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在黃石,對于中青年醫師成名的大名可謂家喻戶曉,經他診治的病人不計其數,醫術與醫德并重,勵精圖治、聲名遠播。雖年界堪青,入岐黃之門久矣!他中醫理論扎實,內科基礎牢固。用他的話說:“醫生是我終生學習的職業,學習、實踐就是醫生的全部生活方式”!
總結起來,他的成功之道不外乎以下幾點:
一、拜訪名師
二、苦讀經典
清·劉奎所云“無岐黃而根底不植,無仲景而法方不應,無諸名家而千病萬端藥證不備。”繼承應廣而博,成名從研讀前代醫籍入門,合理安排好就診、研學的時間,大部分的時間都放在對自己專業的積累和提升上。中醫學是寶庫,注重整體與辨證。學習中醫必須有正確的思維方式,用辯證唯物論的思維方式與理解中醫理論中的樸素唯物論和自發的辯證法思想,才能實現辨證論治;這是他常講到的一句話。
三、勇于實踐
他堅信“在臨床實踐中成才”、 “實踐、理論、再實踐、再提高”的辯證關系??v觀歷代名醫成才之路,多有“熟讀王叔和,不如臨證多”、“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之嘆。清·陸九芝“讀書而不臨證,不可以為醫,臨證而不讀書,也不可以為醫”,中醫學是門實踐性極強 的學問,理論學習與深入實踐二者是成才的必備條件。把實踐所得整理成案,為日后作深厚的積累。
四、醫德修養
成名先生特別注重醫德方面的修養,對待就診患者無論貧賤老幼一視同仁。張代釗老中醫以《千金要方·大醫精誠論》要求每個醫生“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不論貴賤貧富,長幼妍媸,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同一等”,晉代·楊泉《物理論》中言“大醫者,非仁愛之士不可托也;非聰明理達不可任也;非廉潔淳良不可信也。”當代更重視德藝雙馨、徳在藝先。 成名先生這樣總結自己:為醫當修從醫之德,常懷律己之心,常思貪欲之害,常戒非分之想。要做好一件事,首先要甘于寂寞,面對浮躁的時代,眾多的誘惑,要有抵抗誘惑的能力,甘于寂寞,耐心做學問”!或許這就是他的成功之道、經驗之談、立足之本!
謝 玉 明
作者系山東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山東省書畫交流協會會員、聊城市青年書法家協會秘書長、聊城職業技術學院客座教授。
書畫交流敬請百度:“謝玉明書法” 電話:135612506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