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央視新聞 訊: 【導語】 接下來的時間,我們來關注過度醫療的話題。在開始這個話題之前,我們先看一組由在全國各地用手機隨機拍攝的一組醫院畫面。拍攝時間是2013年的11月底。 【正文】 這是北京的某家醫院,記者拍攝的時間是上午九點,在二樓的輸液大廳里已經是座無虛席。這是湖北的某家醫院,拍攝時間是上午十點,這里的輸液大廳也已經是人滿慢的。這是四川的某家醫院,拍攝時間是下午一點剛剛上班的時候,但在輸液室門口的護士站早已經排起了長隊。這是云南的某家醫院,雖然已經是下午四點,但是我們可以看到這個輸液室里剛走了一個患者,馬上就進來三四個病人。 小病輸液只因“療效快” 在這些隨機拍攝的幾家醫院,輸液室無一例外地都幾乎“滿員”了。那么,這些患者到底得了什么病,又為什么寧愿擠著、站著,也要選擇輸液的治療方式呢?我們的記者在北京多家醫院,采訪了多位剛剛輸完液的患者。 【同期】患者一 記者:孩子剛輸液了是吧? 對 記者:什么病? 感冒。 【同期】患者二 剛輸完 記者:輸了幾天? 輸了7天吧。 【同期】患者三 感冒就輸的液,他看你發燒不發燒。(醫生)他就建議輸液 【同期】出租車司機 也就是感冒輸個液,輸液不是快么。 老百姓治病的“三素一湯” 【導語】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好像輸液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成為一旦生病就會想起的治療方式。不管大病小病總會想到打上一瓶點滴,更有甚者,換季了、高考了也去掛上一瓶。一個吊瓶,真的有那么神奇嗎? 【同期】中國人民大學醫改研究中心主任 王虎峰 老百姓形象的概括為叫“三素一湯”,他們最喜歡用什么呢?就是抗菌素、維生素、激素、那一湯呢就是打吊瓶,那么這個事情可以說隨處可見。 【同期】北大人民醫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長 胡大一 我覺得這是個陋習,這個輸液有的,我們都覺得很難理解,這成一個巨大的產業,這個輸液室感到非常壯觀,一大片的人在那兒躺著輸液。 輸液風險高 別拿“大炮”打“蚊子” 輸液,指的就是靜脈滴注。“輸液大國”的名頭一點兒都不光彩。2013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發布的《2012年藥品不良反應監測報告》顯示,(2012年藥品不良反應事件的給藥途徑分布,靜脈注射給藥占53.5%,其他途徑注射給藥,如肌肉注射,僅占2.7%。靜脈注射給藥一直是臨床用藥的較高風險因素。2012年,全國藥品不良反應監測網絡收到的過敏性休克導致患者死亡病例中,85%以上為靜脈給藥。)專家指出,明明吃藥或打針能好的一點兒小病,還非要用輸液去解決,就好比拿大炮打蚊子,小題大做、有害無利。這就是人們所說的“過度醫療”。 【正文】 一般認為,過度醫療是指醫療機構或醫務人員在治療過程中,不恰當、不規范甚至不道德,脫離病人病情實際而進行的檢查、治療等醫療行為。簡單說,過度醫療是超過疾病實際需求的診斷和治療的行為,包括過度檢查、過度護理。 【同期】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陳秋霖 應該說在中國我覺得過度醫療還是蠻普遍的,最典型的兩個例子,一個就是我們的抗生素的使用,這個是引起的國際的關注,那么第二個我覺得還有這個輸液的使用。 【同期】中國人民大學醫改研究中心主任 王虎峰 還有一個我們不得不面對的就是濫用手術,濫用手術大家最,可以這個知道的最多的、最典型的莫過于剖腹產,你可以去看,很多醫院剖腹產占多數,那這種情況是極不正常的,可以說有悖于常識的,但是我們在很多地方隨處可見,所以你就知道我們的過度醫療已經到了一個什么程度了。 衛生計生委:能肌注不輸液 目前,過度醫療在我國到底有多嚴重,我們可以從國家有關部門的表態中看出。不久前,國家衛生計生委新聞發言人姚宏文表示,我國城鄉居民用藥知識普遍匱乏,用藥行為不規范現象普遍存在。 (我身后大屏幕上顯示的是國家衛生計生委等部門聯合制定的合理用藥十大核心信息。我們看一下這個字板,其中第一項強調,“優先使用基本藥物”,第二項就是“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輸液的原則”。)這兩項用藥規范說的很明白,就是要求在治療過程中盡可能避免脫離疾病實際需求的診斷和治療。那作為醫患關系中的主體,醫生不明白合理用藥的規范嗎? “合理用藥十大核心信息” 1.優先使用基本藥物。 2.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輸液的原則。 【同期】中國科學院院士 韓濟生 不是,他心里也明白。 這個奇觀是可恥的,就是說不應該有的,能口服就不需要打針,能打針就不要吊瓶子。 奇怪的“走廊醫生” 【導語】 既然醫生心里也明白過度醫療的危害,那為什么不少醫生在治療感冒這樣的小病時,也要給患者掛水呢?本臺記者經過幾個月的調查,拍攝到了過度醫療存在的種種現象和背后的原因。首先,我們從醫院里一個人的故事講起。 【同期】綿陽市人民醫院工作人員 記者:那邊那個大夫是我們這兒的大夫嗎? 醫院工作人員:是啊 記者:為什么坐那啊? 醫院工作人員:他就是坐那,我不知道為啥。 記者:她為什么坐那呢? 醫院工作人員:不知道 記者:每天都來嗎? 醫院工作人員:嗯 【正文】 記者試圖從醫院的其他工作人員那里了解一下她的情況,但是,好像全醫院的人對她都諱莫如深。據了解,這個穿著白大褂的人已經在走廊里已經待了600天,病人都叫她走廊醫生。 “走廊醫生”蘭越峰 據記者進一步了解,這個“走廊醫生”叫蘭越峰,曾經是綿陽市人民醫院的超聲科主任,而如今她每天就是坐在走廊里,時而看看書,時而發發呆,偶爾有病人過來咨詢她幫忙解答一下,醫院的工作人員跟她好像就是陌路,在記者拍攝的整天時間里,幾乎沒有一位醫院里的同事和她說過話。從好端端的一位科主任,到如今的走廊醫生,這期間到底發生了什么?記者找到了蘭越峰的家。 【同期】蘭越峰 記者:為什么會這樣呢? 蘭越峰:我不想和他們同流合污 記者:合什么污? 蘭越峰:是過度醫療,(醫院有人)說我擋了他們的路。 走廊醫生:超聲科的潛規則 【導語】 蘭醫生原來是綿陽市人民醫院的超聲科主任,她的主要工作就是做B超,說蘭越峰擋路,那她究竟擋了誰的路呢? 【正文】 蘭越峰先后在內科、急診科、超聲科、醫技辦工作,并擔任過超聲科、醫技辦的主任。由于她是綿陽市人民醫院超聲科的專家,所以蘭越峰經常要參與許多“重癥”患者的會診。 蘭越峰告訴記者,經常會有人因為一些小毛病到醫院,醫生會先把人收住院,憑空說他患有很嚴重的疾病,然后讓超聲科做相應的檢查,并配合出具顯示患有重病的檢查結果。 【同期】綿陽人民醫院醫生 蘭越峰 我就很自覺地就是和他們默契地配合,我知道他是先收住院的,我會給他(憑空)寫一點點問題上去。 【同期】綿陽人民醫院醫生 蘭越峰 住好幾天院,住院醫生就會和患者說,我們給你治好了,我就可以出(身體)正常報告。幾年一直這個(情況)。 【正文】 在2009年5月,當時還是綿陽市人民醫院超聲科主任的蘭越峰參與了給一位53歲住院病人會診,正是這次會診,讓她和醫院徹底決裂。醫院的臨床醫生已經給一位下肢不舒服的病人開好了手術單:下肢血管手術及安裝心臟起搏器。 【同期】綿陽市人民醫院醫生 蘭越峰 就是他的心率是60次以上,又是整齊的,怎么可以就說按心臟起搏器。我又調查了一遍(病人情況),調查了一遍也是這個樣。 【正文】 蘭醫生認為過分了。幾經猶豫之后,蘭越峰決定,將真實的檢查結果交給臨床科室。最后這位患者沒有做手術就出院。蘭越峰卻被叫到院長辦公室。 【同期】綿陽市人民醫院醫生 蘭越峰 說我要把醫院整垮,就這一個患者沒做手術就要整垮醫院嗎? 【正文】 從此后,蘭越峰在醫院被幾次免職復職,最終成為一位每天得到醫院上班卻沒有工作崗位的走廊醫生。 【同期】綿陽市人民醫院醫生 蘭越峰 你做一個純粹的醫生沒有理由,沒有理由去搞這些,我覺得這個過度醫療和那種回扣,它的性質和那種伸手掏人家的錢,和小偷沒有區別,還有我就覺得它,你不僅僅是掏他錢,把人家患者的健康和幸福,甚至生命都給葬送掉。 走廊醫生:超聲科里的怪事 【導語】 蘭越峰告訴記者,這幾年在她所在的超聲科,這樣的怪事還真不少。 【正文】 蘭越峰給記者看了他們超聲科的一些檢查結果。這位患者檢查的部位是婦科,而在她的超聲描述里竟然寫著是前列腺;這位患者檢查的部位是心臟,她的超聲描述又說起了腎臟;這位患者檢查的部位是甲狀腺,超聲描述卻是雙眼。在蘭越峰給記者看的這些檢查結果中,讓人云山霧罩的結果比比皆是。 【同期】綿陽市人民醫院 蘭越峰 在我們醫院現在就診的一個特色就是弱勢群體,比如說工廠的,還有就是留守農村的,不太了解我們醫院的。 【正文】 在蘭越峰擔任超聲科主任期間經常會對科室的工作進行抽查。她發現,在她的超聲科一天竟然會查出好幾例卵巢囊腫,為什么會有這么多例的卵巢囊腫呢? 【同期】綿陽市人民醫院 蘭越峰 一個卵巢囊腫我們收進去大概在當時,就是5千塊錢左右吧,如果按30%的利潤我們就賺一千多塊錢。 過度醫療背后,都是利益惹的禍 【導語】 蘭越峰覺得,醫院的這些怪現象就是因為過度醫療,在這些過度醫療背后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醫院的創收機制,醫院過度追求經濟效益。 【同期】綿陽市人民醫院醫生 蘭越峰 就是下達經濟指標,你從20萬到40萬,80萬120萬,180萬,240萬。 【正文】 記者看到,這是蘭越峰的一本記事本,上面寫著,5月份績效評估,門診增長17%,入院增長7%,總體增長26%等等。 【同期】綿陽市人民醫院醫生 蘭越峰 首先就是拿經濟指標說事,一開會議就是談指標完成的情況,以指標論英雄。 【正文】 這是綿陽市人民醫院的績效工資核算辦法。在上面寫著為病人提供優質、高效、低耗的醫療服務,然而記者翻過一頁就看見了各科室的經濟指標,工作指標,以及各科室的經濟任務。在這份績效工資核算辦法里寫著,績效工資等于科室收入減上繳額再減科室成本加上質量控制考核,而且明確指出了各科室的上繳比例。 【同期】綿陽市人民醫院醫生 蘭越峰 你在科室,就是看患者的多少,收住院的多少和開檢查的多少,這幾十年是沒有變化,原來是十塊錢,二十塊錢直接納入你的獎金,到后來國家的政策發生改變以后,我們醫院也在變化,就變成了應該是算間接地算入開單科室的收入,進入他們的獎金。 【正文】 在綿陽市人民醫院,各科室之間既是競爭關系又是合作關系。 【同期】綿陽市人民醫院醫生 蘭越峰 應該算間接地算入開單科室的收入,進入他們的獎金,是一種刺激行為和聯動。 記者:那就是說假如其他科室給你開了一個要做B超的單子? 蘭越峰:雙算,雙算。 【正文】 蘭越峰說的雙算是什么意思呢?她給記者舉了個例子。“雙算”就是你的科室為其他科室開了單子,得到的利益兩個科室分。也就是說,假如一位內科的大夫為病人開了一張做B超的檢查,那么這個利益兩個科室分。正因為這樣,很多醫生都會開一些并不是那么必要的檢查單子。 【同期】綿陽市人民醫院醫生 蘭越峰 我們的指標收入就是過去幾十年,十多二十年,從兩三千萬走到一個億,花了二三十年的時間,而現在就利用幾年時間,就跨越了一個億到二點幾個億的一個跨越,那個井噴式的跨越。 【同期】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陳秋霖 我們現在的醫院是自負盈虧,自我發展,在這種趨勢下的話醫院也好、醫生也好,他都是希望什么?更多的去發展業務、擴大醫院,這樣也是他們一個發展的一個體現,但是這個實際上本身并不是符合我們這個衛生規律的 【同期】中國人民大學醫改研究中心主任 王虎峰 這是個我們長期以來評價醫院的指標就不合理,或者是太重視于我們的這種經濟性的這種發展指標了,這樣的話就導致一個誤區,認為哪個醫院能賺錢就是好的醫院,實際上這是不對的。 當事人回應走廊醫生事件 其實走廊醫生的事情一直被網友關注,在今年九月份,綿陽市人民醫院也曾經對走廊醫生事件以“致網友的一封信”形式做出回應。 “綿陽市人民醫院關于對我院醫生蘭越峰相關報道致網友的一封信”中就蘭越峰的各種問題做了一番解釋,對于過度醫療,信里是這么說的,(字版)“經自查,2009年5月中旬,在我院病人信息中僅有一位患者與報道描述相近似。患者毛某某,輔助檢查心電圖發現心臟有問題,請心內科會診。醫生建議:為確保手術安全,術前安置臨時心臟起搏器。輔助檢查B超時,蘭越峰在毛某某面前說了很多詆毀醫院及其他醫生的話,遲遲不做檢查。最后,毛某某選擇保守治療。” 從這封信來看,似乎蘭越峰反映的問題并不真實,記者撥通了綿陽市人民醫院院長王彥銘的電話。 綿陽市人民醫院院長王彥銘:這個事啊,我們在電話里說不合適吧。問宣傳部吧,他們了解。 隨后記者通過綿陽的114查詢了綿陽市委宣傳部的電話:0816-2539852,這個號碼一直沒人接聽,隨即記者又在網上查詢到了三個號碼:其中一個號碼就是114提供的號碼0816-2539852,另外兩個號碼分別為0816-2222549和0816-2537288,這幾個號碼始終處于無人接聽的狀態,記者撥打電話的時間是下午15點到16點之間,應該是正常上班時間。 最后記者聯系上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當地知情人士的電話,為了保護這位知情人士,記者對他的聲音進行了處理。 記者:蘭越峰的事情為什么引起關注? 知情人士:這個就說來話長了,這個人不怎么聽醫院的招呼,醫院覺得這個人應該敲打敲打她,就慢慢地越來越復雜。 記者:蘭越峰反映的問題屬實嗎? 知情人士:基本屬實。 我國醫療費用快速增長 根據我國衛生計生委數據顯示,我國醫療費用近幾年快速增長。 數據顯示,2012年全國醫療費用達到了2.9萬億元,較2011年增長了近20%。業內人士認為,過度醫療是一個重要原因。 北大醫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長 胡大一:我對這個過度治療現象,我覺得確實深惡痛絕,覺得這個事情要不管好,那就我們會浪費很多,無論是國家出錢,醫保出錢,自己出錢,這是巨大浪費,而且過度醫療它不僅僅是沒有效果,而且它會帶來很嚴重的后果。 一、醫療器械暴利是過度醫療的溫床 我們繼續關注過度醫療。上午我們關注了過度輸液和過度檢查,以及走廊醫生的故事,下午我們來關注醫療器械。如今大到心臟支架小到針頭,醫療器械與我們每個人的健康甚至生命息息相關。2013年年底發布的《2013年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發展狀況藍皮書》指出,我國醫療器械設備的市場規模在2011年已達到1200多億元,2000年-2010年的復合增長率約21.3%,預計到2015年將超過3000多億元。就是這些針頭、支架、瓣膜等東西,在如今醫院和市場上存在著暴利成分,有專家指出,在某種程度上,醫療器械暴利同樣也是過度醫療的溫床。 二、找不到中文的進口器械 我們接下來的話題就從一個植入人體的心臟瓣膜說起。 王老伯在某地一家醫院植入了一個進口的心臟瓣膜,手術后王老伯的家屬在查閱這個產品廠家和功效時發現,無論是產品追溯卡還是病歷上全部都是他們不懂的外文。 患者弟弟 王津勇:手術后我們發現給患者使用的醫療器械醫院只在病例中記載了我們看不懂的外文的東西,我們產生了疑問,我們向院方提出要查看帶中文的產品說明書或者產品包裝盒中文的東西,院方一直沒有提供。 我國《醫療器械說明書,標簽和包裝標識管理規定》第六條明確規定,“醫療器械說明書、標簽和包裝標識文字內容必須使用中文,可以附加其他文種。中文的使用應當符合國家通用的語言文字規范。” 王老伯的家人隨即向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進行申請,希望能夠查詢到使用在王老伯身上的進口心臟瓣膜的信息。很快,王老伯的家人受到了回復。上面寫著:經查,未見產品英文名稱的信息。根據《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醫療器械注冊管理辦法》、《醫療器械說明書、標簽和包裝標識管理規定》等規定,注冊產品系指獲準注冊的醫療器械及其說明書、標簽、包裝標識等有關內容與該產品注冊證書限定內容一致的產品;醫療器械說明書、標簽和包裝標識的內容應當真實、完整、準確、科學,并與產品特性相一致,必須使用中文,可以附加其他文種。 為此記者聯系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工作人員:必須要有中文標識,我們有一個包裝說明書標識管理規定的,它沒有(中文)就不對。 三、監管部門自導烏龍 進口醫療器械必須要有中文標識,是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給出的明確答復。但是當王老伯的家屬打電話向當地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舉報這款并沒有中文標識的進口心臟瓣膜時,沒想到管理人員把她當成了醫務人員,出現了很戲劇化的一幕。 當地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不讓他(病人家屬)進手術室,這不咱們中國式的解決問題方式嘛。對吧,所以他(病人家屬)說提出來應該一樣,他(病人家屬)提這個有一定道理,但是這和國際慣例是有差異性的,如果他(病人家屬)到法庭上去告咱醫院,他(病人家屬)肯定他告不羸。 王老伯女兒:你這樣吧,你明天在嗎? 當地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在,在 王老伯女兒:我明天上午過去,你方便嗎 當地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方便,沒問題 王老伯女兒:嗯,幾點過去方便? 當地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這樣,您看是我到您那,還是您到我這來,我到您那看東西方便。你到我這來也可以,我就怕什么呢,你們醫院,因為你們工作挺忙的,我是盡可能的不給你們添麻煩,啊,你看看呢? 當地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王老伯女兒:我過去吧。 當地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嗯,行行。您要愿意過來就過來。咱在這交流一下也行,王主任,我們啊,我們啊,我跟幾個小不點兒到你們醫院去不就完了嗎,您看方便嗎? 當地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王老伯女兒:你聽錯了,我是那患者。 當地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噢,嗨,我以為是您,醫院的王主任呢,我就講嘛,咱盡可能解決這問題,您是那個胸科醫院那個舉報人,對吧、 王老伯女兒:對,你感覺幾點方便,我就幾點過去 當地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工作人員:這樣,你帶著那個(電話斷了) 四、烏龍背后的謎團 這個沒有中文標識的瓣膜到底有什么貓膩?在這背后難道隱藏著什么樣秘密嗎?來繼續看記者的調查。 記者就為什么植入王老伯體內的心臟瓣膜沒有中文標識的問題和它的生產廠家美國美敦力公司聯系。 【同期】美敦力公司中國區工作人員 您提供的產品是正品,您提供的產品序列號對應的注冊證號是2006第3460117號 【正文】 記者用美敦力提供的注冊證號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的網站上進行了查詢,查詢結果顯示的產品英文名稱和醫院提供的病例及追溯卡上的英文名稱卻不一樣。于是,記者再次撥通了美敦力的電話。 【同期】美敦力公司中國區工作人員 英文標簽上的不是法規層面申報的名稱,注冊證上的英文名稱是依據境外上市文件,是國外政府證明CFT,是美國產的產品的出口證明確定的,可能兩者存在近似之處。 【同期】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叫教授 卓小勤 他說的是按美國法律出口的,但是進入中國市場必須得按中國法律來辦。 【正文】 衛生法學專家卓小勤認為美敦力的說法完全站不住腳。而且在背后可能隱藏巨大的貓膩。 【同期】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叫教授 卓小勤 2004年,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第十號發布的醫療器械說明書 標簽和包裝標識規定,第11條規定醫療器械產品名稱應當清晰地標注在說明書、標簽和包裝標識的顯著位置,并與醫療器械注冊證書中的產品名稱一致。你報批的產品和注冊的產品這個名稱是必須一一對應的,一個字母都不能錯。就好比你iPhone和ipad,字母不一樣就是兩個產品。這種情況或者就是走私或者就是套牌。 【正文】 為了求證衛生法學專家給我們的說法,記者又撥通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電話。 【同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工作人員 名稱必須一樣,這肯定有問題。這種情況很可能呢就是套牌,套用批號。盜用批準文號的現象現在是普遍存在的,盜用什么意思,本來廠家是四個產品,我第五個產品沒注冊,我用前四個產品的批準文號。 【正文】 某醫療器械商向記者透露,這些不合規的器械在我國醫療市場大量存在是一個大家都知道的秘密。 【同期】知情人士 像這些走私的,盜用批號的,不合規的器械,太多了,因為利潤大啊。 五、醫療器械的暴利 【導語】 醫療器械行業的利潤到底有多大?是不是真的存在暴利?請繼續看記者的調查。 【正文】 去年九月份,《二十一世紀經濟報道》的記者陳時俊的一篇《醫療器械多暴利 一個進口支架 至少回扣2千》的文章在網上和微信上劇烈轉載,報道中揭露了醫院及醫生對心臟支架收取的高額回扣,我們找到了記者陳時俊。 【同期】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陳時俊 我們一般現在(采訪)得到了普遍的這樣一個回扣,可能是10%—15%期間,與心臟支架這樣一個動輒三五萬塊錢,兩三萬塊錢的這樣一個東西,就如果以三萬為例的話,一個醫生植入一個心臟支架的話可能就在兩三(千)塊錢的這樣一個回報。 【正文】 陳時俊說,因為多數患者并不具備專業醫學知識,加上救命心切,所以患者對醫生的話基本上是言聽計從。 【同期】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陳時俊 一旦你做了心臟支架,其實你過了兩三年之后就要進行持續心臟支架的一個更換,而且每一個心臟支架如果是外資的一些比較昂貴的,動輒三五萬是非常平常的一個事情。 【正文】 陳時俊說,除了單純給醫院的回扣外,醫藥代表還要進行另外的公關,這些費用也都算在了心臟支架身上。 媒體同行通過采訪得出了醫療器械暴利,也是推動過度醫療存在的黑手,那究竟行業內的情況是不是這樣的呢?我們的記者找到一個醫療器械知情人士。這位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醫療器械的暴利鏈條之所以能夠形成,主要應歸因于醫院與企業的默契配合。醫療器械公司是一年不開張,開張就吃一年,如果說是進口醫療器械,利潤還要高出國產的幾倍之多。 【同期】知情人士 一般是總代理的話,\自己做直銷,\銷到醫院的部門的話,大概是正常的話利潤是100%,經濟越落后地區,那么利潤會越高。\只不過你給出去的回扣也更多。比方說不是總價的10%,這時候就有可能是總價的20%,甚至于30%,所以說就是同樣的產品,在經濟發達地區比方說是賣兩萬塊錢,在經濟不發達的地方它可能賣到六萬、八萬。 【正文】 當然,為了能讓如此之高的叫價得到認可,企業也必須給予醫院好處,為了使自己的產品進入醫院賣到患者手中,他們以各種形式,給一些主管部門、醫院相關負責人、醫生等巨額“回扣”。 【同期】知情人士 像一些植入性的產品,比如說關節、支架也好,\主要是一個回扣問題。\比方說是三萬塊錢,那么你從我這里進貨比方說是一萬五、一萬六。我拿出五千塊錢來我回饋給你。那么這五千塊錢,就是一般的分成是這樣的,設備科是一塊,大頭還是底下科室,主任拿一塊,然后上手術的醫生。 【正文】 醫院現在大多以招標的名義采購醫療器械,但是“招標”在許多醫院也存在貓膩。為了使醫療器械進入醫院,往往要采取各種手段搞定醫院院長和設備科的負責人。 【同期】知情人士 比如說平時請吃個飯啊,唱個歌啊,比方說出國去我們廠商看看啊。包括現在國內有很多的學術會議,其實那些費用是誰出的,這也是廠商出的。 七、專家:心臟支架濫用成過度醫療隱患 【導語】 北大人民醫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長胡大一表示,對冠心病者,國際上放支架和做搭橋手術比例是7:1到8:1,在中國則高達15:1。對此,胡大一認為,心臟支架的濫用已經成為心血管病人最大的隱患。 【正文】 北大人民醫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長胡大一教授同時兼任著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心血管內科醫師分會會長,他曾經以國內很多心血管病人背著超過3個心臟支架來炮轟過度醫療。 【同期】北大人民醫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長 胡大一 現在支架做得過多呢,這肯定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在歐洲現在這種穩定病人,做支架的不到一半,只有4成多,中國呢接近8成 【正文】 支架濫用,促使國內心臟手術市場增速驚人。(字版)據胡大一介紹,2000年我國心臟介入手術的數量是2萬例,到2011年達到了40.8萬例,增長了二十多倍。對冠心病患者,國際上放支架和做搭橋手術的比例是7:1到8:1,在中國則高達15:1。對此,八十年代初就開始在美國研修醫學的胡大一教授指出,美國醫生對心臟支架的使用是慎之又慎。 【同期】北大人民醫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長 胡大一 像紐約一個做支架非常多的一個醫院,這個專家明確告訴我,他做支架最多水平最高的專家之一,他從來沒用過三個以上支架,一個患者很少需要三個支架。你把血管放這么多支架,你放得越多風險一定是越大,它支架本身會產生血栓。 【正文】 胡大一教授認為,如果是用藥物可以控制的穩定病人,絕對不能胡亂使用心臟支架。 【同期】北大人民醫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長 胡大一 要看這個病變部位是在樹根還是在樹梢上,樹根上你可能需要處理,\病變的位置不主要,癥狀不明顯,藥控制良好,那根本就不需要去做支架。 【正文】 胡大一教授認為,該做的沒做,不該做的做得過多是現在國內心血管病的主要癥結。 【同期】北大人民醫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長 胡大一 從心管領域這個不恰當的使用技術,過度使用技術,甚至就是我們說濫用,這些情況呢至少不是個別現象,過度使用這些非常高成本的技術,把不該做的做了這么多的話,我覺得投錢很多那也是不能產生真正的良好的社會效果。所以這是我很大的一個憂慮,焦慮,這個過度治療現象。 八、過度醫療存在原因 【導語】 今天新聞頻道全天關注了過度醫療,記者也拍到了一些過度醫療的現象和背后的推手。那么產生過度醫療真正的原因除了利益之外,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嗎? 【正文】 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陳秋霖認為,我們現在的醫院并不是一個真正的公立醫院或者非盈利醫院。 【同期】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陳秋霖 我想過度醫療存在的那個核心的一個因素是我們的一個體制因素,就是我們現在這個醫院并不是一個真正的一個公立醫院或者非盈利醫院,我們現在的醫院就是說雖然是公立醫院,但它實際上要自負盈虧、自我發展,那么醫生也是要通過你的服務量來獲得你的那個收入。 【正文】 這是河南一家有著500多名職工的非營利性醫院。這家醫院的負責人告訴記者,醫院運營的大部分成本都得靠自己掙,醫生的收入都得靠著各科室想辦法掙出來。 【同期】河南某醫院負責人 一年門診量大概45萬,住院病人一年一萬多,去年業務收入達到一億三,今年可能能達到一億五千多,每年國家政府給我們80萬。(記者:全得自己掙?)基本上自己掙。 【正文】 中國科學院院士韓濟生認為,過低的掛號費診療費導致醫生合法收入過低,催生了過度醫療的土壤。 【同期】中國科學院院士 韓濟生 發達的國家年薪醫生大概是10萬到50萬(美元),而中國的醫生月薪5000,那么他的年薪6萬,相當于1萬美元,比人家10萬到50萬的差得10幾倍或者50倍。 【正文】 中國人民大學醫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從患者角度解讀了過度醫療的原因。 【同期】中國人民大學醫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 從患者角度來說可能也有一定的這個誤區,為了這個快點好,是吧,就輕易地用這個東西。 【正文】 北大人民醫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長胡大一認為,在法律體系上這么一些癥結也導致了過度醫療的存在。 【同期】北大人民醫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長 胡大一 醫學上這個處理醫療事故的法律規定叫舉證倒置,就如果患者說你,我認為你這個給我做壞了是因為,或者病人死了,或者出了并發癥,我這是醫療事故,那就是先認證你有問題,然后再去找證據說明你沒有責任去免責,這種舉證倒置呢就會使很多醫生覺得,那我該查我都給你查了。 九、專家支招過度醫療 【導語】 那么過度醫療能不能治理?究竟怎么治理?專業人士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同期】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陳秋霖 我覺得應該是我們應該構建一個更合理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讓老百姓、患者不是什么病都要擁擠到大醫院、成本很高的地方去治療,而是應該有一個更合理的醫療體系。 【同期】中國人民大學醫改研究中心主任 王虎峰 一定要在公立醫院建立科學、合理、完善的績效管理體系。那么這個績效管理體系就是說徹底改變過去我們說所謂的績效就是績效工資。 【同期】中國科學院院士 韓濟生 還有的醫生的這個收入,不應該和這個病人支付的藥費,這個手術費里面去提成,應該醫生有自己的收入,我不管你用什么樣子的藥物治療,我不影響我的收入。 【同期】北京大學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李玲 根本上是要解決這個現在創收的機制,把這個創收的機制要破掉。 【同期】北大人民醫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長 胡大一 不要在患者身上做得過多,這不是我的話,這是希波克拉底,我們的西方的醫圣,這個大家學醫的人都會念這個誓言的,不要在患者身上做得過多。 (責任編輯: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