣地,醉美遵義”的城市定位,使遵義如日方升,加之交通大改觀,遵義紅色旅游從而盛極一時。 如今,走進貴州赫章,道路四通八達,進入條件已不再落后,赫章天上花海也因此而來招引四海游客,聲名遐邇,客源漸豐,發展以野馬川會議為龍頭的紅色旅游正當其時。正在建設的老城區至野馬川的快速通道,也為赫章打造紅色歷史文化名城打下了交通便利的基礎。 回頭解析以“黔西”為象征意義的畢節市,在紅色文化上,之所以能進入中央“盤子”,是因為紅軍長征在畢節是長征中的黃金時代,畢節有著渾厚的紅色資源。對照歷史,“大長征”(應包括紅25軍,紅一、紅二、紅四方面軍)中的紅一、紅二方面軍都在畢節留下了足跡,黔大畢新蘇區縱橫畢節7縣179鄉(鎮),紅二、六軍團擴紅5000多人,畢節人民為紅軍趕制新軍裝2萬多套,軍民魚水情深,被稱為長征中的“黃金時代”。從全國的角度來看,畢節長征文化資源富集而質優,豐厚的紅色資源與“雞鳴三省”會議會址的確認、爭議相比,真是大巫見小巫。當野馬川會議和烏蒙山回旋戰的重大價值凸顯之后,進入中央“盤子”以“黔西”為象征意義的畢節市就在遵義之后,有了更強大的紅色文化根基那么,打造赫章這個“第二遵義”,貴州赫章還等什么呢? 打開《紅色畢節》畫冊目錄,紅二、六軍團長征在畢節就占有40小節,大大多于地下黨活動、中央紅軍在畢節和其他章節的內容。只要認真挖掘,還可發掘得更多。“現實”一點說,有觀點就這樣認為,中央紅軍(紅一方面軍)的長征由于歷史的原因,長期以來宣傳的分量很重,遵義會議的地位無可動搖,畢節即使爭到“雞鳴三省”會議所在地,也對發展自身紅色文化旅游無決定性大補,因為林口會議僅是遵義會議的續曲。因此,畢節發展紅色旅游需要有自己“獨立個性的黔西大牌”進入中央的盤子,毫不猶豫地把注意力轉向紅二、六軍團在畢節的長征史跡文化,加大對紅二、六軍團野馬川會議和烏蒙山回旋戰的宣傳,進而向中央爭取項目,可能是當下紅色畢節不二的理性選擇。 而順勢而起打造赫章野馬川這個紅色中國的“第二遵義”,正是畢節發展紅色旅游的大補之法。在全域旅游發展的總動員令中,赫章應注重紅色文化旅游的體現,有觀察人士告訴《點贊中國夢》報道組記者。 行走多彩貴州最美高速,在赫章通往遵義的高速公路上,畢節方面的廣告少之又少,除了有“威寧天高云淡、相約草海真浪漫”、“杜鵑王國•清涼世界”和“金沙回沙酒、金沙貢茶”,還有赫章的赫之林核桃乳、韭菜花海等這些個物質產品之外,雖然草海、百里杜鵑作為畢節的生態旅游精品已很深入人心了,但畢節本土以紅軍野馬川會議為龍頭的渾厚的紅色文化元素,還極為欠缺。 赫章作為事實上的中國“第二遵義”,在紅色文化上應下點大功夫,把紅二、六軍團的紅色史跡打出去,率先在全省乃至全國做好這篇紅色大文章,不僅可能,而且現實,因為赫章是畢節“開發扶貧、生態建設”試驗區的發祥地,有著中央和貴州省強大的政策扶持。 ![]() 打造中國紅色旅游“第二遵義”是寄望赫章擺脫貧困的當地人民群眾的“赫章夢”。圖為向前沿時報報料野馬川紅色紀念工程被建成豆腐渣的野馬川鎮下街村村民張守才站在修繕一新的原紀念工程大門前,寄語原址恢復下街村地界的紅軍野馬川會議會址。 本報記者 劉世艷 攝 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征,是一次震驚寰宇的英雄壯舉。沒有紅二、六軍團野馬川會議和烏蒙山回旋戰的重大勝利,就不會有今后的三大主力紅軍陜北三軍會師,更不會有今后中國革命的全面勝利。 在構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今天,以長征為最高精神符號的史跡文化是振奮國人自信自強的著力點。在毛澤東等中國共產黨人的領導下,萬千生死相從、前赴后繼的先輩們,演繹了世界文化史上最悲壯的史詩,成為人類自強不息的精神圖騰。以紅二、六軍團在赫章的重要史實來打造出健康提神的旅游產品,原址恢復紅軍野馬川會議會址,興建赫章烏蒙回旋紀念館、紅軍紀念公園等,紀念英雄的長征,是為中國人民凝神聚氣而“訂制”的精神食糧。 以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的“大經驗”紅二、六軍團烏蒙山回旋戰為主題,以紅軍野馬川會議、烏蒙山回旋戰紀念地為龍頭產品的系列紅色旅游項目建成之日,便是紅色畢節借紅軍野馬川會議為龍頭的“紅色大經驗旅游”“火”起來之時。 大力發展赫章縣紅色文化旅游,赫章的明天會更加美好。最后,《點贊中國夢》報道組寄語赫章縣決策層和赫章人民,十三五期間,赫章縣發揮山地資源游勢,致力發展山地旅游這個“金山銀山”的目標,與赫章打造中國“第二遵義”并不矛盾,而最好的注腳就應該是:紅色傳承引領綠色發展。 貴州遵義的黔北旅游發展模式,或應為事實上早已經置于中央紅色發展“黔西盤子”中的赫章借鑒。而擁有中國櫻桃之鄉、云上花海、夜郎等等這些富實的名片,旅游資源總量超過遵義的赫章,旅游引領發展,最后經濟總量如何趕超遵義,卻值得全縣人民思考。 無論是從歷史還是現實出發,借貴州省發展全域旅游的東風,打造第二遵義,發展紅軍野馬川會議為龍頭的“紅色大經驗旅游”,既是在夜郎烽爭后時代赫章人民運用文化智慧筑就的一個順應社會歷史發展大潮流的偉大的中國夢旗下的瑰麗的“赫章夢”,更是需要不斷運用、學習借鑒黨和紅軍光輝智慧,不斷努力擺脫貧困的國家級貧困縣赫章不二的選擇。 中國傳媒聯盟 糾錯QQ:2230587892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