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換奶粉后“生理性腹瀉”要不要再換奶?
盡管國家關于生“二胎”的政策正在放松,但一個家庭無論生養幾個孩子,他們都是全家人的“寶貝”, 孩子的健康成長,當然就成了全家人最關心的事情了。出于對某一品牌的奶粉不放心,家長替其更換奶粉后,往往發現孩子會因奶粉營養成分的變化而鬧肚子,每天大便數次,甚至十多次。有些新生兒出院后,也有腹瀉情況,家長懷疑是醫院護士喂過某品牌奶粉,“先入為主”造成嬰幼兒不適應其他品牌奶粉。但這種小孩一邊拉稀,一邊繼續長胖,常常比同齡的嬰兒體重還要重些,醫生稱作“生理性腹瀉”。遇有“生理性腹瀉”要不要再換奶粉?這是鎮江潤州工業園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黨員志愿者,在深入開展“健康服務零距離”品牌創建調研中遇到的新問題,令很多家長感到糾結。嬰幼兒“生理性腹瀉”較常見 ![]() 什么叫“生理性腹瀉”?醫生稱,是指母乳的營養成分超過嬰兒需要和消化功能的限度而發生的腹瀉。嬰幼兒的消化能力有限,如果喂給的食物超過了他的承受能力,就會發生腹瀉。雖說喂奶過多及突然換奶也是“元兇”,但有時不一定是因為更換奶粉而引起的。比如將和奶粉的水減少四分之一至一半,就會有部分嬰幼兒因奶內營養成分太高而發生腹瀉,醫生稱“糖耐量不足”。隨著時間的推移,自然而然就會痊愈。所以,有家長將其歸咎為某些奶粉生產商在奶粉內添加了“致癮”成分,使孩子“上癮”后只吃某品牌奶粉的指責,是一種沒有科學依據的猜測。 據一泉社區黨委書記趙秀銀介紹,2013年社區共增添新生兒60余名。有不少家長到社區來“叫屈”,說現在的奶粉和一次性紙尿片太貴,買不起。但讓他們找些棉布的舊衣服,自己做尿布他們又不愿意,稱:“這個年頭誰還洗尿布?”由于社區缺少專業人才,講解新生兒母乳喂養和優生優育等方面的知識只能照本宣科,很難吸引人。正好工業園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黨員志愿者下來調研,就將此項任務委托給她們,她們也樂意的接受了。
大醫院醫生未給明確答復
據一些家長介紹,就孩子“生理性腹瀉”要不要換再奶粉的問題,全家人都慌了神。他們曾經問過多家大醫院的兒科醫生,均未給明確答復。只是說:“經濟條件好,能夠承受的你們就換,經濟條件不好,不換也不要緊。至于換什么牌子奶粉的好,我們不好推薦,否則要有人會懷疑我們拿回扣。” 據了解,在鎮江幾家大醫院,兒科門診普遍較為擁擠。醫生忙得沒有充分的時間解答孩子父母,乃至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提出的很多問題。而孩子的長輩們由于沒有得到滿意的解答,不放心,免不了就要多跑幾次醫院,甚至轉而去外地的兒童醫院,多找幾位醫生問問。結果更造成兒科門診的擁擠、看病困難,醫生更沒有時間坐下來多做詳細的解釋。 ![]()
嬰幼兒腹瀉還有其他因素
據醫生介紹,嬰幼兒腹瀉還有其它因素。一是嬰兒腹部受涼、喂冷奶等物理因素刺激;二是消化道以外的全身性疾病,如肺炎、感冒等也可以使小兒腹瀉,有些疾病還會直接影響食物的吸收而造成腹瀉;三是細菌感染;四是病毒感染。嬰幼兒發生腹瀉后,應該首先查明原因,然后針對性處理,只有細菌引起的兒童腹瀉,才可以運用抗菌素治療。如遇到嚴重的腹瀉,要注意觀察,及時就醫,防止發生“病理性腹瀉”。 針對有相當一部分母親,認為用母乳喂養嬰兒不及牛奶好,理由是嬰兒沒有牛犢長得快,且用母乳喂養很容易造成自己的身體形體變形的說法,張科文醫師認為,人奶與牛奶在營養上是有區別的,人奶更適合于嬰兒需要,因為人奶就是為了撫育嬰兒而分泌的,更符合嬰兒需要。人乳中還有一種消化酶,有助于消化。而產婦哺乳后身體變形,可通過形體鍛煉恢復。 有家長認為如果換回原先的奶粉,或者更換其它奶粉,孩子的腹瀉現象一般就會停止。但張科文醫生認為,盲目換奶勢必增加孩子腸胃道負擔,有可能加重腹瀉。她覺得從免疫學的角度看,母乳,尤其是初乳中含有免疫球蛋白及一些抗體,有幫助嬰兒抵抗感染的作用。母乳喂養有益于嬰兒健康,應該大力提倡。被說服的年輕的母親們聽后都說:“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非常感謝張主任的講解。” (責任編輯:夢晶) |