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他先探聽到車站里頭某位干部的職務姓名,然后徑直去找他。見面后,老林鄭重其事地從行李袋中取出一瓶蜜糖,遞給那位干部,對他說,是他的一個李姓朋友相托代為轉交的。老林告訴對方,因為趕時間回家,請代購車票,這位干部馬上就答應了。
中國傳媒聯盟 據 《老人報》訊 本文摘自:《老人報》2013年12月4日A35版,作者:陳裕宏,原題為:《一瓶蜜糖換來幾張車票》 上世紀七十年代的一個暑假,我們幾位同鄉相約回老家探親。我們先坐班車到楊村,然后再到楊村車站購買回興梅的車票。楊村并沒有通往興梅的班車,要待廣州至興梅的班車途經楊村時有人下車,或者車上尚有空位,楊村車站才能根據實際情況,臨時賣幾張車票。我們經過一番探聽,知道購票很不容易,主要原因是旅客太多,有一部分要回興梅的人已經在楊村逗留了兩天(這些人全都按先來后到掛了號)。因為擔心買不到票,我們都很心焦。尤其叫人心憂的是,我們的行李袋中都放有包裹著的十斤八斤豬肉——是單位食堂宰豬后分配給各人的。這些豬肉在大熱天極容易變質發臭。為了早日回到老家減少途中的食宿開支,更為了袋中的豬肉不變質,我們只有寄希望于老林能為我們弄到車票。 老林對我們叮囑了一句“不要走散”,便一個人帶上行李找車票去了。十多分鐘后,一輛廣州至梅縣的客車進站,見車上下來幾位旅客,等候買票的人一下子涌向售票窗口。我們正猜測著誰是填補車上空缺的幸運兒,萬沒料到老林卻拿著幾張車票在客車旁向我們招手了。我們沒有理會人們的怪異目光,三步并作兩步地登上汽車,找到空位便坐,然后讓急促跳動的心平復下來。 我們把買票的錢如數交給老林,問他怎樣弄來車票,他不便在滿車旅客面前透露,只是笑而不語。直到汽車進了另一站,我們都從車上下來短暫休息,他才告訴我們事情的經過—— 他先探聽到車站里頭某位干部的職務姓名,然后徑直去找他。見面后,老林鄭重其事地從行李袋中取出一瓶蜜糖,遞給那位干部,對他說,是他的一個李姓朋友相托代為轉交的。老林告訴對方,因為趕時間回家,請代購車票,這位干部馬上就答應了。隨后,老林又說了些“禮輕情意重”、“出外靠朋友”之類的話,很快地兩人便儼然成了好友。 最后,我們問老林那瓶蜜糖值多少錢,他笑了笑說,不會超過兩元錢。 這件舊事發生的時間距今已近40年。如今交通狀況大為改善,今天提起來,已經成為笑談。 (責任編輯: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