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楚網黃石新聞網(東楚晚報)從艷陽高照的炎炎夏季,到天高氣爽的朗朗秋季,再到寒風簌簌的初冬,東楚晚報聯合紀藥師藥業開展的“尋訪民間老中醫”活動,走過了漫長的季節更替,走過了遙遠的路途跋涉,也經歷了各種艱難險阻。歷時近四個月,走訪7站,尋訪24位民間老中醫,引起社會各界高度重視。
11月15日,14位被尋訪的民間中醫愛好者(舒作焱、余良料、成名、余柳英、柯祖福、陳士鍇、陳繼溥、沈家堂、張育軍、劉元發、張云龍、陳發益、王新發、楊曉梅等)受邀齊聚紀藥師藥業總部會議室,開展了一場融熱情和高度于一體的“鄂東南民間老中醫學術研討會”。
研討會的時間定在上午九點,記者趕到現場時,已有3名老中醫提前到了會場,陳發益和張云龍高興地和記者分享他們6年前和紀藥師一起重走李時珍采藥路時的驚險場面,你一言,我一語,將大家帶入了輕松愉悅的氛圍中。輕松的氣氛,隨意的交談,整個“鄂東南民間老中醫學術研討會”在一種愉悅的氣氛中進行著。
“在整個尋訪過程中,我不僅看到很多民間中醫的高超技藝,例如陳發益和陳世鍇的蜂療、劉元發的治蛇毒等,也感受到每一位民間中醫愛好者對‘尋訪民間老中醫’活動的肯定和支持,每個人都迫切地希望這個活動的影響能更加深遠,希望全中國都知道黃石人在做這樣一件事。”紀藥師的一席話是一番肺腑之言,也正是這肺腑之言燃起了民間中醫們的熱情。大家都爭相表達自己對中醫的熱愛。“中醫是要用心去學去做的。”“我們只有對健康負責,對時代有使命感,才能做好中醫中藥事業,為百姓的健康做貢獻”“中醫是一個傳統的東西,不要讓他發霉,要讓他發揚光大。”這一群中醫愛好者用一顆顆赤子之心,說著一句句赤誠的話語。每一個中醫都有一份愛中醫的熱情,將每一份熱情都擰在一起,就是一股強大的中醫力量。在這股力量下,我們才有理由相信傳統中醫定會發揚光大。
說到中醫發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見解。太多的中醫師感慨中醫技藝沒有人來繼承,中醫傳承成為亟待解決的困境。“和我同輩的有十一個兄弟姐妹,卻只有我一個人對中醫感興趣,支撐著家傳的中醫技藝,但是現在我的子女對中醫不感興趣,沒有人繼承我繼承下來的技藝,中醫發展后繼乏人。”陳繼溥甚是憂心地說道。“原本到我這個年紀,可以四處玩玩,享受晚年了,然而我一直憂心找不到合適的徒弟,如果能夠找到合適的傳人,我一定會將我畢生所學傳授給他。”舒作焱說這話時緊鎖著眉頭,帶著說不出的憂傷。
在討論這個問題時,沈家堂說:“中醫有兩‘才’,一個是人才,一個是藥材。人才方面,現在學得比較好的中醫大多是五十歲以上的老先生,年輕一代很少;藥材方面,現在的藥材大多是種植的,在種植時農藥、化肥的使用,對于藥效的影響太大了。”“在市場上,藥廠的假藥占了80%,比如在海馬中加鉛等,無奈之下,我們只能自己去嘗試中藥來辨別真偽。”張育軍很是憂傷地說著這些。
在這次研討會之前,紀藥師也多次向記者提到了中藥材藥效不斷降低的問題。不僅是因為“黑心”的商人為了謀取利益而制假售假,也因為自然環境的破壞和改變,導致許多中草藥藥性降低,隨之而來的就是藥效的變化。中醫發展到現在,面臨的已經不僅僅是老中醫們中醫技藝不夠精湛的問題了,還有中藥材的道地性遠遠不夠,中醫傳承后繼無人等問題。這一切都讓民間中醫愛好者們憂心忡忡。
舒作焱跟師苦學32年,練到隨手都能摸準穴位才出師;劉元發重新整理中醫大詞典,在深山老林中獨自摸索研究,將治療蛇毒掌握到爐火純青……“太多的民間老中醫在艱苦的境況中堅守,我很感動。而我能做的就是不斷努力,將鄂東南地區的中醫中藥事業發展起來。然而這需要所有熱愛中醫藥的人一起努力,為中醫的繼承和發揚做貢獻。”紀藥師對于民間老中醫的堅守很有感觸。似乎當年那個走街串巷謀發展的年輕的紀少波又出現在眼前,似乎中醫的復興就在眼前,只要大家再努把力就可以實現。
研討會上,每個老中醫都積極地為中醫事業發展建言獻策,他們憑借著對中醫的理解和熱愛,貢獻著他們的微薄力量。“我們雖不能成為張仲景、李時珍那樣的圣人,但我們應該在紀藥師的帶領下讓中醫事業在荊楚大地上發揚光大,不斷培養年輕一代人對中醫的興趣,不能讓中醫技藝在我們手上失傳。”陳繼溥認真地說。“像西醫一樣,借用自然科學,中醫中藥的發展就可以少走很多彎路,就像紀藥師的中藥顆粒劑之所以大熱就是因為借用了現代科技,讓現代人更容易接受。”余良料誠懇認真地說道。
感動,是紀藥師對民間老中醫堅守的感動,也是民間老中醫對紀藥師為中醫夢敢為人先的感動。“紀藥師在中醫發展的關鍵時刻,能夠扛起中醫中藥的大旗,我們可以稱他為圣人。紀藥師是在以生命為代價,為中醫事業做貢獻。”王新發如是說道。“在渾濁的中醫市場,我一度覺得自己是一個中醫的游魂,今天我好像游魂歸地,回了家一樣,紀藥師的出現,讓我感到又找回了決心,決心和紀藥師一起將中醫發展下去。”張育軍感動地說道。而余柳英更是特意給紀藥師寫了一封感謝信,表達著她內心濃濃的感激之情。
“鄂東南民間老中醫學術研討會”即將結束時,老中醫們高漲的情緒還在延續,“紀藥師組織我們創辦一個民間老中醫協會吧?”“紀藥師,一定要把這次大家的合影給我們一人一份!”“紀藥師,我們以后多組織一些交流會吧?!”老中醫們紛紛“建言獻策”,希望紀藥師能夠用更多的活動將大家凝聚在一起,共同為中醫事業奮斗。合影留念時,每個人臉上都是不舍和幸福。
“過去我們在民間行醫就足夠了,但是真正想要振興中醫,這樣是遠遠不夠的,我們應該有充分的理論基礎,同時我們要不斷提升自己。首先要使中醫達到與西醫并行的狀態,然后再去發展,打造與西醫相比對的核心競爭力。哪怕是對古代中醫技藝繼承一點點都是現代中醫的一種萬幸。我們沒有辦法估量自己的能力,但是我們能夠形成自己的態度,用我們最大的熱情為我們的中醫事業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紀藥師的這番話鼓舞了老中醫們的士氣,也凝聚了老中醫們的精神。
在之后的午宴中,大家仍舊十分有興致地相互交流各自的所長,不斷探討中醫的發展,很多中醫互相約好下次在哪里見面交流。午宴之后,紀藥師饒有興致地邀請張云龍等兩位習武的民間中醫表演武術,迎來大家陣陣掌聲。紀藥師興頭上竟拿起掃把當利劍,舞起了劍術,矍鑠的精神,瀟灑的“劍”術,讓所有人都開懷大笑。再次約定一定要將大家組織起來長期開展活動后,紀藥師的手機響了起來。原來,成名醫生推薦的一個民間老中醫打來電話,要來黃石拜訪紀藥師,與其交流心得,接完電話后,在大家的歡聲笑語中,紀藥師卻陷入了沉思…(記者 張亞)
(責任編輯: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