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媒聯盟 據 京華時報 訊:昨天,在人社部召開的2013年度新聞發布會上,人社部新聞發言人李忠表示,延遲退休年齡也是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必然選擇,可緩解社會撫養壓力。此外,針對醫保基金結余7644億是否過高的問題,李忠稱,目前不存在社會上所說的醫保結余過多花不出去的問題,必須留有20%躉撥,解決長遠問題。 熱點1 部分地區醫保基金出現支大于收情況 針對全國醫保基金累計結余7644億元是否過高的問題,李忠表示,新醫改推行以來,中央和地方財政共拿出1300億元來解決關閉破產企業退休人員的醫療保障問題。這是一次性劃入醫保基金的,但是它要解決的是這部分人員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的醫療保障問題,不能當期一次性用完,數量大概占到20%左右。所以,40%是個人賬戶的錢,不存在統籌調劑和花不出去的問題,還有20%是躉撥的錢,不能當期就花出去,是解決長遠問題的。 李忠稱,真正醫療保險統籌基金結余,大概只有結存數的40%多。這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因地區不均造成,一些勞動力流入大省,由于人員年齡結構比較年輕,支出相對較少,結余較多。另外一些省市比如北京、天津,醫保基金收支基本是平衡的。還有相當一部分省份已經出現了當期支大于收的狀況。 李忠表示,隨著新醫改逐步推進,特別是推出了很多像大病保險等政策,醫保基金現在支出增幅已經高于收入增幅,從近兩年的數據看,支出增幅都高于收入增幅5個點以上。按此趨勢,目前醫保統籌基金結余已越來越接近標準水平。綜合分析,我們認為目前不存在社會上所說的醫保結余過多花不出去的問題。 >>釋疑 醫保基金結余應該怎么用? 保制度平穩必須有適當結余 李忠解釋,第一,社會統籌像蓄水池,要保證這個制度的合理運行,必須有適度的水。我國制度是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統籌基金要發揮蓄水池的作用,而個人賬戶的錢是歸個人所有,是不參加統籌和調劑的,個人賬戶在2012年是2700億,占結存數的40%左右。職工醫保統籌基金結存中包括了一次性躉交資金。也就是說,醫療保險基金如果要保證制度的平穩,必須有適度的結余。 第二個方面,結余到底多少合適?2009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會同財政部根據當時醫療保險基金的狀況,在全國范圍內進行了深入調研,提出醫保要保證健康持續的運行,必須保證能滿足6B9個月支付需求的水平。水平過高或過低都是需要我們重點警戒的問題。 第三個方面,現在基金的結余狀況,目前人社部管理的醫保基金主要是兩塊,一塊是職工醫保,一塊是城鎮居民醫保資金。2012年的數字是收入6939億,支出5543億,累計結余7644億,這個累計結余里主要是職工醫保的結余,嚴格說應該叫結存。 >>相關發布 去年27地提最低工資標準 2013年,全國有27個地區調整了最低工資標準,平均調增幅度為17%。2013年,全國勞動保障監察機構共查處各類勞動保障違法案件41.86萬件,主動檢查用人單位202萬戶,督促用人單位與511.73萬勞動者補簽勞動合同,為471.21萬勞動者追發工資等待遇268.52億元,督促用人單位為742.69萬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34.76億元。共向公安機關移送涉嫌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犯罪案件2215件。 對于兩節期間是農民工討薪高發期,去年追討總額是268.52億,較上年的200億有所上升的問題,李忠進一步透露,該部近期針對春節前農民工工資支付的突出問題,在全國部署開展了農民工工資支付的專項檢查。截止到今年1月15日,這次專項行動一共檢查了用人單位50.14萬戶,涉及農民工2223.86萬人,共為150.29萬農民工補發了被拖欠的工資和賠償金108.87億元。向公安機關移送涉嫌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犯罪的案件共890件,其中人民法院已經審結了53件。 熱點2 延退是改革的必然可緩社會撫養壓力 針對延遲退休政策主要是為了養老保險基金的長期收支平衡的說法,李忠表示,研究制定漸進式延遲退休政策,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重要改革決定之一。改革退休年齡是一項綜合性的社會政策,也是我國經濟社會結構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要求。 李忠表示,幾十年來,我們的人口預期壽命在顯著變化,也需要通過改革退休年齡來適應這種變化。 此外,不久前國務院作出了連續第10次調整企業職工養老金的決策,這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好的反響。關于調整資金的來源,我們目前調整基本養老金所需的資金大頭基本上是從基本養老保險金中列支的,中央財政對于中西部地區還有一些老工業基地給予適當的補助,當然各地也都采取積極的措施,地方財政也做一些配套,這樣中央和地方聯動,能夠保證我們調整養老金工作的落實到位。 2014年的平均增幅大概是10%左右,這是綜合考慮了職工平均工資的增長、物價上漲、養老保險基金和財政承受能力,以及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水平等因素來確定的。此前經過連續9次調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月人均水平近1900元。 >>釋疑 延遲退休的依據是什么? 老齡化撫養壓力等因素所致 李忠表示,首先,延退政策要考慮人口預期壽命增長。我國預期人口壽命建國初為42歲,到1957年為55歲,現在已升至75歲。而我國的退休政策是根據上世紀50年代的人口年齡結構確定,并一直沿用至今,需要改革適應變化。 第二,李忠認為,延退也是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必然選擇。李忠介紹,本月20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字顯示,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超過2億人,占總人口比重達14.9%。到2020年,這個數字將增至2.55億人,到2033年則會突破4億。 照此速度發展下去,社會總撫養比將大大提升,將來或會出現1人養1人的情況。 第三,李忠表示,延退是開發人力資源特別是老年人力資源的重要途徑。李忠說,從2012年開始,勞動力資源總量開始出現下降,這也預示著我們的勞動力無限供給的時代將要結束。雖然我國也存在就業壓力的問題,但是局部的勞動力不足已經在一定程度上顯現。 隨著我國勞動力市場上的變化,對低齡老年人的人力資本開發將逐步凸顯其重要性。 >>相關發布 就業招工難沿海蔓延至中西部 有媒體反映在春節前開始出現了招工難的問題。李忠對此表示,這幾年一方面部分勞動者存在就業難,另外一方面又存在一些企業招工難的問題,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可能有的人沒活干,可能有的活沒人干。 從地區分布看,目前這種“兩難”的現象正從沿海地區向中西部地區蔓延。從人員構成看,出現了技能人才和一線普工的雙短缺現象。從產業和企業來看,這種現象主要集中在勞動密集型企業、傳統制造類和一些服務類的企業里。從時間上看,缺工問題基本覆蓋了全年,但是元旦、春節期間更加突出。 李忠認為,這種兩難并存現象突出反映我國就業領域的結構性矛盾。首先應該推進轉型升級,大力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創造更多更好的就業崗位。其次應改進公共就業服務。最后要強化職業培訓。 (責任編輯:夢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